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出阻抗

输出阻抗

输出阻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0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8444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印制电路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输出阻抗的相关文献由76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家培、胡民海、陈超等。

输出阻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4448 占比:99.73%

总计:84676篇

输出阻抗—发文趋势图

输出阻抗

-研究学者

  • 胡家培
  • 胡民海
  • 陈超
  • 刘民
  • 孙毅
  • 张兴
  • 谢少军
  • 钱照明
  • 龚春英
  • 上田政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兰天; 林凌; 李刚
    • 摘要: 输入和输出阻抗是电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但往往在教学中被忽视,本文以举例的方式讨论电路设计中的输入和输出阻抗及其“匹配”意义,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 宁可庆; 尹晓亮
    • 摘要: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通过电学方法测量人体水分来提取人体的生物电阻抗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反映人体成分。在对人体的生物电阻抗进行检测时,检测结果通常会受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湿度或破损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真。针对因接触阻抗值不稳定会影响测量结果的问题,设计检测核心环节恒流源电路时,在消除输出信号直流分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恒流源的输出阻抗。尤其在高频情况下,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输出阻抗,以此来消除接触阻抗所带来的干扰。在恒流源的设计实现上,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生成一个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DDS)信号,利用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模块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接入压控电流源电路中。压控电流源电路以差分接收放大器为核心,在其差分输入端加入直流电位的补偿回路,以此消除直流分量。在输出端加入屏蔽驱动电路,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为了满足测量人体阻抗的需求,通过对比压控电流源电路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流理论值与实际值的线性度来验证电路可行性,并根据实验所测得的输出阻抗与增益电阻和频率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电路参数。经过实验验证,在放大器的反馈输入端接入AD8066运算放大器可以有效防止反馈分流,从而提高整体电路的输出阻抗。同时随着电路中增益的不同,输出阻抗值也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 刘青; 张彤钰
    • 摘要: 直流配电网中接入多个光伏电源时,功率裕度不同的光伏电源对系统不平衡功率的调节能力存在差异。为利用光伏电源的输出功率裕度调节直流母线电压,文章提出一种考虑光伏输出功率裕度的直流配电网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光伏侧变流器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压信号对系统负荷变化以及光伏电源输出功率裕度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传统的下垂系数引入了基于光伏侧变流器输入端电压偏差的修正量,在输出功率裕度不同的光伏电源间,实现不平衡功率的合理分配。建立光伏侧变流器输出阻抗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文章所提自适应下垂控制能有效提高多光伏并联接入直流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汪泽; 焦洋; 陈庆; 李红斌
    • 摘要: 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工业领域对数字功率放大器有了新的要求。在许多工况下,用户要求功率放大器输出电压只有几十到几百毫伏,输出电流却要达到数十安培,等效阻抗达到毫欧级。在这种工况下,传统的H桥数字功率放大器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处采用bipolar LLC(BLLC)拓扑,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数字功率放大器,通过阻抗变化降低电路输出阻抗,使得电路在毫欧级负载情况下仍能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总谐波畸变率(THD)。此处使用PSIM搭建仿真模型比较了两种控制策略的优劣,并制作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在负载为20 mΩ的情况下能量转换效率为62.28%。
    • 施家博; 苗虹; 曾成碧
    • 摘要: 对于因线路阻抗的不同而引起的并联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不能实现精确均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阻抗法的改进自适应下垂控制技术。此方法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虚拟阻抗,增加了下垂控制微调补偿和自适应下垂控制系数两个环节。通过引入此虚拟阻抗,不仅可以消除各支路阻性阻抗的影响,也能使得各支路阻抗感性成分达到近似相同,从而减小并联支路之间的阻抗差异。同时,改进的下垂环节可以进一步降低并联逆变器之间的无功误差。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可实现快速和稳定的无功功率均分,减小了环流,提升了对无功功率均分的精确度,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使得并联逆变器稳定运行。
    • 潘健; 陈凤娇; 刘孙德; 张琦
    • 摘要: 孤岛模式下的微电网缺少了大电网支撑,使得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易受负载投切影响,进而导致分布式电源输出电能质量下降.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将并网逆变器等效成戴维南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在低频段逆变器输出阻抗可代替总等效阻抗的结论,从而提出一种并网逆变器电压电流双闭环改进控制策略.该改进策略通过将负载电流前馈至电流内环的参考输入前达到减小输出阻抗的目的,最终减轻了负载投切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此外,该策略在电流前馈前增加了一节低通滤波器,可有效减小不平衡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 摘要: 前言:SiC的一些优势在功率升压电路中发挥了作用,它使太阳能转换的效率更高。本文主要谈到一种电路设计,用于使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阻抗(随入射光的水平而变化)与逆变器所需的输入阻抗相匹配,以实现最高效的转换。
    • 高宁; 常红; 葛兴杰; 肖培磊
    • 摘要: 电源系统阻抗是衡量直流电源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技术参数,对电源系统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响应分析仪的电源输出阻抗测试方法.设计了一种适配频率响应分析仪的压控电流源,可实现电源电路的阻抗测试.该测试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精度较高.
    • 施凯; 陈磊
    • 摘要: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因其良好的动态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并网中.由于新能源大多地处偏远,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分布广泛,导致电网等效阻抗增大,表现出弱电网特性.在dq坐标系下建立VSG等效输出阻抗模型,基于阻抗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VSG和电网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电网强弱对VSG运行的影响,通过在控制环节中增加虚拟阻抗对VSG输出阻抗进行改造,提高了VSG对弱电网的适应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彭方成; 范学鑫; 王瑞田; 刘金辉; 陈金萌
    • 摘要: 舰船低压变配电系统中的大容量电力电子设备级联后,可能由于阻抗不匹配而导致电压振荡失稳.为了探究影响电力电子级联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因素,该文针对大容量DC-DC变流器进行建模和阻抗特性分析.首先,基于开关网络平均法建立变流器的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相应的输出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阻抗比判据进行稳定性原理分析,明确变流器输出阻抗幅值的峰值是造成阻抗不匹配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地,通过探究不同运行模式下变流器控制方式、控制参数和滤波器参数对输出阻抗幅值的影响,为改善系统静态稳定性找准优化的方向.最后,通过PSCAD/EMTD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该文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