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率均分

功率均分

功率均分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46193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太阳能学报、电测与仪表、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第六届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研讨会等;功率均分的相关文献由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志鹏、张庆海、孙孝峰等。

功率均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6193 占比:99.94%

总计:146281篇

功率均分—发文趋势图

功率均分

-研究学者

  • 吕志鹏
  • 张庆海
  • 孙孝峰
  • 刘安华
  • 廖晓钟
  • 张兴
  • 靖文
  • 于惠钧
  • 刘芳
  • 刘靖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靖宇; 于惠钧; 李秉晨; 龚星宇
    • 摘要: 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模式下,各并联逆变器额定容量和馈线阻抗存在差异,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时输出功率难以合理分配,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该问题,对低压微电网功率传输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功率合理分配的主导因素。提出一种自适应电压补偿的控制策略,通过虚拟阻抗的加入使输出功率合理解耦后,采用实际输出功率与预期输出功率的差,通过功率补偿系数和比例积分控制,进而调节各逆变器的参考电压。该控制策略能够实时跟踪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及时调节因线路阻抗不匹配所带来的电压变化,提高了电能质量,减小了系统环流,实现了功率的合理分配。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 李柏君; 边敦新; 赵艳雷
    • 摘要: 针对低压微网孤岛状态下采用下垂控制时逆变器产生的频率偏移、功率无法精确均分、输出电压跌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的同步定频微网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分析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环流特性和功率分配特性,确定了影响功率分配和产生环流的因素,然后从消除电压相位差和减小线路阻抗差异对功率分配的影响入手,利用GPS秒脉冲计算生成旋转坐标系的同步相角,产生相位相同和频率固定(50 Hz)的输出电压,同时引入虚拟电阻减小线路阻抗差异对功率分配的影响,并给出虚拟电阻的具体选取方法,最后引入幅值补偿环节补偿了虚拟电阻造成的压降。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的控制策略的功率均分效果更好。
    • 戴宇杰; 朱铠; 林燎源; 项雷军
    • 摘要: 针对逆变器并联系统馈线阻抗失配引起的环流问题,通过分析传统阻性下垂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功率信息交互的改进下垂控制.通过通信中心交互的平均功率信息,自适应调节有功下垂系数和所加虚拟阻抗,同时引入公共电压补偿项改善下垂机制引起的电压跌落问题.对所提方案改进并联系统功率均分性能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两台逆变器组成的并联系统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减小馈线阻抗失配时并联系统的环流,提高功率均分精度.
    • 程勇; 李聪; 王耀辉; 贺虎成
    • 摘要: 针对离网并联逆变器的功率分配问题,以及负载不平衡条件下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过大,设计了微电网应对负载不平衡的控制策略。设计了三相电网电压的龙贝格观测器,并证明其稳定性。该观测器同样可用于三相电流的观测。采用分序虚拟阻抗,独立配置正序虚拟阻抗和负序虚拟阻抗,使逆变器输出功率均分,并减小负序网络下线路阻抗引起的不平衡电压。改进有功下垂方程,使母线电压保持在传统有功下垂方程给定电压值附近。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搭建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中,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和实验分析表明:设计的观测器能够准确地获取电压和电流的正、负序分量;此处控制策略在功率均分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提高了电能质量。
    • 曾浩; 赵恩盛; 周思宇; 韩杨; 杨平; 王丛岭
    • 摘要: 在直流微电网中,传统下垂控制存在功率均分和母线电压控制不能同时兼顾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带阻性负载直流微网系统,提出基于电流一致性的直流微网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包括一次、二次和电流一致性控制。引入输出电容电压反馈构成一次控制,参考电压补偿和下垂系数修正构成二次控制。各分布式电源间仅相邻变换器交换电流信息,通过电流一致性迭代控制和一次、二次控制结合,在保障输出功率均分的同时,消除了直流母线电压偏差。为验证该策略的控制有效性,对系统进行小信号建模理论分析,分析控制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微网结构改变时,也能保证系统稳定,自适应完成直流微网功率均分和母线电压控制目标。
    • 谭喜堂; 李爱华; 朱琴跃; 魏伟; 李姚霖
    • 摘要: 针对传统下垂并联控制法因各列车辅助逆变器线路阻抗不一致导致系统环流较大、功率分配不均及负载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下垂并联供电控制策略。详细分析列车辅助逆变系统传统下垂并联控制策略及辅助逆变器输出阻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自适应虚拟阻抗对列车辅助逆变器并联供电系统中各模块输出线路阻抗进行调整,使其接近一致,抑制因线路阻抗差异导致的并联供电系统环流,实现功率均匀分配的有效控制。以电压跌落补偿方法解决因线路阻抗及虚拟阻抗引入导致的负载电压跌落问题,并最终设计列车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双闭环解耦控制结构,实现系统中电容电感元件的解耦控制。仿真和降功率实验系统测试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有效性与可行性。
    • 肖磊; 吴迪; 王在福; 李明阳
    • 摘要: 孤岛型微电网中线路参数的不匹配会导致常规下垂控制不能实现对公共负荷功率的合理分配。针对不同容量逆变器并网系统中功率分配和环流的问题,通过分析多逆变器并联原理得到均分功率和抑制环流的各参数条件,提出自适应虚拟阻抗改进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中增加自适应虚拟阻抗环节,利用无功功率反馈自适应的调整虚拟阻抗值来实现线路阻抗与容量比呈反比例,从而改善线路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母线电压跌落,实现均分功率和抑制环流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阻抗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其合适的系数值。最后利用MATLAB搭建孤岛型微电网模型,仿真可知,采用所提策略后,系统输出功率被按比例分配,2个逆变器电压一致,环流被抑制在0.8 A以内,证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功率均分的精度和电网电能的质量。
    • 张银锋; 邵英; 孙盼; 孙军
    • 摘要: 针对电源并联运行时传统下垂控制方法中对线路阻抗过于敏感的缺点,在此提出一种基于功率积分/电压的新型下垂控制策略,并结合相角/有功下垂和H∞鲁棒电压跟踪控制技术,实现了单相中频电源之间的功率均分,且不受线路阻抗不匹配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和实验验证,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新型下垂控制策略对输出无功功率进行了补偿,克眼传统下垂方法中存在的问题,30 kVA阻性负载和24 kVA阻感负载时,在不同线路阻抗情况下仅为5A和7A,远低于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的18 A和20 A,仿真和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田越; 高强
    • 摘要: 传统下垂控制在包含多个并联逆变器的微电网中会造成功率分配不均,而且当负载突变时,无法维持微电网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加入动态环节和自适应环节,解决微源功率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微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搭建了基于MATLAB微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动态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刘靖宇; 于惠钧; 龚星宇; 李秉晨
    • 摘要: 在低压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各逆变器之间存在线路阻抗不匹配的情况,针对传统下垂控制策略无法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均分,且会产生较大环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阻抗技术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中,首先采用虚拟阻抗技术使等效线路呈感性,以实现功率完全解耦;其次在无功-电压下垂控制的基础上,采用电压补偿的方法解决无功功率无法均分和系统环流较大的问题;最后搭建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无功功率的精确均分,补偿因虚拟阻抗而产生的电压降落,同时减小了逆变器系统间的无功环流量,加快其动态响应速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