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均流

均流

均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30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35044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电工技术学报、电源技术、电机与控制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讨会(EAIST'06)、第15届全国电源技术年会等;均流的相关文献由4731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志辉、杨玉杰、陈怡等。

均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3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5044 占比:99.68%

总计:135474篇

均流—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邹谦; 王俊武; 于卫锋; 许心广; 刘昱; 张玮
    • 摘要: 从逆变电路的设计、输出整流电路的设计、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同步整流技术的低压大电流拓扑,在很好地应对低压大电流开关电源输出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大功率开关电源的损耗,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 李山; 付明朝; 郭强; 李晋
    • 摘要: 为解决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均流控制中存在的控制环路多等问题,探讨了一种单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策略。基于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通过输入电流重新构建每相电流,探究采样周期内重构相电流和平均电流的关系,利用占空比补偿原理,解决相电流失衡问题。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输出电压与不同负载情况下,利用单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稳定的电压输出和良好的均流性能,验证了新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李洪珠; 罗帅
    • 摘要: 针对多端口变换器一直追求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磁集成双Buck/Boost-LLC三端口DC-DC变换器。研究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基础上,在一次侧谐振腔两端引入两磁性电感元件,通过逆变桥开关管的复用集成了一个交错并联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减少了功率器件数量;同时,采用磁集成技术将两个交错并联Buck/Boost电感反向耦合集成,实现两相电路均流,并与LLC的谐振电感解耦集成,提高了功率密度。变换器在全负载范围内可实现软开关特性。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和脉冲频率调制(PFM)进行控制,分析该变换器端口间不同功率流动下的工作原理、工作模态、直流增益特性,并对集成磁件进行设计,测得集成磁件体积较全分立磁件减小了38.66%。最后搭建一台300 W的实验样机系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 郭强; 李山; 谢诗云; 杨奕
    • 摘要: 针对多相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相间均流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具有动态均流能力的单电流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变换器工作模态建立全息数学模型,深入分析造成相间电流不平衡的成因,推导出稳态下各相电流与寄生电阻、负载电流及占空比解析表达式。其次,考虑器件非理想特性,利用恒定占空比交替测试法估算各相寄生电阻;将电压环控制器输出量作为基准值,引入占空比补偿因子实现相间电流均衡。然后,基于系统小信号模型利用频域法对控制环路进行分析,辅助Matlab/SISO设计工具,优化控制器零点位置与环路增益,并利用根轨迹研究负载变化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同时增加负载电流前馈补偿环路以降低输出阻抗,进一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最后,搭建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数字控制实验样机进行稳态与动态测试,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 卢首; 徐玉珍
    • 摘要: 针对多相并联Buck变换器存在各相不均流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型交错并联同步Buck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交错控制,具有自动均流的特点。首先,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输入、输出电压的变换比。其次,利用Saber绘制主要的工作波形。最后,通过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杨晓成; 王歌; 平措顿旦
    • 摘要: 基于励磁系统整流装置运行过程中测量均流系数的必要性,针对发电机励磁系统提出一种均流系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结合规程规范的测量要求,智能识别机组励磁运行工况,更准确地判断均流系敎是否满足条件。本文系统地描述了均流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原理,可为励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实时的保障。
    • 张延龙
    • 摘要: 天一电厂原励磁系统已运行超过12年,因设备老化、性能降低故需对励磁系统进行改造,最新改造的励磁系统采用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EXC9200型自并励励磁系统。本文主要阐述了天一电厂励磁系统调节器、可控硅整流装置、灭磁及过电压保护回路等方面的改造情况,以及对新改造后的励磁系统的原理和构造进行了分析。
    • 黄聪; 曹克煜; 刘雪山; 周群; 贺明智
    • 摘要: 针对传统LED驱动电源交流输入侧整流二极管导通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功率因数谐振式无桥型LED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利用谐振网络实现了正负极性增益,即无论是正电压输入还是负电压输入,负载端均可以实现正电压输出,进而实现了无桥输入。同时,利用谐振电容电荷平衡实现了各输出支路均流,解决了并联LED串的均流驱动问题。该驱动电源中的双向有源开关仅采用一个控制信号,简化了控制电路。对该LED驱动电源的工作模态及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该驱动电源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升降压、电气隔离等优点。最后,搭建了一台98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 赵晨凯; 梁剑; 谢龙飞; 王豹子
    • 摘要: 分析表明,为了提高变流器的功率,变流器通常采用多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并联的方式组建。阐述几种IGBT并联均流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在门极和发射极线路上插入共模电感联合辅助发射极串联电阻的方式,优化IGBT的并联特性。探讨采用均流方法改善IGBT模块并联不均流,并通过双脉冲试验验证了均流方法,从而可以改善并联电流不均的状况。
    • 刘双华; 吴慧玲; 陈志雪
    • 摘要: 为了解决SiC MOSFET并联产生的不均流问题,降低并联器件的温度差异性对均流的影响,通过采用均温板的方案,减小了并联器件的温度差异性。当采用0.5 mm的均温板后,通过试验得到的并联器件之间的最大温差仅为1.83 K,验证了该均温方案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