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专利文献166473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考试周刊等;
小学习作教学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海燕、付秀娟、叶彩波等。
小学习作教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6473篇
占比:99.91%
总计:166621篇
小学习作教学
-研究学者
- 郑海燕
- 付秀娟
- 叶彩波
- 唐国礼
- 康福成
- 张正萍
- 查宝妹
- 殷雪萍
- 洪江蓉
- 王颖
- 缪春梅
- 蔡丹
- 邹积华
- 陈凡
- 陈友廷
- 陈深泉
- 丁元胜
- 于者良
- 云恩敏
- 任强
- 侯敏敏
- 关晔
- 冯小松
- 冯志芳
- 冯青春
- 刘双
- 刘妍玮1
- 包艳萍
- 包艳萍1
- 卢华清2
- 卢电成
- 史秀云
- 叶水华
- 向守万
- 吴慧勤
- 吴润梓2
- 吴玲玲
- 姜晓松
- 孙志伟
- 孙红
- 季丽萍1
- 宁合亭
- 宋道晔1
- 官永红1
- 庞贤娣
- 廖瑛
- 张丽丽
- 张凤英
- 张梅艳
- 张正林
-
-
张丽丽
-
-
摘要:
习作是小学写作素养培育的重要焦点和着力点,强化习作指导和训练对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积累人文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创设“教学评一体”习作教学模式,聚焦写作素养培养,能进一步落实习作教学的实效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落实语文习作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构建一种富有智慧的教学生态,就必须在习作课教学中整合教、学、评,以评价促进学习,将评价嵌入习作教学的全程,融合调整、互相融通,提高习作教学成效。
-
-
李作芳;
张凤英
-
-
摘要:
习作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小学生习作常常面临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困境。本文立足于解决习作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改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观,搭建习作教学四大支架,并使之“横向有联系,纵向成序列”,以期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
-
冯志芳
-
-
摘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具有极佳的示范性和指导性,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良好教材。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将教材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子,强化语言的表达力度;可以引导学生"偷"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巧借文中的修辞手法,解决所作文章苍白无力的困境。
-
-
彭辉鳌
-
-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小学习作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高学生连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
-
曾青荣
-
-
摘要:
小学习作教学要遵循“有目的的练习”原则,应该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包括反馈,需要指导学生走出舒适区,以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
-
-
付秀娟
-
-
摘要:
升入中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大量积累、句段的海量阅读、写作方法的多方学习,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自己积淀下来的优美词句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中高年级段的写作教学要围绕"读写融合"展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编写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仿写中入门,在练习中转换,最终摆脱框架束缚,破茧成蝶,写出自己的精彩.
-
-
董大春
-
-
摘要: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比较重视单元习作写前指导和写后讲评,却忽视学生的日常写作实践与交流分享。学生写作实践与指导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是"师命题——生作文——师评改"的单一模式,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字缺少真情与灵气,教师的点评也单一化、标签化,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表达就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日记是日常写作实践常用的形式,但传统日记写作基本上是学生的个体行为。
-
-
舒栾敏
-
-
摘要: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景观资源的渗透,拓展习作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观察以及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来进行思考或产生联想,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中,应加强对自然景观资源的研究,加强对习作教学的探究,以学生的学习以及写作为主,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然而,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没有从学生出发,深入挖掘自然景观资源,从而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无素材可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学习。因此,笔者综合分析自然景观资源对学生习作教学的意义,加强对自然景观资源的研究,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运用自然景观资源来进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