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并联运行

并联运行

并联运行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94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0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100515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科技资讯、煤炭工程、水泵技术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5智能配电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研讨会、2015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等;并联运行的相关文献由1918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军朝、葛秦岭、陈家斌等。

并联运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0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0515 占比:99.36%

总计:101159篇

并联运行—发文趋势图

并联运行

-研究学者

  • 崔军朝
  • 葛秦岭
  • 陈家斌
  • 陈蕾
  • 康勇
  • 任碧莹
  • 吴壬华
  • 孙向东
  • 张庆海
  • 李澍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蹇睿
    • 摘要: 结合双螺杆混输泵在涠洲114N油田运转的经验,为满足油田后期开发提液需求、防止进行海管通球时段塞流影响造成工艺控制不稳定以及混输泵在线切换运转等特殊工况下需要双泵并联运行,对双泵并联运行时造成的抢液,温度过高,转速波动大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双泵手-自动分开控制工艺,纳滤海水冷却工艺和出口排气进口“罐泵”工艺,确保并联运行时混输泵工况稳定。
    • 陈庆; 葛雪峰; 史明明; 杨景刚; 许涛; 张宸宇
    • 摘要: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单机功率较低,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多台PET并联运行模式。多台PET运行时存在高频谐波交互现象,导致输出的高频谐波幅值上升,影响电能质量的同时威胁PET的运行安全。为提升多台PET的高频开关谐波协同控制能力,提出一种多台PET云-边脉宽调制(PWM)同步控制策略:当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时,PET利用云端同步信号实现高精度PWM同步;当通信系统故障时,PET可利用边端计算结果实现高可靠PWM同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兼顾PWM同步的精度与可靠性,保证高频率开关谐波协同控制,避免多台PET运行时的高频谐波交互。因无需增加硬件,该策略易于推广应用,有利于在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降低PET的故障率。
    • 许志伟; 许智萌; 肖家鸿; 高航
    • 摘要: 输出电流是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一项重要参数,输出电流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电力电子变压器发热严重,甚至烧坏;输出电流过小或者不稳定、畸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电力电子变压器损耗,从而加速内部元器件老化,利用率降低.为了研究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电流的控制策略,本文对AC-DC-A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相应控制策略仿真,包括PWM控制、并联运行、SVPWM控制及电流跟踪滞环比较方式.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运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使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电流呈现不同的输出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输出特性.
    • 马临超; 齐山成; 刘毅
    • 摘要: 围绕微电网中分布式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考虑逆变器滤波电容电压和并网电流信息不可用时的简化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对于电压信息缺失,控制器利用内部估算的电压参考和逆变器侧电感电流测量值计算有功和无功功率,进而可使用频率和电压下垂特性,无需互连线。逆变器在参考电压幅值和频率下的运行是通过直接控制调制波来实现的,故缓解了由于缺少某些电压和电流信息而导致无法实现闭环的情况。利用所搭建的测试平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分布式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简化控制器配置的有效性。
    • 刘陈瑞扬; 付立军; 胡祺; 马凡; 王光宇
    • 摘要: 柴发机组和逆变器并联供电为独立微电网的典型供电结构。通常工作于电流源模式的逆变器难以快速响应系统电压频率动态,在负载扰动时不平衡功率由柴发机组承担,给系统电压和频率稳定性带来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解决异构电源间功率均分问题:逆变器基于锁相环检测系统频率变化,通过有功调频下垂控制支撑系统频率,逆变器检测并网点电压幅值变化,通过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支撑电网电压。进一步地,基于对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对逆变器电流指令外环控制进行改进优化,使其在负载扰动下具备与柴发机组类似的动态响应过程,从而实现柴发机组与逆变器间的暂稳态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均分,改善负荷突变下的系统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马忠南; 丛述广; 肖永国; 孔晓明
    • 摘要: 热网循环泵振动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针对某热电厂多台热网循环泵在并联运行期间,其中一台工频泵振动异常的问题,利用离线振动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调节出口门在不同开度的方式下,并结合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泵出入口压力等运行参数,进行水泵振动测量、分析和解决的过程。通过振动数据采集、水泵性能工况分析、轴功率分析和出口门节流分析等手段,发现热网循环泵振动异常的原因是叶片通过频率高导致的,并且确定了引起叶片通过频率高的原因是工频控制方式的热网循环泵实际扬程偏低,而流量大幅超过额定流量。
    • 黄骑松; 高理福; 杨彪; 何晓英
    • 摘要: 以自动控制的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中的变频冷冻水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的方法,以节能为目的,对自动控制的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中变频冷冻水泵的单泵运行和双泵并联运行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自动控制与冷冻水系统的变频冷冻水泵优化配置相结合,使用双泵并联变频运行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流量越大的单泵系统,采用小流量双泵并联运行时,其节能效果越显著。这可以为自动控制系统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及节能提供参考。
    • 王玉心; 李帅
    • 摘要: 随着防洪排涝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地区设计防洪排涝年限提高到了百年一遇,这就要求泵站总流量越来越大,为满足不同工程的灌排需求,很多大型泵站会选用多台相同或不同规格的水泵并联安装,采用多种调度方案运行以实现多样的抽水量目标。本文基于CFD技术,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组,并以SST k-ω湍流模型封闭方程组,针对某座有5台轴流泵的泵站,其中包含三种规格口径,进行了五种组合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间2台扬程高的泵存在抢水情况,池壁侧两台扬程低的泵流态差、回流严重,其他条件相同时两台泵间距较大的方案运行情况较好。建议工程中并联运行泵间的设计扬程差不宜过大。
    • 刘志豪; 粟时平; 唐谟懿; 罗雪莲
    • 摘要: 针对间歇性电源并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环流突出、抑制困难的问题,论文提出运用混成自动机理论抑制间歇性电源并网多逆变器并联环流.论文首先详细分析间歇性电源并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混成特征和环流产生原理,得出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环流大小的数学关系.然后深入研究运用混成自动机理论建模与控制实现间歇性电源并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环流控制的原理、方法,根据开关器件工作状态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关系设计多逆变器并联环流混成控制器.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平台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环流控制器与相应的环流抑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采用混成自动机模型能够实现较好的环流控制效果,能有效抑制多并联逆变器间的环流.
    • 陈薇; 黄钰笛; 李鑫; 张微微; 狄那
    • 摘要: 为改善传统的平均电流均流法动态响应差、直流母线侧电压随输出线阻变化的缺陷,实现直流微电网中并联运行的储能系统中电流的平均分配,提出一种基于均流环、电压环、电流环的三闭环结构改进平均电流均流法,给定电流来自微网中负载所需功率.该文分析传统平均电流均流法的原理,提出三闭环结构的改进平均电流均流法,建立双向DC-DC并联运行储能系统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平均电流均流法比传统方法动态响应快,并可保证直流母线侧电压稳定在理想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