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尖轨

尖轨

尖轨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3年内共计603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3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煤炭工程、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第七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中国铁道学会2003年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暨建设成果交流会等;尖轨的相关文献由12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伟、王平、陶绍力等。

尖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24.3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453 占比:75.12%

总计:603篇

尖轨—发文趋势图

尖轨

-研究学者

  • 李伟
  • 王平
  • 陶绍力
  • 吴义伟
  • 夏仕敏
  • 王力红
  • 王树国
  • 冯青松
  • 司道林
  • 费维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珂苑; 张锐锋
    • 摘要: 不足位移是高速道岔中超长尖轨在实现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没有移动到设计位置,从而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线路工在日常线路养护维修中,时常遇到尖轨存在小轨距的问题。为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烟台南客专线路车间针对这一具体问题,制定了相关整治方案,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道岔不足位移病害整治的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总结,对后续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 王树国; 王璞; 葛晶; 司道林; 杨东升
    • 摘要: 采用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不同过岔条件下高速道岔尖轨的实际磨耗特征;通过脱轨风险分析和尖轨强度分析,研究高速道岔尖轨磨耗管理限值。结果表明:控制曲尖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侧向磨耗,在逆向和顺向过岔条件下,高速道岔曲尖轨磨耗特征差异显著,顺向过岔时曲尖轨侧磨主要发生在前端较窄区段,而逆向过岔时曲尖轨侧磨主要发生在后端顶宽较宽区段;顺向过岔时的道岔下道尖轨最大侧磨发生在15 mm断面,侧磨量为3.9 mm,并未达到6 mm的规范限值,而逆向过岔时的道岔下道尖轨从35 mm断面至全断面区段侧磨量均在7.5 mm以上,超过规范限值。基于此,高速道岔尖轨磨耗除满足维修规则要求外,还应确保车轮抬升2 mm时,车轮廓形切线夹角小于43.6°的危险区域不与尖轨接触;曲尖轨5 mm断面位置侧磨限值由规范中的6 mm减为3.5 mm。
    • 陈阮; 栗霞飞; 刘尧; 李佳明
    • 摘要: 尖轨在其周期性载荷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引发列车事故。为对尖轨缺陷进行检测,文章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研制了导波检测系统,研究导波在尖轨中的传播特性、导波对尖轨附属件的检测能力以及缺陷的识别能力。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频率导波在尖轨中的传播特性。所研发的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在尖轨上的检测是可行有效的。使用导波检测系统在尖轨底面激励的水平剪切导波在基本轨和尖轨上可传播的有效距离至少为12 m,在空轨中至少能传播16 m。而且低频导波主要沿轨底传播,高频导波主要沿轨腰和轨头传播,多频导波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对尖轨的检(监)测。
    • 杜宏瑀; 季连海
    • 摘要: 贝氏体钢轨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和低温性能。采用贝氏体AT钢轨加工成尖轨在大兴安岭地区西岭口车站进行了试铺,结果表明:贝氏体钢尖轨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未出现剥离掉块等疲劳伤损,其耐磨性能比珠光体钢尖轨具有明显优势,在极寒气温下的使用寿命是珠光体钢尖轨的2倍以上。
    • 詹新伟; 王树青; 杜吉康
    • 摘要: 通过分析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热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采用锻压段全断面中频电感应加热、轨头喷风冷却及轨腰和轨底空冷的新工艺,设计和制造了包含机械送轨装置、可开合的喷风冷却装置、带矽钢片感应加热器的锻压段热处理新装备。通过新工艺和新装备进行热处理后,母材为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的轨头顶面硬度、软化区宽度、轨头横断面硬度、轨头拉伸强度、脱碳层、显微组织、晶粒度、疲劳性能等性能指标均达到了TB/T 2344.3—2018《钢轨第3部分:异型钢轨》的要求。该新型热处理工艺及装备在多个道岔制造企业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 蒲亚文(图); 薛文捷
    • 摘要: 针对管内山区铁路多、昼夜温差大、断轨风险高的实际,宝鸡工务段重点对秦北高坡、宝天、宝中线不放心地段加密探伤频次。严格防断应急值班制度,确保段、车间、班组三级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待命,保证遇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各车间班组每日对管辖站区道岔进行一次全面巡视检查,重点检查可动心、尖轨、翼轨、基本轨、岔心、前后绝缘、异形夹板等关键部位。量化各级干部每周跟班次数,督导现场落实作业标准。
    • 白宏权
    • 摘要: ZYJ7外锁闭道岔是铁路信号重要的组成设备之一,是与工务、车务的密切结合部,道岔是否运行稳定将直接影响行车效率,是铁路行车部门的关键设备。为确保道岔设备稳定运行,就如何提高ZYJ7外锁闭道岔的稳定性做以下分析和经验分享。
    • 鹿广清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地铁线路建设和开通呈井喷形势,但是新开通线路尖轨出现早期异常伤损现象较为普遍,给列车安全运行、线路运营带来隐患.通过对地铁新建线路道岔尖轨早期出现伤损的调研,深入研究伤损形貌与特征,结合轮轨关系、道岔转辙器结构特性、运动特性、尖轨线型、尖轨轨顶坡、轨道弹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地铁尖轨的破损型属于接触疲劳伤损,得出产生轨头接触疲劳伤损的主要原因是轮轨接触应力过大,提出一致性新车轮的运营条件引起的接触应力集中,是产生伤损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改善轮轨关系、改善运营条件、提高材料性能、加强维护保养等延缓地铁道岔早期伤损的措施.
    • 司道林; 赵振华; 杨东升; 王树国; 赵晨烯; 樊小平
    • 摘要: 研究目的:尖轨是高速道岔结构中的核心部件,运营过程中尖轨需承担复杂荷载,且无扣件系统扣压,其可靠性备受关注,一旦发生断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文提出一种模拟尖轨断裂的试验方法,以用量最多的18号道岔的直尖轨为试验对象,获得尖轨不同位置断裂对道岔区几何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尖轨在第一、二牵引点间断裂时尖轨始终与基本轨密贴,断缝处无明显错动,扳至反位时断缝前端尖轨(尖轨尖端一侧)仍与基本轨密贴,未形成轮缘槽,侧股无法正常开通;(2)尖轨在第二、三牵引点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1.3 mm,扳至反位时断缝处轮缘槽宽度满足要求,侧股可正常开通;(3)尖轨在第三牵引点后端2 m位置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1 mm,扳至反位时断缝后端尖轨(尖轨跟端一侧)无牵引力,轮缘槽宽度不足,侧股不能开通;(4)尖轨在第三牵引点后端6m位置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2.3 mm,扳至反位时侧股可正常开通;(5)尖轨断裂后内部应力释放、支承条件发生变化,断缝前后尖轨转换位移不协调,使得转换阻力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难以由转辙机阻力信息判断尖轨是否发生断裂及其位置;(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尖轨断裂理论分析及判断方法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道岔运营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 王力红
    • 摘要: 梯形道岔作为城巿轨道交通车辆段节约土地的主要方案,在欧洲已经在大量使用,梯形道岔对车辆段的使用效率也带来巨大的提升。为了研发和应用梯形道岔,芜湖中铁科吉富轨道有限公司为成都新津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研制了国内首组槽形轨梯形道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