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粉吸入剂

干粉吸入剂

干粉吸入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03215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国际药学研究杂志、世界临床药物、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江苏省颗粒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等;干粉吸入剂的相关文献由61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振海、贾晓斌、陈彦等。

干粉吸入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3215 占比:99.98%

总计:603363篇

干粉吸入剂—发文趋势图

干粉吸入剂

-研究学者

  • 张振海
  • 贾晓斌
  • 陈彦
  • 王晋艳
  • 贺俊杰
  • 周敏毅
  • 程永庆
  • 刘金毅
  • 吴青青
  • 周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伟扬; 付传博; 闫佳慧; 乐园
    •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磷酸奥司他韦-乳铁蛋白干粉吸入剂。以m(L-亮氨酸)∶m(甘露醇)、溶液体积、进料速率、气体流量为影响因素,以收率、卡尔指数(Carr’s index)、空气动力学直径(D;)、体外肺部细微粒子沉积率(FPF)为主要指标,设计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制剂配方及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m(L-亮氨酸)∶m(甘露醇)=3∶0,溶液体积40 mL,进料速率约6.4 mL/min,气体流量约473 L/h。采用CCK-8法测试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干粉吸入剂对正常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的毒性,并采用梯度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试了干粉吸入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干粉吸入剂的质量浓度不高于600μg/mL(所含磷酸奥司他韦的质量浓度约为353μg/mL)时,HPAEpiC细胞的存活率大于90%,表明制备的干粉吸入剂在此浓度范围内对HPAEpiC细胞几乎没有损伤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干粉吸入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22.50%。
    • 姚玉成
    • 摘要: 根据干粉吸入剂,气雾剂及固体制剂等药品的生产工艺技术特点,遵循GMP法规的要求对吸入剂生产车间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论述,对车间洁净度设置,洁净区布置及人流物流等问题进行探讨。
    • 张芯蕊; 张欣; 关健; 毛世瑞
    • 摘要: 综述喷雾干燥的原理;粒子组分重分布、固化及固化后形态的改变等形成过程;喷雾干燥工艺对粒子性质的影响;空气动力学直径、密度、表面疏水处理等提高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粒子工程策略。认为喷雾干燥在肺部给药方面的主要优势是通过操纵和控制各种参数实现对颗粒特性的优化;结合粒子工程技术与合适的赋形剂,可以获得理想的喷雾干燥颗粒,使其最大限度地沉积在肺部靶向部位;通过优化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降低颗粒密度以及对微粒进行表面疏水处理可以弥补喷雾干燥微粒在粉末流动性、分散性以及药物稳定性等方面的缺点。
    • 强音; 蔡永桥; 杭晶卿; 金姝
    • 摘要: 目的干粉吸入剂(DPI)的吸气流速是否达到最佳与药物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希望通过测定最大吸气峰值流速(PIF)来评估患者吸入药物能力,寻找PIF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相关性,指导患者选择有效的吸入装置。方法纳入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In-check Dial G16装置记录PIF数值。同日完成肺功能或记录半年内稳定期肺功能数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8名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6.48±10.77)岁,平均BMI(23.56±3.75)kg/m^(2)。以PIF 60 L/min为界分两组,显示年龄、肺功能指标(VT、IRV、IC、VC_(max)、FVC、FEV 1、FEV 1/FVC、PEF、MEF 75、MEF 50、MEF 25、MEF 75/25、DLCO、TLC)组间比较,P0.05。PIF与IC相关系数r=0.326,P<0.001,两者线性回归分析R^(2)值0.106,P<0.001。PIF<60 L/min时,IC对应AUC值为0.814,最佳界值1.27L,敏感度76.2%,特异度83.0%。结论本研究发现IC是影响PIF的因素之一,当IC<1.27L时,可能出现PIF达不到最佳的情况。需关注这类人群DPI使用情况,评估吸入药物能力,改善疾病预后。
    • 叶永浩; 蔡宇忆; 陈永奇
    • 摘要: 干粉吸入制剂具有安全环保、高效速效、毒副作用小、辅料量少、载药量高、生物利用度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是近年来肺部给药技术研究的热点难点.本文就干粉吸入制剂微粒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
    • 梁雪珍; 刘恒; 曾韵萍; 冯应聪; 陈康桂; 黄晓新; 林春梅
