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义理论

正义理论

正义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政治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798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13届学术年会、第七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等;正义理论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旸、王新生、胡海波等。

正义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4.3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5798 占比:95.41%

总计:6077篇

正义理论—发文趋势图

正义理论

-研究学者

  • 李旸
  • 王新生
  • 胡海波
  • 赵敦华
  • 顾肃
  • 黄玉顺
  • 刘志云
  • 江立成
  • 詹世友
  • 丁雪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肃
    • 摘要: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分配正义理论中,阿玛蒂亚·森和玛莎·努斯鲍姆从经验视角提出并论证了能力进路。森提出需要超越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制度安排,研究人的功能和可行能力的现实条件对于正义分配的意义。他聚焦于人们实现合理目的的机会和实质性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活的能力,而非最终选择结果,由此反映人们在各自拥有的优势上的明显差别,认识一个人的真正弱势,从而进行相应的政治和道德评价。努斯鲍姆的能力正义理论从多元论的角度论证了可普遍衡量的能力标准,列举并详细论述了人的核心能力清单,强调这种能力进路立足于人是目的、人的尊严和实质自由的理论基础,并将此理论扩展到全球正义和非人类的动物领域,开拓了正义理论的新论域。
    • 仇风光; 郭兆霞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剖析正义理论中平等与公正的两大原则和评价层面的对应蕴含,从分配正义、程序正义和交互正义3个方面阐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人际交互的正义内涵,探索将正义理论融入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平等与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李永刚
    • 摘要: 应得正义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前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洛克、亚当·斯密的“自我所有”概念和劳动应得正义原则,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所标榜的应得正义仅仅停留于形式,其实质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就后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卢梭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制劳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和自我丧失。凭借自由劳动来扬弃强制劳动,通过人的全面而丰富的“存在的感受”实现人性的复归,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具有三重内涵,即劳动应得正义、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劳动应得正义实现于自由劳动之中,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共同构成了人的自我实现,这三重内涵最终实现于“个人所有制”之中。
    • 姚大志
    • 摘要: 罗尔斯的《正义论》于1971年发表之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方面,关于正义的讨论和争论直接推动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崛起;另一方面,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如果说保守主义是从右翼来批判罗尔斯,那么马克思主义则是从左翼来批评罗尔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本质上是平等主义的。从右翼的观点看,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过于强调平等,而无视人的自然不平等。
    • 邵风
    • 摘要: 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功利主义通常被认为在正义这一领域内遭遇了困境.随着关于约翰·密尔修正解释的兴起,密尔的正义理论被认为可以走出这一困境.在密尔那里,功利原理并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原理,而是作为整体生活技艺的第一原理.与生活技艺相对应,密尔提出了生活技艺得以实现之基础的性格学.性格学主要关心如何培育人的自主性,自主性成为密尔规定功利这一概念的核心要义.同时,密尔将权利视为正义区别于其他道德技艺的关键要素.权利被密尔重新定义为对人而言最为重要的功利,而自主性就是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性功利.结合密尔对功利原理和正义的讨论,自主性成了搭建功利与权利之间的概念桥梁,一种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得以可能.
    • 李宝庆; 张善超
    • 摘要: 高质量的公平是新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然而,由于利益相关者为“正义”而斗争、改革制度设计的正义性不足以及新高考制度与公平伦理的二元分离,新高考改革的公平性遭遇认同困境以及机会剥夺与评价失真的困境。基于霍耐特、罗尔斯、弗洛泽的正义理论,建构承认关系,完善新高考改革制度,落实广泛参与,是实现新高考改革公平性的有效路径。
    • 王振杰
    • 摘要: 在对马克思本人的思想资源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马克思没有提出系统的有关正义的理论.学界也对马克思正义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争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是否拒斥资本主义为不正义;二是马克思正义理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三是马克思正义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对马克思正义理论争论的概括和述评,不仅有助于理清学界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争论的焦点,为相关问题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借鉴,而且有助于理清马克思正义理论发展历程,为从方法论和历史观上建构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初语境的当代正义理论提供理论支撑.
    • 周宇
    • 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老百姓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何回应百姓这方面的期待就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崇尚正义与和合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例如儒家学说就宣扬"天下为公""社会大同",对于中国相关学者来讲,不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理论根基,也应努力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去寻找借鉴和启示.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正义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由平等、公平机会、差别对待等原则,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该理论为研究基点,从其逻辑建构出发,分析对现代国家制度公正的启示意义,进而找到新时代中国的抉择之路.
    • 顾肃
    • 摘要: 德沃金在批评了福利平等的若干表现形式的问题之后指出,只有资源平等才是可衡量、可实施的、普遍的平等主张.资源分为人格资源和非人格资源.人格资源平等要求认真对待个人权利,政府应当同等地关怀和尊重每个公民.这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平等原则,论证其合法性的路径不是从更高的原则来推导,而可以尝试是否存在似真的理由来否定之.德沃金设想了三种反对的理由,逐个进行分析和论辩.非人格资源的平等则需要把人的天赋与后天努力、偏好与环境因素区别开来,为此他提出了虚拟保险市场的解决方案,这实际上是把社会的福利开支平等地用于个人自己选择购买针对运气的保险.设计此方案的主要出发点仍然是保障人格资源的平等,让公共福利的资源平等地施加于每一个人.这些论述为政治哲学解决平等和正义的问题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路.
    • 何怀宏
    • 摘要: 2021年正值罗尔斯诞辰百年,《正义论》出版半个世纪,这是一个合适的反思时刻。作为后学者进行思考、反省、批评、争辩,也许是对罗尔斯这位一生为一事、殚思竭虑探求正义的思想家的最好纪念。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接触和翻译罗尔斯的思想著述以来,我对罗尔斯及其理论经历了一个颇长且变化的认识过程:最初主要是尽量准确地理解和领会其思想,追溯其在思想史上的渊源;后来试图在中国和当今世界的语境中思考其理论的意义和限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