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民主
宪政民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思想教育研究、江汉论坛、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等;宪政民主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佟德志、朱安远、杨仁忠等。
宪政民主
-研究学者
- 佟德志
- 朱安远
- 杨仁忠
- 辛湘理
- 邓肄
- 韦森
- 高宝琴
- 刘韫照
- 周芳勤
- 夏小林
- 张捷
- 张耀杰
- 张艳娥
- 徐友渔
- 思源
- 杨雪梅
- 杨龙芳
- 武彬
- 江国华
- 汪亭友
- 王海明
- 王珉
- 翁贺凯
- 郭于华
- 马树颜
- 龙长安
- 丁建峰
- 丁志刚
- 东东
- 任晓山
- 何家栋
- 何闻
- 余中根
- 余玮
- 余跃进
- 侯惠勤
- 俞梅荪
- 傅国涌
- 冀素兰
- 冯向辉
- 刘海涛
- 刘潇然
- 刘素仙
- 刘阿荣
- 刘骄
- 利迪河·巴什塔·弗莱纳
- 卢元杰
- 叶长茂
- 向敬之
- 吕建高
-
-
王景真
-
-
摘要:
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会议期间,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由此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历史学家一般将此次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79年,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开始撰写著名的《政府论》一书。该书写于王位复辟至光荣革命之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宪政民主政治和人的“自然权利”,大体上追随着资产阶级夺权的步伐,并为随后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
-
高翊凯
-
-
摘要:
“宪政民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一些人的响应。“宪政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我国所实行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在历史来源、经济基础、执政主体、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政党制度、司法制度和军队管辖权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宪政民主”自身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并已在西方国家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世界人民包括西方国家人民的广泛反思。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对别国进行“民主输出”。这一行为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往往带来灾难。我们必须对“宪政民主”有清醒的认识,对西方国家的“西化”图谋有足够的警惕,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的人民民主道路。
-
-
-
-
-
辛湘理;
刘骄;
汪杨
-
-
摘要:
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给"宪政民主"披上"普世"外衣,完全无视其本身固有的"基因缺陷"和愈加明显的制度性困境,以各种手段对外输出,大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最大限度地谋求自身利益、干涉他国内政。我国国内则有那么一些人受其蛊惑,遥相呼应,别有用心地鼓吹"宪政民主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
-
辛湘理;
任晓山
-
-
摘要:
"宪政民主"是近年来流传甚广的一种政治思潮,与普世价值等一起,共同构成"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的核心内容。其鼓吹者不仅极力宣扬美化西方"宪政民主"思想和制度,更竭力鼓噪中国要走"宪政民主"之路才会有出路,企图从根本上改造、动摇我国政治体制。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充分认清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虚伪本质和伪善面目。
-
-
辛湘理;
吴金
-
-
摘要:
民主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对于什么是民主、如何实现民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可谓多种多样。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200多年,不可否认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它弊病丛生的内在缺陷。
-
-
约翰·罗尔斯1;
王峰(译)2
-
-
摘要:
在这个讨论中,我将对我现在如何理解正义观念进行一些一般性的评论,我称之为“作为公平的正义”(在我的《正义论》①一著中提出)。我做这项工作是因为,看起来似乎这一观念依赖于一些我应当愿意远离的哲学主张,例如,普适真理的主张,或者关于人之实质本性和身份的主张。我的目标是解释为什么不是这样的。我将首先讨论我所认为的当下政治哲学的任务为何,然后简要地审察作为公平的正义所利用的基本直觉观念是如何被结合进适合于宪政民主的正义之政治观念中的。
-
-
李栗燕;
宋红团
-
-
摘要:
西方"宪政民主"作为一个涉及国家根本大法、社会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等重大问题的政治概念,无论从理论来源、阶级实质、制度实践来说,都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宪政特有的内涵包括多党制、议会民主及三权分立等,宪政民主特指资产阶级宪法实施.宪政民主论在中国的传播,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的渗透.国内的一些宪政民主论者遵循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宣扬宪政民主改革,其目的是要虚化、削弱乃至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引导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转而踏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之路.因此,宪政民主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为什么不能把"宪政"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概念和防止落入其背后的"话语陷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