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
行动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1年内共计62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18篇;相关期刊1708种,包括考试周刊、健康大视野、小学生:教学实践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行动的相关文献由7739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本刊记者、本刊编辑部等。
行动
-研究学者
- 佚名
- 本刊记者
- 本刊编辑部
- 袁翊
- 韩福魁
- 多吉占堆
- 小溪
- 庞楠
- 张博文
- 张宁
- 张静
- 本刊评论员
- 陈莉
- 刘勇
- 刘永君
- 刘萍
- 叶颖
- 吴丹
- 吴金球
- 周巧生
- 周祯祥
- 周越
- 团宁波市委1
- 孙丽萍
- 宋修伟
- 廖仲毛
- 张国红
- 张康之
- 张晓东
- 张艳艳
- 张金鑫
- 文龙
- 朱新燕
- 李宇遐
- 李磊
- 李素洁
- 林伟龙
- 王丽
- 王德复
- 王晓艳
- 田雨
- 秦勋
- 秦琴
- 程云
- 董静
- 蔡宗模
- 蔡蓁
- 薛文献
- 郭世琮
- 陈明星
-
-
许培斌;
奚翔云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养育照护在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于2018年联合发布了《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助力儿童生存发展,改善健康,发掘潜能的指引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框架介绍、养育照护构成及多元支持保障等若干部分,体现了国际上对养育照护在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所起关键作用的高度重视.作为国际上首次专门制定针对婴幼儿养育照护的行动纲领,该框架的出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
-
许杰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大学治理能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从纵向维度看,大学治理体系包括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行动体系三个层次.价值引领是大学治理体系的先导,制度保障是大学治理体系的核心,行动落实是大学治理体系的旨归.“价值-制度-行动”三维一体是有效治理活动的运行模式,是大学治理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
-
-
孙世荣
- 《文学少年》
| 2021年
-
摘要:
有关学生的安全问题屡屡被提及,尤其是近几年,幼儿园幼儿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于幼儿园来说, 幼儿园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幼儿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还要保证幼儿吃、住和玩耍的安全。
-
-
曾自卫
- 《学习与探索》
| 2020年
-
摘要:
斯特劳森经由否弃笛卡尔式二元论、分析语词归属提出的"人论",阐述了通常被当作介于物理主义和经典二元论之间的谓词二元论.但概念归属策略不能可靠地将人确认为经验主体,反而使其沦为类似"我思"的先验主体.斯特劳森通过修正和补充康德对先验心理学的批评,将第一人称代词"我"当作具身性存在的标记,强调人不仅是使用语言的经验归属者,而且是具有意向性的行动者,从而兑现了"逃离笛卡尔"的承诺.作为谓词二元论的"人论"意在局部描述,而非解释和建构我们对于自身主体性的日常理解.
-
-
卢丽娟;
黄其洪
- 《江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阿伦特以政治现象学的视角,呈现了自己的劳动论题,认为“劳动”呈现出的世界恰恰是“无世界性”的,在劳动活动中无益于人的积极行动,“劳动解放”并不能使人彻底摆脱“必然性”的束缚,反而会使人陷入“消费社会”的危险中.阿伦特对劳动论题的关注始终围绕其政治理论体系,此政治理论体系解构了人与人关系中的物质环节,追求以行动为中心的政治实践和世界建构.面对当前被“资本逻辑”支配的“暴力世界”,我们既需要马克思,也需要阿伦特,两位思想家在理论旨趣上均关注人的生存论角度的“解放”.阿伦特劳动论题背后隐藏的话语告诉人们,在反思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警惕现代性中潜藏的危险、对崇高人性的不懈追求和摆脱劳动奴役性的同时,又要直面当下的世界.
-
-
夏绍熙
- 《东岳论丛》
| 2020年
-
摘要:
“道法自然”观念是老子思想创造性的集中体现.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来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个链式话题结构,“人”是第一个话题,引发了思考,“道法自然”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话题与说明.“道”与“自然”不能分割,“自然”是“道”运行的规则,合于“自然”即是“有道”,合于“自然”的行动即是有道者的行动.“道法自然”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引导人摆脱“无道”的状态.
-
-
-
-
-
-
阎川
-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06年
-
摘要:
"行动规划"近几年成为热门词汇,但是已有研究对概念阐述较为随意。而消解行动规划的固有内涵以及创新性,以及夸大其作用的两种倾向都无助于学科的进展。本文辨别"行动规划"的内涵与脉络,行动规划是对之前规划编制与实施脱节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强调交流与协商对规划实施的意义。行动规划以问题和机遇为导向,公众性、资源性、创新性和学习性是其基本特征。行动规划对改进国内现有规划理念和完善规划实施手段有积极意义。但在现有背景下,行动规划的问题导向、以行动为重心特征与目前规划已有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发生冲突,现有规划不仅多不具有可实施性,而且还遭遇着严重社会认同危机,所以行动规划能否对中国城市规划的改进发挥切实作用最终取决于规划人员自身的行动与选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