并联控制
并联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4656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科技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等;并联控制的相关文献由86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京华、尹德成、冬雷等。
并联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46562篇
占比:99.99%
总计:1446664篇
并联控制
-研究学者
- 周京华
- 尹德成
- 冬雷
- 张贵辰
- 朴政国
- 李福俊
- 王晓晓
- 祁泽睿
- 章小卫
- 康勇
- 张波
- 刘洋
- 吴宏玉
- 周军亮
- 周文亮
- 孙中伟
- 张培新
- 徐殿国
- 李民英
- 田寿龙
- 米宏伟
- 罗安
- 罗汉生
- 胡洋
- 胡长斌
- 蔡嘉明
- 金波
- 陈燕东
- 于吉帅
- 伍鹏
- 何叶
- 冯宝林
- 刁利军
- 刘勤
- 刘志刚
- 刘海先
- 刘相鹤
- 周凯
- 姜桂宾
- 孙庆文
- 孙锡星
- 尚敬
- 张丹
- 张孝俁
- 张志学
- 张海峰
- 张磊
- 张钢
- 徐林森
- 施云高
-
-
余太成
-
-
摘要:
在一些大容量、多设备的电力系统中,单台逆变电源无法满足供电可靠、绝缘保护等需要,必须要使用多台逆变电源并联的方式为电力设备进行高质量供电。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常用的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方案,随后概述了短路限流、短路保护平滑切换等适用于并联逆变电源的短路保护技术,并通过仿真实验设计,验证短路保护技术的实用效果。结果表明,发生短路故障后,软件限流保护能够将输出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短路故障排除后,能够将输出电压快速升高至正常阈值,对电力系统的保护效果良好。
-
-
唐旭辉
-
-
摘要:
以四层并联电梯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控制核心,通过KingView组态王上位机监控软件来显示两部电梯的所处楼层数、实际运行状态等参数信息,同时针对两梯四户的大楼实现对两台电梯进行并联调度控制。
-
-
孙庆文;
张波;
赵俊博;
黎梅云
-
-
摘要:
针对内燃机车改造为电力机车过程中,单相逆变器工作时间变长、可靠性要求更高且不间断供电等要求,提出一种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在一台单相逆变器内部设置两个不分主次、完全相同的模块进行并联工作,单模块故障后不影响整机输出。从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及调制方式等方面对并联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无互联线并联控制原理,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对电压电流进行重构,重构同时完成了滤波及相位跟踪。采用新型功率计算方法,仅需一个采样周期即可完成功率计算,减小了计算量及控制延时,提高了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最后以AC380 V电源装置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并联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单相逆变器的锁相并网及负载均流,提高了单相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
-
汪欣勇
-
-
摘要:
以2台柴油发电机并联运行为例,建立双机并联控制系统,通过测量单元动态监测功率、电压以及频率等参数,控制柴油发电机的自启动、并网以及解列等操作,并通过转速特性计算负荷总功率,实现并联机组功率的平均分配,确保并联机组稳定运行,通过仿真分析有效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
-
何洋;
庞遥;
张卓
-
-
摘要:
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系统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在实现系统冗余设计上有较大优势,能够使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研究了数字化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技术,对其运行控制方式和实现原理进行阐述,并基于分散逻辑设计了一种数字化逆变电源并联系统。逆变电源可以实现高可靠性供电,在改善供电质量的同时降低供电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
汪丽群;
张润良;
许世杰;
吴建龙
-
-
摘要: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垂直运输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入.本研究将电梯运输能力与乘客需求状态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PLC的电梯并联控制优化设计.在完成并联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常用的并联调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优化,重点研究通信模块、调度模块的软件设计.该方案使两台电梯使用率得到均分,既节省了乘客候梯时间,又提高了每台电梯运行效率.
-
-
杨桥;
谢颖;
李杰;
康志文;
郑和银;
汪强
-
-
摘要:
针对大型飞机部件加工中多台数控机床同步加工时存在的加工质量风险难题,基于西门子840D SL系统中的快速I/O功能,提出一种多台设备电气、程序控制判断方法.该方法能实现多台设备的并联互锁功能,有效解决了多台数控设备同步加工时存在的加工质量风险问题,为实现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加工应用提供了参考.
-
-
刘鹏;
张锋
-
-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使用载人电梯,电梯已然成为人类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工具.随着高层建筑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对电梯的运行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运送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各自独立运行的电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通过更加合理、优化的管理控制策略来控制多部电梯并联运行已成为必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在现有的通用控制逻辑下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化的控制原理.
-
-
高首聪;
顾后生
-
-
摘要:
多逆变器并联运行能有效提高微电网系统容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效。文章借鉴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原理,采用下垂控制进行多逆变器的柔性互联,以实现无互联通信下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功率主动分配,满足逆变器即插即用功能要求。文章介绍了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其控制参数和阶跃响应之间的关系;针对低压微电网阻性特点,设计了虚拟阻抗环节,以满足下垂控制感性要求,并增强并联逆变器功率均分效果;运用特征值法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数值仿真验证。最后搭建物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的有效性。
-
-
李淼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容量后备电源有了极大的需求,UPS电压型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技术也有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DSC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自主可并联数字控制技术,与传统均流技术对比,均流效果好,可靠性高,适用于系统并联的应用。
-
-
WANG Yanan;
王亚楠;
ZHANG Hui;
张辉
- 《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运行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将传统电力系统中集中控制方式引入微电网逆变电源中,根据逆变器具有同步发电机的大惯量特性,且各并联逆变器输出电压一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按额定容量比精确分配,并保证并联逆变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
-
-
吴迪迪
- 《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辅助逆变器是动车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可靠性对动车组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单台逆变器和多台逆变器并联控制的常见工作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首先,简要介绍了辅助逆变器的特点和基本技术要求。其次,对单台逆变器的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再次,对逆变器并联原理及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动车组采用的是改进了的主从控制方式,即设定了备用主逆变器。
-
-
-
陈息坤;
余蜜;
康勇;
陈坚
- 《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解决传统的基于下垂特性法、或者是改进的下垂特性法的逆变器并联均流受参数变化的影响问题,建立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逆变器并联模型的滑模切换面和相应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同时还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离散滑模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参数变化情况下,该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均流特性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且并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过程稳定性.
-
-
-
李晋;
王剑;
郝瑞祥
- 《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研究的无互联线机车辅助电源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是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首先介绍了逆变器无互联并联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容电压闭环、电感电流闭环及有功和无功下垂控制算法,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对两台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了仿真,最后在构建的小功率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通过仿真和实验的结果来看,并联系统在负载突投突切和一台逆变器退出并联的工况下仍然可以正常的运行,无互联线并联方法有着很好的动态与稳态性能,可以满足逆变器并联系统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由此说明此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高稳定性和冗余要求的机车辅助电源系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