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地层
富水地层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7193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建筑机械化、建筑施工、市政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6中国(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5届地铁学术交流会、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第五届中国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等;富水地层的相关文献由1318位作者贡献,包括臧万军、张丙强、王启云等。
富水地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193篇
占比:99.54%
总计:37365篇
富水地层
-研究学者
- 臧万军
- 张丙强
- 王启云
- 吴波
- 姚志雄
- 李静
- 陈军浩
- 傅重阳
- 张志强
- 方治纲
- 李学飞
- 王建华
- 石林峰
- 赵山杰
- 傅立新
- 刘军
- 刘国杰
- 张泽锋
- 方宏远
- 杨平
- 潘艳辉
- 王复明
- 赵鹏
- 郭成超
- 黄惟
- 乔文件
- 任跃勤
- 何梦超
- 刘建伟
- 刘涛
- 吴宗林
- 吴问霆
- 周建辉
- 张伟
- 张伯夷
- 张立军
- 徐启鹏
- 朱传刚
- 李娴
- 李朝成
- 杨军
- 杨锋
- 杨雄
- 林华明
- 段武全
- 王国富
- 王士民
- 王文明
- 王玥
- 王鸣涛
-
-
徐正齐
-
-
摘要:
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盾构穿越长距离区间风井的施工情况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杭州钱塘江边富水不良地层中盾构穿越江北风井的施工风险和工程难题,提出了端头RJP加固及降水、风井回填泡沫混凝土、穿越前盾构姿态复测、盾构进洞、出洞以及掘进参数控制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加快了工程进度。
-
-
王怀东
-
-
摘要:
伴随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盾构法施工以其安全、快速、经济的特点,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工程区间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对于埋深大、富水、裂隙发育的稳定地层,按照常规的全土压模式掘进时经常会发生喷涌,由此带来的清理工作量大、拼装不及时问题也会加剧喷涌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文章总结了成都地铁9号线采用辅助气压平衡模式的盾构施工经验,提出了辅助气压模式盾构施工的关键控制技术,给出了可供参考的盾构施工参数,为相同或类似施工条件的项目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
-
张海
-
-
摘要: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线路隧道时,将对既有隧道地层产生扰动,若施工处理不当,会对既有线路隧道造成严重后果。文章以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劳动路站—新市桥站新建隧道下穿2号线劳动路站—胥江路站运营隧道为背景,探讨盾构近距离始发并下穿既有运营线路隧道主要风险及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富水软土地层同类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
-
周贤培;
周冬辉;
李秀奎;
吴红军;
张伟;
范晓琰
-
-
摘要:
针对富含有压地下水地层基坑施工存在突涌水风险以及新老结构接口施工场地受限等难题,依托实际工程,通过工艺比选和试桩试验,优选MJS工法桩作为加固措施。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介绍了场地受限条件下MJS工法桩的工艺特征与关键要点。成桩检测结果表明:成桩长度达到预定设计值;桩体混凝土修正强度达到0.8~1.2MPa;修正后标贯击数不小于25;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无明显渗漏,成桩质量和止水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
吴文瑞;
王旭春;
杨公利;
曹云飞;
滕宏伟;
韩旭
-
-
摘要:
为了探究跨海隧道泥水平衡盾构钢套筒始发风险控制技术,依托青岛地铁8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海域段工程,阐述了在高水压富水复合地层中始发端采用洞门素墙+套管咬合桩+“U”型素墙+后退式注浆加固方式的优越性以及采用钢套筒辅助工法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相关工程经验,认为钢套筒在盾构始发期间的稳定性、密闭性及盾构始发参数合理性是保证盾构安全始发的要点,其中关键风险在于反力架、钢套筒的变形与位移、钢套筒各部位渗漏水、铰接密封失效、穿越加固体过程中滞排堵仓等,分析了钢套筒变形的原因与易发生渗漏水的位置。通过对类似工程的研究与本工程经验的总结,阐述了上述风险的控制方法,其中重点分析了反力架、钢套筒的变形与位移以及钢套筒各部位渗漏水的控制措施,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了钢套筒的适用性。各项措施在青岛地铁8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海域段泥水盾构始发过程中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经验。
