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控制
均流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44693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科教文汇、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中国电源学会第18届全国电源技术年会等;均流控制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游江、余蜜、吴新科等。
均流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44693篇
占比:99.99%
总计:1444783篇
均流控制
-研究学者
- 游江
- 余蜜
- 吴新科
- 张强
- 于越
- 任晓丹
- 冯兴田
- 吴小华
- 吴旋律
- 姚绪梁
- 孙晨
- 尹强
- 庞浩
- 廖胜峰
- 张敬南
- 张旭
- 林凯民
- 段善旭
- 熊泽成
- 王欢
- 王西贝
- 蔡彬
- 褚晓广
- 赵启良
- 闫绍敏
- 丁少云
- 万满满
- 何墉
- 华桂潮
- 单鸿涛
- 吴云峰
- 吴涛
- 周鹏
- 姚晓莉
- 姬宣德
- 康勇
- 廉士良
- 张新娜
- 张海龙
- 曲振峰
- 李婧
- 李现亭
- 李韵楠
- 李颖
- 段晓明
- 汪大卫
- 沈澜枭
- 王晓丽
- 王林
- 王雪迪
-
-
刘晓东;
石文龙;
张前进;
刘宿城;
郝陈军;
孙海涛
-
-
摘要:
在大功率直流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分布式并联系统运行来提高输出功率以及可靠性,而在实际中分布式并联系统运行的电源模块间会产生环流,采用传统线性控制方法会造成均流精度低、抗干扰能力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滑模电压控制的分布式均流的方法。对分布式并联系统建立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在保留双闭环的基础上设计了积分滑模控制器,分析积分滑模的稳定性并对参数进行选取;其次,将分布式并联系统转化为多智能体协同控制问题,通过相邻模块之间通信,消除误差并补偿母线电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能提高均流精度和鲁棒性,且在负载跳变下,仍获得良好的动态均流特性。
-
-
段慧芹;
黄志勇;
杜书平;
鄢天毕;
韦永恒;
魏红星;
程卓
-
-
摘要:
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实现直流微电网功率平衡的关键设备,变换器间的功率分配是多变换器并联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解决双向DC-DC变换器的均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流电压小信号注入的并联均流控制策略。设计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充/放电切换策略,并在双向DC-DC变换器的高压侧的电压中注入交流电压小信号,利用交流电压产生的无功功率协调各变换器的电流,进而实现了双向DC-DC变换器在充放电多工况下的负载精确分配。最后,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孙维东;
伍孟涛;
闫小宇;
葛芦生
-
-
摘要:
为了解决并联电源系统中因存在参数不确定性而导致系统动态性能下降这一问题,提出了状态反馈鲁棒H控制,引入了线性变参数(LPV)模型,结合LMI技术,将H控制问题转化成LMI问题,从而提高并联Buck变换器的抗干扰能力,并和传统的双闭环PI控制进行比较,通过仿真验证了基于鲁棒H控制的并联Buck变换器拥有更加良好的动态响应,同时也实现了并联变换器均流目的。
-
-
王燕
-
-
摘要:
为使支路电流与总电流之间的数值配比关系始终低于额定极值标准,从而避免高频传感器元件出现电流占空输出的表现情况,设计基于载波频率的高频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系统;在IGBT驱动电路的支持下,按需连接电容变压器、均流电感元件、滤波电流传感器三类硬件应用设备,再根据DSP控制单元中支路电流的输出水平,确定电量变换器设备所处的实时连接位置,完成高频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根据电流循环谱的特征条件,计算一阶载波指标、二阶载波指标的计算数值,联合已知的载波系数参量,确定当前情况下的电流频率协方差标准,实现基于载波频率的电流传输行为估计,匹配各级软、硬件执行条件,完成高频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基于载波频率的均流控制系统的应用,支路电流与总电流之间的配比系数极大值始终不会超过额定极值条件,能够较好抑制高频传感器元件出现电流占空输出的情况,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
-
胡文浩;
陈昌松;
段善旭
-
-
摘要:
对于多相交错Buck变换器,通常采用双闭环控制器调控输出电压,采用均流控制器平衡电感电流.然而,均流环与双闭环往往存在耦合,平衡电感电流的过程会影响输出电压.为此,提出了一种解耦的平均电流均流控制方法,使输出电压调节和电感电流平衡互不影响.首先,介绍了n相交错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并推导了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其次,在电路参数一致的情况下,阐述了实现控制环解耦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解耦的平均电流均流控制方法,可实现双闭环和均流环之间的解耦;然后,考虑电路参数不一致的情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参数差异对控制环耦合程度的影响;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陈薇;
黄钰笛;
李鑫;
张微微;
狄那
-
-
摘要:
为改善传统的平均电流均流法动态响应差、直流母线侧电压随输出线阻变化的缺陷,实现直流微电网中并联运行的储能系统中电流的平均分配,提出一种基于均流环、电压环、电流环的三闭环结构改进平均电流均流法,给定电流来自微网中负载所需功率.该文分析传统平均电流均流法的原理,提出三闭环结构的改进平均电流均流法,建立双向DC-DC并联运行储能系统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平均电流均流法比传统方法动态响应快,并可保证直流母线侧电压稳定在理想值..
