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Kummell病

Kummell病

Kummell病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3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396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大众科技、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等;Kummell病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郝定均、冯学烽、慈元等。

Kummell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961 占比:99.82%

总计:54058篇

Kummell病—发文趋势图

Kummell病

-研究学者

  • 郝定均
  • 冯学烽
  • 慈元
  • 邹伟民
  • 于远洋
  • 任义德
  • 伍成东
  • 何思敏
  • 侯秀伟
  • 刘建泉

Kummell病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詹乙; 王彪; 马宇立; 何思敏; 孙宏慧; 郝定均
    • 摘要: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易于出现术中或者术后骨水泥松动移位的风险。针对此并发症,作者所在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具60岁以上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无骨折、畸形,均合并骨质疏松,获取T_(12)-L_(2)节段,建立L1节段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模型,分5组修复,A组:椎体成形;B组:椎体成形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模型;C组:椎体成形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模型;D组: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E组: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联合椎体成形模型,每组3具标本。在六轴脊柱运动试验机上测量各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①5种模型骨水泥填充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移位情况;②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情况下,D、E组模型的骨水泥稳定性均优于其他3组模型(P0.05);D、E组模型6个运动方向上的骨水泥稳定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对于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该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具有优于目前常用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无论单侧还是双侧置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 陈彦平; 眭承志; 吴晓阳; 李志强; 王旭; 王芳芳; 王金良; 郜顺兴; 刘红正; 王军; 陶晓冰; 王拴池; 崔青
    •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ummell病患者79例(来自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8例,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18例,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3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减压组40例采取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KP组39例采取PKP治疗.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估疼痛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3d检测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PGE2),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JOA评分、ODI、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大,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JOA评分均较术前增高,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血清SP、5-HT、PGE2、Cor、SOD、MD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d患者血清SP、5-HT、PGE2、Cor、SOD、MDA水平均较术前增高,术后3d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d减压组患者血清SP、5-HT、PGE2、Cor、SOD、MDA水平均低于PKP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PKP相比,采用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进一步降低术后疼痛因子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詹乙; 康鑫; 王宇航; 张海平; 何思敏; 孙宏慧; 郝定均; 王彪
    • 摘要: 背景:Kummell病用普通的骨水泥填充方式治疗时可能发生骨水泥移位这种严重的并发症.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新型骨水泥螺钉系统与椎体成形及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成形治疗Kummell病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收集到的Kummell病患者CT数据资料导入到Mimics图像处理软件中读取图像,建立T12、L1、L2椎体3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L1为患病节段),利用Creo软件重建出新型骨水泥螺钉模型.对Kummell病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5种方案的修复治疗:单侧新型骨水泥螺钉置入、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置入、椎体成形联合单侧椎弓根成形、椎体成形联合双侧椎弓根成形、单纯椎体成形,分析前屈、后伸、左屈、右屈、旋转工况下T12下终板最大等效应力、骨水泥最大等效应力、骨水泥相对位移及骨水泥的稳定性.结果 与结论:①不同方案下T12下终板受力分布变化不大,椎体成形联合单侧和双侧椎弓根成形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均较大,其余3组最大等效应力值较小;②单纯椎体成形组骨水泥最大等效应力值明显大于其他4种方案,而且应力分布不均匀;③单纯椎体成形组大多数工况下的骨水泥相对位移最大,其余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骨水泥相对位移不同,单侧和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组在前屈、后伸和侧屈工况下的骨水泥相对位移较小,在旋转工况下单侧和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组及椎体成形联合单侧和双侧椎弓根成形组骨水泥相对位移无明显差别;④单侧和双侧新型骨水泥螺钉组骨水泥位移载荷比大于其他方案;⑤结果表明对于Kummell病,使用新型骨水泥螺钉治疗会具有更稳定的结构,能够有效避免骨水泥移位的产生,但需临床证实其在Kummell病治疗中的实用性.
    • 赵新宇; 周正新
    •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强骨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Ⅰ期/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kummell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采取PKP术治疗,观察组(16例)在PKP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肾强骨汤治疗;评估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术后两周、术后四周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病椎的Cobb角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与术前相比较,术后第2天两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拟补肾强骨汤联合PKP治疗kummell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PKP治疗。
    • 贺国; 王洪; 毕岩; 刘超; 李季
    • 摘要: 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Ⅲ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73例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Ⅲ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6例和B组37例,A组患者给予PVP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24.09±12.68)min、(8.36±0.75)d、(10.66±2.18)d,明显长于A组的(30.83±3.62)min、(3.39±0.32)d、(5.35±1.21)d,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195.76±13.71)mL、(7.18±0.34)mL,明显多于A组的(11.81±2.64)mL、(3.97±0.2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VP治疗相比,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PVP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Ⅲ期患者,虽在围术期相关指标方面无优势,但其对畸形矫正的效果优于PVP,可减轻疼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毛省岭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慢性腰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慢性腰痛发生情况,比较发生慢性腰痛患者与未发生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慢性腰痛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中17例发生慢性腰痛,发生率为24.29%(17/70);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发生慢性腰痛患者的术前骨密度T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T1,P<0.05)。结论:术前骨密度T<-2.5 SD、骨水泥渗漏、合并筋膜损伤、合并Kummell病均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慢性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鸿猷; 傅栋铭; 李然; 吴志凯; 韩灏; 孟斌
    •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PVP治疗的患者设为PVP组,66例采用PKP治疗的患者设为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和病变椎体局部Cobb角。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PVP组随访16.00(14.50, 18.00)个月,PKP组随访16.00(14.00, 18.00)个月。PVP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为3.00(2.00, 3.00) mL, PKP组为4.00(4.00, 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P<0.01);PVP组手术时间为30.00(27.00, 33.00) min, PKP组为50.00(45.00, 57.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1)。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2组椎体高度均高于同组术前,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PKP组椎体高度大于PVP组,Cobb角小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VP与PKP均可有效缓解周壁硬化型Ⅲ期Kummell病患者腰背部顽固性疼痛,但PKP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后凸畸形。
    • 蒋永建; 李奎生
    • 摘要: 目的:比较对Kummell病患者实施CT扫描与MRI诊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开始一直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3例(94节椎体)Kummell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分别对83例患者实施CT诊断及MRI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于Kummell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表现。结果:在影像学的诊断过程中,MRI诊断对于Kummell病的诊断准确性(97.59%,81/83)显著高于CT诊断(89.16%,74/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对Kummell病患者诊断的过程中,CT和MRI诊断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MRI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更高,能对不同时期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全面显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汪鑫; 谢志勇; 杨鹏
    •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0日-2021年6月30日新余袁河医院收治的70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单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和双侧组(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每组35例。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骨水泥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双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水泥分布均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上,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注入更多的骨水泥且骨水泥分布均匀率更高、术后患者椎体恢复更理想,可推广应用。
    • 摘要: 组织工程骨材料》骨水泥间隔器表面微观形貌改变对诱导膜内成骨因子表达的影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效果与骨水泥灌注量的关系》透钙磷石骨水泥复合明胶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修复骨缺损》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用于三维细胞培养蓬松深度互连的寒基磷灰石纤维支架》超临界二氧化碳卒取的猪松质骨》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黏附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