-
-
冯悦海;
李彦霖;
姚爱军
-
-
摘要:
本文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基坑工程,对其地下连续墙沟槽的槽壁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该工程在所处地层条件下,地下连续墙单幅开挖长6 m,深53 m的沟槽槽壁的稳定性问题。采用非均质土分层独立稳定性验算方法,计算得出非均质土层中不同位置土层具有不一致的安全储备。在该工程的地质条件下,顶端土层稳定性较差,中间土层因软硬交错的原因会出现安全系数交替下降的现象。类比该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沟槽开挖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还原了单幅地下连续墙的开挖过程,并对成槽后的槽壁侧移进行了分析。
-
-
邵小康;
杨志勇;
安宏斌;
江玉生;
漆伟强;
杨星
-
-
摘要:
针对富水地层近距离隧道土压平衡盾构始发过程中地层加固、地下水处理以及隧道之间施工扰动的难题,结合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始发的工程实例,提出“密封井”的新型端头加固方式,对近距离双线隧道始发端头加固技术进行研究,并对该方法的效果、适用性、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传统的端头加固方式,该方法工艺简单、经济适用,能更加有效的隔绝地下水;(2)该方法只需一次将井内水位降至隧道以下,无需重复降水,能大幅减小施工抽排地下水量,对环境影响小;(3)后行盾构掘进时,隧道之间的中隔墙能保护先行隧道,减小施工扰动,不必对先行隧道内部进行加固,不影响盾构正常掘进。
-
-
吴丹;
陈宇儒
-
-
摘要:
为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景观土地价值最大化,营造低碳、便捷、舒适的人性化城市环境,采用城市空间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模式,大力推进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已是城市核心区域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环节。而在建立地下公共空间的过程中,地下结构的防渗漏能力,是保证建筑物安全与质量的核心。
-
-
尹华松;
王志强
-
-
摘要:
以东南沿海某地铁停车场富水地层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富水地层深基坑渗漏问题,通过技术方案对比、数值计算及技术优化,选择了悬臂式桩板墙砂石反滤防渗漏施工技术。为防止墙背和桩间渗漏对基坑带来影响,通过工艺优化,在墙背和桩间增加了砂砾石反滤层,有效解决了支护结构侧压力过大问题,同时缓解了渗流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实现了结构的安全稳定。为确保砂砾石反滤层达到设计效果,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了创新,确保了反滤层施工质量,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
-
李晓斌
-
-
摘要:
某铁路隧道工程平导洞TBM在穿越软弱破碎富水地层时出现涌水溜坍,在地质探测和管棚施工过程中存在钻孔压力过大、泥浆裹钻、孔内喷涌等异常情况,盾尾左侧突发涌水并携带大量泥沙涌出,造成盾体及主梁区域围岩变形,TBM被困,风险极大。为应对现场出现的问题,使TBM快速脱困,采取了超前钻探、注浆加固、高位支洞泄水、安装双速减速机以及超前管棚支护和护盾周边扩挖的方法,最终实现了TBM的安全脱困。这些方法的联合使用,为极端软弱破碎富水地层TBM的施工与险情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借鉴方案。
-
-
DING Wenqi;
丁文其;
ZHAO Jinglu;
赵璟璐;
TAO Kun;
陶坤;
DUAN Chao;
段超
- 《2017年全国锚固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第一届锚固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存在软弱破碎区的富水地层隧道开挖,水文地质复杂,隧道施工突涌水风险高.为确定隧道开挖影响范围,确定注浆圈范围,从而控制突涌水灾害,提出了把隧道开挖时渗流影响范围作为注浆范围的建议.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确定了Ⅳ级复合地层围岩、V级软弱破碎区相似材料配合比,并通过对比有无软弱破碎区工况下的渗流影响范围,得出软弱破碎区的存在会扩大隧道开挖的渗流影响范围,且扩大的范围在软弱破碎区一侧的11°~79°以及125°~180°,影响面积扩大25.87%左右.该结论可为其他含软弱破碎区的富水地层隧道工程所借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工程使用价值.