-
-
庄绪州;
刘彦呈;
张勤进;
陈再发;
郑祥鲁
-
-
摘要:
针对船舶储能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参数和线路阻抗不一致引起的均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构交流电压信号的非线性积分均流控制方法.借鉴交流微电网中逆变器的下垂控制机理,虚构频率与变换器输出电流呈现下垂特性的交流电压,使得DC-DC变换器也可以通过频率来协调变换器间的负载分配.在非线性积分Sin(∫)作用下促使变换器的虚拟频率均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DC-DC变换器的均流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负阻抗进一步减小了线路电阻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利用根轨迹分析了非线性积分均流控制的稳定性,并对系统中出现的右半平面极点进行了校正.基于Simulink的仿真和基于Dspace的半实物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积分均流控制方法提高了电流稳态分配精度、母线电压恢复能力和系统可靠性.
-
-
李志忠;
李旭;
邵建康;
王森
-
-
摘要:
为实现模块化扩容及大功率输出,提出一种模块化隔离变频电源系统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模块化变频信号源并联系统,设计同步控制和均流控制,从变频信号源根据主变频信号源的输出电流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实现自适应并联运行.首先,采集主变频信号源的相位信息,从变频信号源通过检测与其相位差产生同步信号并用于控制正弦基准信号的相位同步,进而控制从变频信号源保持同频和同相.此外,从变频信号源检测与主变频信号源的输出电流差值并调整正弦基准进行均流调节,可实现变频信号源间的输出均流.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减小并联环流并有助于隔离变频电源系统稳定运行.
-
-
张卓然;
许彦武;
于立;
李进才;
夏一文
-
-
摘要:
多电飞机(MEA)逐步实现机载二次能源的统一,可有效提升飞机能源利用率.高压直流(HVDC)供电系统(EPS)从原理上更容易实现电源的并联运行,利于多发动机/多发电机布局下供电容量的扩展,并实现不中断供电,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供电品质和鲁棒性.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特点与优势,系统总结了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并联供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问题.提出并构建基于新型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双通道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实现了系统均流控制,完成高压直流并联供电时突加突卸负载、投入并联、退出并联等动态过程的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精度与动态性能,在多电乃至全电飞机(AEA)上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其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和控制保护逻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
-
冯兴田;
王世豪;
周广睿;
马文忠
-
-
摘要:
为了适应大功率应用场合,多相LLC谐振变换器的交错并联结构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并联各相LLC谐振变换器谐振参数(励磁电感Lm、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的差异,各相的电压增益互不相同,进而导致各相电流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原副边星形连接的三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电路拓扑,详细分析了各谐振参数对并联LLC谐振回路均流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运用余弦定理求出谐振电流相位的关系,转化为开关管的相位驱动信号,在不增加任何附加电路的情况下,实现并联各相LLC谐振回路的自动均流,提高了系统整体运行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
Xu Qunwei;
徐群伟;
Chen Guozhu;
陈国柱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为了解决大容量非线性负载谐波补偿的难题,本文研究了多模块并联组合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负载电流采样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块间基于均流系数实时更新的均流控制及冗余控制,保证系统的稳态补偿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同时为了保证整机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每个模块内部采用比例限流加峰值限流的复合限流控制策略,确保在其它模块发生故障而退出补偿时不会出现过流运行的情况.最后,搭建了单台容量为50kVA的双模块APF并联组合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马红星;
杨喜军;
雷淮刚
-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供配电网和大功率逆变焊机等应用场合要求电力电子变压器(PET)具有较高的功率等级。电力电子变压器低压端采用多级交错单相电压源整流器不仅可以克服传统单级VSR在功率电感、功率开关等方面的设计难度和成本压力,而且能够降低输入高频纹波电流,减小EMI滤波器尺寸。着重研究了两级交错单相电压源型整流器直接方案和交错方案的均流控制。从功率电路参数分散性、控制策略与驱动方式等方面理论分析其均流原理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分析的正确性。采用TMS320F28335设计和实现了6kW两级交错单相电压源整流器,开关频率20kHz。实验结果表明:两级交错单相电压源型整流器很好地实现了网侧单位输入功率和电感均流,并且电感设计简化,效率增加,具有很好的纹波电流抑制效果和高性价比。
-
-
-
-
-
-
胡文斌;
肖岚;
严仰光
- 《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32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并联工作,通过检测输出功率及输出电流,实时调节逆变器的参考正弦波,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均流.实验表明该方案控制简单、可靠,均流效果较好.
-
-
胡文斌;
肖岚;
严仰光
- 《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32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并联工作,通过检测输出功率及输出电流,实时调节逆变器的参考正弦波,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均流.实验表明该方案控制简单、可靠,均流效果较好.
-
-
胡文斌;
肖岚;
严仰光
- 《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32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并联工作,通过检测输出功率及输出电流,实时调节逆变器的参考正弦波,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均流.实验表明该方案控制简单、可靠,均流效果较好.
-
-
胡文斌;
肖岚;
严仰光
- 《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32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并联工作,通过检测输出功率及输出电流,实时调节逆变器的参考正弦波,实现了两台逆变器的均流.实验表明该方案控制简单、可靠,均流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