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肿瘤大小

肿瘤大小

肿瘤大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4454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实用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18次全国干扰素及细胞因子学术会议、2008胃肠肿瘤外科综合诊治高峰论坛等;肿瘤大小的相关文献由735位作者贡献,包括庞芳宁、张永奎、杨鹏等。

肿瘤大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454 占比:99.54%

总计:54706篇

肿瘤大小—发文趋势图

肿瘤大小

-研究学者

  • 庞芳宁
  • 张永奎
  • 杨鹏
  • 王兆宇
  • 王善军
  • 白槟
  • 竺王玉
  • 蒋金泉
  • 赵青川
  • Nasteho Haj Bashir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国建; 韩东一
    • 摘要: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7%~12%、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每年听神经瘤发病率约1/100000~5/100000。近20年来,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AN检出率逐年增高,其诊断呈现出早期化、小型化的趋势。AN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显微手术、放射治疗及保守观察,其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主要依据年龄、肿瘤大小/位置/生长速度、同侧/对侧听力状况及全身健康条件等。
    • 高利雄; 任显坤; 李贵全; 吴本华; 陈轩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肿瘤浸润深度及大小的TTS评分系统对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根治性切除的23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和肿瘤大小构建TTS评分系统,分为TTS 0级、1级、2级,代表肿瘤侵袭性逐渐升高。通过Cox多因素模型分析TTS评分系统作为预后判断工具的可行性。结果:T_(1)-T_(4)期患者肿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3.3±2.7)cm、(4.1±3.1)cm、(6.6±3.1)cm、(9.4±4.9)cm。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浸润和血管浸润显著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45 mm为肿瘤大小的最佳界值,可有效区分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62。综合肿瘤大小的临界值和肿瘤浸润深度,构建TTS评分系统,TTS 0级、TTS 1级和TTS 2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3.3%和70.2%,两两比较后发现,不同TTS状态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T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大小构建了TTS评分系统,并证明了TTS评分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叶步云; 陈凯怡; 钱达
    • 摘要: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最早在1982年由FREI[1]提出。BONADONNA等[2]在1990年进行了乳腺癌NACT临床试验,肯定了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地位,自此NACT开始广泛用于乳腺癌临床实践并趋于规范。NACT被认为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肿瘤大小、分期和分级,使原本需要进行乳房全切的患者获得保乳治疗机会,改善乳房外观和术后生活质量。此外,NACT还能对化疗药物进行初步药敏实验,指导术后化疗。
    • 李国栋; 李为民; 蒋昆; 吴佳琪; 何承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在治疗不同大小的胃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为临床内镜治疗提供可靠科学依据。方法回顾31例胃黏膜下肿瘤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金属钛夹或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夹闭创面,分析并比较不同肿瘤大小(直径≤10 mm、11~20 mm、>20 mm)患者间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病灶和有效缝合创面,肿瘤直径>20 mm组手术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多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20 mm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7.00±8.25)g/L,与肿瘤直径≤10 mm组和11~20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19)。结论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可用于不同肿瘤大小的胃黏膜下肿瘤切除,其微创、安全及快速康复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李德涛; 张玉婷; 侯玉磊
    •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1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肺病组,另外选择同期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TNF-α,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常见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比较各组血清TNF-α水平,分析TNF-α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癌患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肺病组和对照组(ng/L:14.10±9.71比7.87±2.85、6.35±1.80,均P3 cm肺癌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直径≤3 cm的肺癌患者(ng/L:15.05±10.53比8.87±2.03,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ng/L:15.53±10.56比9.59±3.57,P<0.05);肺癌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肺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病理分期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等均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显示,当取截断值为8.665 ng/L时,血清TNF-α对肺癌诊断的AUC为0.872,95%可信区间(95%CI)为0.792~0.953,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4.1%,血清TNF-α与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的AUC为0.976(95%CI为0.943~0.999),敏感度为92.5%,特异性度为97.1%。结论血清TNF-α与肺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高度相关,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 李安琪; 翟虹
    •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肿瘤最大径分为A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最大径≤1 cm)108例和B组(最大径>1 cm)35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A组中结节纵横比≥1者较B组多,而结节内有钙化、结节内部有血流、淋巴结转移在B组中更常见,且B组钙化以微钙化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淋巴结转移的结节超声造影后边界欠清晰及不清晰者较未转移者多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大小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有相关性,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
    • 李晨; 宋洪亮; 俞海波; 单云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3(laminin 3,LAMA3)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胰腺癌病例40例,利用免疫组化、q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LAMA3表达情况,分析LAMA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利用GEO及Oncomine生物信息数据库验证LAMA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胰腺癌组织中的LAMA3蛋白高表达率比癌旁组织中显著升高(60.0%vs 25.0%,χ2=10.026,P0.05).生存分析表明LAMA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P<0.05).对GEO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癌旁组织相比LAMA3在胰腺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GSE16515,P<0.0001;GSE15471,P<0.0001;GSE3654,P<0.0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LAMA3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显著相关,LAMA3可能是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 李宪哲; 熊志中; 谢明颢; 殷实; 陈华显; 张冯祥; 靳龙洋; 兰平; 练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大小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现有指南报道的高危因素,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通过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共有311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高危组患者1149例和低危组患者1965例.仅在低危组患者的生存分析中,发现肿瘤≤5 cm比肿瘤>5 cm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更低(83.1%vs.8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4,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 cm、年龄>60岁、CEA>5 ng/mL、CA125>35 U/mL及合并术后并发症是影响低危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五种独立预后因素构建低危组患者的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0.63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1年为0.796,3年为0.760和5年为0.654)和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较好)对模型进行评估,显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较好.结论 肿瘤大小是Ⅱ期低危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与Ⅱ期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Ⅱ期低危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
    • 刘宾; 刘辉; 李宝玉
    • 摘要: 目的 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MCM4与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探讨MCM4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MCM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7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CM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CM4的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MCM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CM4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38),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级无关(均P>0.05).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CM4呈显著高表达并提示不良预后,且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大小有关.MCM4可作为胰腺导管腺癌的一个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杜昆; 杜宁超; 廖木春; 刘安文; 陈小岚
    •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率肿瘤大小在不同TNM分期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5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X-Tile软件根据肿瘤最大直径将患者分为小直径组、中等直径组及大直径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估计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采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差异进行评估,采用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肿瘤大小分别在Ⅰ期、Ⅱ期及Ⅲ期结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作用,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对肿瘤大小与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统计分析患者共计17627例,利用X-Tile软件对肿瘤大小进行分组,选取截断值分别为2.8 cm与8.0 cm.分组后小直径组3803(21.57%)例,中等直径组11812(67.01%)例,大直径组2012(11.41%)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P25~P75:29~66)个月,末次随访中因肿瘤死亡患者2862例(16.24%),患者总体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1.48%[95%置信区间(95%CI):80.82%~82.15%].对于Ⅰ期结肠癌患者,较大的肿瘤预示着患者不良预后的趋势,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1.06,95%CI:0.98~1.14,P>0.05].对于Ⅱ期结肠癌患者,肿瘤大小与患者癌症特异性死亡的风险之间呈U形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在Ⅲ期患者中,较大的肿瘤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8,95%CI:1.06~1.10,P<0.001).结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Ⅱ期结肠癌患者中,肿瘤大小与预后之间呈U形关系;在Ⅰ期结肠癌患者中,肿瘤大小与预后无显著关联性.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结合肿瘤具体TNM分期来判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