-
-
魏义山;
江红;
陈剑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建设管理与青年工作委员会2016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以青岛市城际R3线嘉~灵区间1号斜井暗挖段为工程背景,采用一种在管外混合水泥浆与水玻璃的新型袖阀管双液注浆技术对斜井进洞处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应用F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采用袖阀管注浆和未采用袖阀管注浆两种工况下斜井通道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两种工况对应的地层位移、地表沉降及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地表沉降值对比分析了袖阀管注浆预加固对于富水地层斜井开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预加固能有效的控制富水地层斜井通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并明显改善了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斜井通道的施工及支护措施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
-
杨帆
- 《2016中国(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5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复合式TBM试验段工程蔡家段为例,分析了复合式TBM(注:全断面隧道钻掘机)在穿越富水地层时常见的掘进参数异常、反复喷渣、管片渗漏水严重及异常上浮、自旋转等问题的危害,提出了保证复合式TBM安全穿越富水地段的关键就是控制地下水的涌入的整体思路,并探讨了如何控制地下水涌入的具体办法.
-
-
-
魏义山;
江红;
陈剑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以青岛市城际R3线嘉~灵区间1号斜井暗挖段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采用袖阀管注浆和未采用袖阀管注浆两种工况下斜井通道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两种工况对应的地层变形及初期支护受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地表沉降值对比分析了袖阀管注浆预加固对于富水地层斜井开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预加固能有效地控制富水地层斜井通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并明显改善了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斜井通道的施工及支护措施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
-
高文杰
- 《第五届中国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TBM隧道过富水地层的经验总结,提出相关技术对策和措施,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富水地段进行隧道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渗漏现象,如隧道采用管片衬砌,可能引起管片裂隙、地下水突涌等不良后果,而且地下水的积累会稀释管片隧道同步注浆的浆液,增长砂浆凝固时间,导致管片上浮,进一步加剧管片成型质量。另外,地下水大,将使掘进施工时容易出现螺旋输送机喷碴现象,严重影响掘进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本文对某地铁隧道过富水地段时发生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并对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rn 富水地段的隧道掘进一直以来是工程界的难题,地下水的防治对隧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只有采取综合手段,以防为主,才能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危害。rn (1)地质勘查是预防地下水的前提。在隧道进入富水地段前务必进行地质详勘,摸清楚地下水分布及变化规律,并根据地层性状判断水力途径。然后根据上述勘查成果才能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rn (2)关注管片施工及安装质量。管片是自防水混凝土结构,管片之间靠止水条密贴安装达到防水目的,因此管片自身质量及安装质量决定了隧道结构自身防水性能。rn (3)采取针对性的施工工艺进行地下水治理。掘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和现场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施工参数和注浆工艺,将地下水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
-
丁浩;
蒋树屏;
王文广;
孙立东;
李勇
- 《中国公路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水是隧道修筑中的主要难题之一,其中防排水技术、注浆堵水技术及抗水压衬砌设计技术就是富水隧道修筑丞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等科学手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分析了控制排放的防排水技术、外水压力的折减机理以及基于耦合效应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抗水压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G-C-ADS”学说,它可以成为解决富水隧道修筑关键技术问题的重要理论支撑.
-
-
王罗程;
杨转运;
刘会;
吴汉辉
- 《2007非开挖技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在市政工程的给排水顶管项目中,需要设置人孔检查井,较深的检查井多采取沉管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从沉管施工设计理论计算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论述了富水条件下深埋检查井的沉管施工方法,还强调了沉管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顶管人孔检查井采用沉管施工工艺能成功解决富水地层的施工问题.
-
-
-
- 《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7年技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隧道主要通过二叠系紫红色软质的泥质页岩夹碳质页岩岩层.隧道与舒缓向斜构造斜交、张性、张扭性断裂和构造节理发育,雨季施工隧道水文地质较复杂.泥质固岩具膨胀性。缓倾岩层易塌方、掉块,并存在突水、突泥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资料,本文就上述主要地质问题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