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0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56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成才之路、生活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等;
《山中访友》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镇西、余俊、刘金玉等。
《山中访友》
-研究学者
- 李镇西
- 余俊
- 刘金玉
- 周一贯
- 李记才
- 肖绍国
- 于红梅
- 令怡
- 任明新
- 何正兵
- 冀美兰
- 农育蓉
- 刘丹
- 刘会荣
- 刘勇
- 刘杰
- 刘燕宜
- 史绍典(点评)
- 向红
- 吴洁翎
- 周丹
- 周星
- 周蜜
- 哐当哐当工作室(图)
- 姜俐冰
- 孙传文
- 孙贵珍
- 孙赤婴
- 季宏
- 岳金春
- 左海电
- 廉秋奎
- 廖伯乐
- 廖桂莲(指导)
- 张文婕
- 张文涛
- 张斗和
- 张秋颖
- 彭继雄
- 徐燕
- 朱小平
- 朱恩萱
- 朱洋君
- 李凡
- 李卫东
- 李敏
- 李汉荣
- 杜二敏
- 杜永道
- 来玉
-
-
杨荣华
-
-
摘要:
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立足课堂练习的价值,将以《山中访友》这篇文章为例,就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练习进行详细说明.
-
-
陈振玲
-
-
摘要: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阅读实践,注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感知能力.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借助语境、体味语言美,领悟心境、体悟情感美,创设意境、体验创造美三方面着手,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规律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
朱恩萱;
哐当哐当工作室(图);
廖桂莲(指导)
-
-
摘要:
每当看到禁止踩踏花草的标语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学过的一篇课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李汉荣先生写的,我非常喜欢它,刚为它教我用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让我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桥,被作者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
-
-
范锦飘1;
王小毅2
-
-
摘要: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大家去过山上吗?到山上去做什么了呢?(生答)师:是啊,我们一般去山上是为了踏青赏景,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李汉荣却是去山中——生:访友。(师板书:山中访友)师: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访"就是——生:拜访、访问的意思。师:是的,作者是去山上拜访他的朋友。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师:课文大家都读过了吗?
-
-
韦淞允
-
-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美感教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中的美感加以有效体会,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不断促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感教育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山中访友》的教学进行研究,教师们不断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从语言和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课文的了解,逐渐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
-
-
-
-
刘燕宜
-
-
摘要:
作为语文教师,要厘定思维基座,寻求"语言学用"的多元化;要洞识教学境遇,点染"语言学用"的明亮度;涵泳阅读体悟,凝注"语言学用"的深厚度。通过树立以文本为资源的意识,在文本中开掘资源和价值点,在品析体悟中强化积累,在实践运用中历练能力。
-
-
-
-
- 张忠明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5.11
-
摘要:
一种适用于电力塔架或山中设施的山火扑灭装置,涉及一种山火扑灭装置,在山区的电力塔架(1)下端平地(19)上的基础柱(7)四周修建池子(6)围墙,在池子的地面高处山沟上设有雨水或泉水引入池子的挡水坝(4),主水管(18)一端连接池子,主水管另一端连接分水器,由分水器连接多根分水管(14)的一端,每一所述分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自动喷水装置,自动喷水装置放置在低于池子底部至少一米以上的植被处,在自动喷水装置上设有由易燃拉绳(17)点燃断裂后控制喷水器的喷水;本发明利用电力塔架下部的平地修建的池子作为储水地,在出现山火时利用山火将易燃拉绳烧断,喷水器便开始自动喷水对枯枝落叶喷洒,获取局部的山火进行阻燃。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