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Ⅱ期

Ⅱ期

Ⅱ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953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专利文献9361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医学临床研究、护理学报等; Ⅱ期的相关文献由21633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赵雷、吕小青等。

Ⅱ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1.80%

专利文献>

论文:9361 占比:98.20%

总计:9533篇

Ⅱ期—发文趋势图

Ⅱ期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赵雷
  • 吕小青
  • 徐连勇
  • 荆洪阳
  • 邬栋权
  • 韩永典
  • 张慜
  • 谢晶
  • 刘方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俊俊; 刘奇奇; 朱俊琛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痛点封闭治疗Ⅱ期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LE患者7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痛点封闭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刀联合痛点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握力值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MEPS评分、握力值高于治疗前,SF-MPQ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周MEPS评分、握力值高于对照组,SF-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痛点封闭治疗Ⅱ期肱骨外上髁炎,能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握力值,减轻患者疼痛。
    • 李宪哲; 熊志中; 谢明颢; 殷实; 陈华显; 张冯祥; 靳龙洋; 兰平; 练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大小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现有指南报道的高危因素,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通过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共有311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高危组患者1149例和低危组患者1965例.仅在低危组患者的生存分析中,发现肿瘤≤5 cm比肿瘤>5 cm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更低(83.1%vs.8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4,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 cm、年龄>60岁、CEA>5 ng/mL、CA125>35 U/mL及合并术后并发症是影响低危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五种独立预后因素构建低危组患者的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0.63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1年为0.796,3年为0.760和5年为0.654)和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对模型进行评估,显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较好.结论 肿瘤大小是Ⅱ期低危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与Ⅱ期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Ⅱ期低危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
    • 刘新烨; 丁宁
    • 摘要: 目的 评价热毒宁与甘草酸苷治疗Ⅱ期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68例Ⅱ期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热毒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热毒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失时间、惊颤消失或精神好转时间、危重转化率、治疗效果以及免疫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惊颤消失或精神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危重转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淋巴细胞、Th细胞、Tc细胞、Th细胞/Tc细胞、NK细胞、l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B淋巴细胞及Ig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甘草酸苷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症状,优化各项免疫指标,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 俞旻皓; KANEMITSU Y; SHIMIZU Y; MIZUSAWA J
    • 摘要: 研究目的:目前,仅肝转移性结直肠癌(LM-CRC)患者肝切除术后是否需行辅助化疗仍颇受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肝切除术后联合mFOLFOX6辅助化疗治疗LM-CRC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肝切除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这项Ⅱ期或Ⅲ期随机对照研究(JCOG0603)中,年龄在20~75岁。
    • 姚巍
    •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脑梗死偏瘫患者院外带入Ⅱ期破溃压疮创面两种伤口护理方法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8例梗死偏瘫患者院外带入Ⅱ期破溃压疮患者,按照选用的伤口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以碘伏消毒美皮康外敷处理的24例设为对照组,另外24例以0.9%的氯化钠溶液清理创面后外贴纳米银创伤贴敷料后再加贴聚酯泡沫敷料,设为观察组。运用压疮愈合计分表(PUSH)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对比两组伤口的护理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无效及恶化情况发生,单位时间内,观察组愈合及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护理起效、创面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达创面愈合的平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换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聚氨酯泡沫敷料,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院外带入Ⅱ期破溃压疮创面伤口护理,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换药舒适度评价更高。
    • 罗红敏(译)
    • 摘要: 人们认为,减少胰岛素注射的频率可能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正在研发中的Icodec胰岛素是一种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每周1次给药用于治疗糖尿病。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为期26周的Ⅱ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共招募了247例未接受过长期胰岛素治疗且服用二甲双胍伴或不伴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后糖尿病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0.070~0.095〕的患者。
    • 刘涛; 刘媛; 高婷婷
    • 摘要: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部畸形的Ⅱ期整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3例唇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21例,上唇组织较多的患者)采用鼻底叉形瓣延长鼻小柱治疗,B组(21例,闭合上唇畸形相对较轻的患者)采用Noordhof整复法治疗,C组(21例,鼻唇畸形相对严重且合并上唇过紧的患者)采用前唇组织瓣延长鼻小柱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63例患者经过不同的修复方式状态良好者46例(占有率73.02%)、状态一般者17例(占有率26.98%);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2.39±3.45)分,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部畸形,根据鼻唇部畸形的不同类型采用对应的整复方法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明明; 王晓英; 崔凯莹; 谢文鹏; 刘国岩; 郝延科
    •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健骨汤联合骨填充囊袋治疗Ⅱ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Ⅱ期Kummell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骨填充囊袋(Vessel-X)扩张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在手术基础上给予补肾健骨汤治疗.于术前、术后第 2 天、术后1周、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12周进行随访,以病椎为中心拍摄正侧位X线片,并在X线片中测量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病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 OD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病椎Cobb角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3周、6周、12周,观察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3周、6周、12周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第2 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填充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健骨汤可以明显缓解Ⅱ期Kummell病患者的疼痛、促进功能恢复,同时骨填充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维持病椎高度.
    • XIAO Liu-niu; ZHU Li; CHEN Ying-ming; FENG Yong-dong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化疗与临床预后和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从2007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化疗的研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森林图分析,探讨术后化疗及化疗方案对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伴有相关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化疗与预后的关联.结果 共20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289684例患者.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常规化疗,对总生存率无明显提高(比值比=0.98,95%可信区间0.84~1.16,P=0.85),对无复发生存率无明显提高(比值比=0.85,95%可信区间0.69~1.05,P=0.13).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将T4期、低分化或未分化、伴肠梗阻或肠穿孔、伴淋巴/血管或周围神经浸润、伴不充足淋巴结检出数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提示伴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化疗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P<0.05).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术后常规化疗方案中,奥沙利铂的加入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提高(比值比=0.99,95%可信区间0.80~1.22,P=0.92),但对无复发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比值比=0.81,95%可信区间0.68~0.96,P=0.02).结论 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若无相关危险因素,无需常规化疗.伴有相关危险因素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建议术后化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化疗方案,虽然无法提高总生存率,但是可以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控制术后复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