    • 摘要: 目的 通过吸入步骤评分表对干粉(DPI)吸入剂用药依从性的调查,评价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吸入用药患者,由临床药师实施全程药学监护.采用吸入步骤评分表和吸入剂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分别对用药监护前后患者的吸入步骤用药依从性进行评分,评价患者对吸入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吸入步骤评分药学监护前后分别为(8.25±0.93)、(9.90±0.09)分,P<0.05;吸入剂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得分药学监护前后分别为(3.32±0.25)、(6.74±0.39)分,P <0.05.结论 实施全程药学监护可提高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吸入技术的掌握程度,有效改善患者吸入用药的依从性,增强药物疗效.
    • 王艳; 周欣宇; 李欣欣; 杜婷婷; 高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使用干粉吸入剂的心理体验,为医务人员更好指导吸入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3例COPD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社会自我重建、感念感恩、焦虑担忧、存在侥幸心理.结论:医务人员应关注患者在长期使用干粉吸入剂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吸入剂使用依从性.
    • 马丽娜; 袁萍; 丁玲; 任华丽; 张瑞; 白桂莲; 陈玮; 王蓓
    • 摘要: 目的:调查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病人干粉吸入剂使用规范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门诊接受干粉吸入治疗的COPD、哮喘病人257例,使用中华护理学会慢性病管理专职护士培训临床实践调查问卷及《中国成人慢性疾病病人护理管理指南》吸入装置技术评价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门诊病人干粉吸入剂吸入技术掌握不规范163例(63.42%),其中操作过程中错误率最高的步骤为吸入方法不正确、吸药结束后未屏气、呼气错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急性发作门诊就诊及长期使用吸入药物是门诊病人吸入剂使用规范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应针对年龄大、未曾因急性发作门诊就诊及未长期使用吸入药物的病人采取多元化的门诊宣教方式,反复指导并评估病人掌握情况,以使病人正确掌握吸入技术.
    • 李楠; 李旭; 程鹏; 孔令钰; 冯仁蕊; 谭淞文
    •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花形乳糖(FL)装载姜黄素(Cur)干粉吸入剂(DPI),为难溶性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肺内递药方式.方法:采用溶液吸附法制备FL微粒装载Cur(Cur-FL)复合粉末.以载药量和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Cur投药浓度、Cur与FL的投药比例(m/m)和吸附时间,以确定Cur-FL复合粉末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对以最优工艺制备的Cur-FL复合粉末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测定其含水量并考察其空气动力学性质;通过体外模拟人工肺液环境,探讨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Cur-FL复合粉末的最佳制备工艺为Cur投药浓度5 mg/mL、Cur与FL的投药比例1:4、吸附时间1 h.所得复合粉末的载药量为(23.37±0.43)%、包封率为(91.64±0.44)%、吸附率为(30.50±0.72)%.Cur-FL微粒呈花形外观;Cur被物理吸附在FL微粒孔隙内,未发生化学变化.Cur-FL复合粉末的松密度为(0.21±0.02)g/cm3、振实密度为(0.33±0.01)g/cm3、休止角为(24.07±0.31)°、平均粒径为(3.96±0.80)μm、空气动力学粒径为(3.33±0.99)μm、含水量为(5.63±0.24)%、排空率为(92.53±0.87)%、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为(45.93±1.77)%;其在人工肺液中的24 h溶解度[(358.93±1.67)μg/mL]为Cur的3.28倍、48 h累积体外释放率(90.21%)为Cur的1.63倍,而Cur+FL物理混合物不能提高Cur在人工肺液中的溶解度和释放度.结论:所制Cur-FL复合粉末的体外释药性能较好,且其粉体学性质、溶解性、水分、流动性及空气动力学性能等均符合《中国药典》对DPI的要求.
    • 陆磊; 鲁涛; 周秋云; 张亮; 王洁; 丁红梓
    •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干粉吸入剂使用依从性及不同人群间的差异.方法 调查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的患者,各完成100例,统计不超过三次用药教育后装置使用的情况,并按年龄、文化程度、性别、费别统计.比较不同人群依从性差异.结果 一次用药教育后全部正确操作装置的患者仅约一半,三次用药教育后约9成患者能正确使用装置.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患者的装置使用正确率.漏用药物主要与年龄相关,费别是影响患者中断用药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人群患者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教育来提高患者干粉吸入用药的依从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