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4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403篇;相关期刊930种,包括前线、求实、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重庆市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等;人民民主的相关文献由2392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学朋、李抒望、林尚立等。

人民民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4 占比:85.52%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1.40%

专利文献>

论文:403 占比:13.08%

总计:3080篇

人民民主—发文趋势图

人民民主

-研究学者

  • 尹学朋
  • 李抒望
  • 林尚立
  • 夏行
  • 高放
  • 蒋德海
  • 任中平
  • 侯少文
  • 俞可平
  • 宋才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云; 朱莹
    • 摘要: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不懈奋斗,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了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最真实、最管用、最有效的民主,创造了人类民主的中国形态。
    • 彭冲; 王炳权
    • 摘要: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 朱崇铭
    • 摘要: 国家繁荣昌盛背景下主要的本质要求就是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在思维、法治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高,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法治思维”作为我党的行动指南,此后在党的各项重大会议当中无不将法治建设、法治保障纳入到会议议程当中,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念,而建立法治思维的关键是要有法治观念。
    • 汪卫华
    • 摘要: 人民民主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鲜明旗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统一战线性质的联合政府”政治主张,到新中国成立之际上升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论述,人民民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被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旗帜。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凝练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与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鲜明对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民主从巩固迈向深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广泛的参与、充分的协商贯穿于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全过程之中,完善制度体系,聚焦治理成效,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民主实践,切实巩固人民当家作主。
    • 汤荣光; 李嘉霖
    • 摘要: 中国式政治文明新形态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有机构成,承继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内核,聚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式政治文明新形态吸纳既往政治文明的经验教训,把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脉络,最终形成本国政治文明的总体性以及本质性认识,引领政治文明理念创新与形态重塑。中国式政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体主义追求以及文明主体性为价值表达,于实践中证成其政治发展样态,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着力推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实现了对旧有政治文明形态的超越,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 孙应帅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本质规定和核心要义,同时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民主实质上,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民主”,经由夺取政权、变革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从而实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在民主原则上,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设想的“完全民主制”,经由列宁的“民主的集中制”发展到“民主集中制”,从而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在民主形式上,将巴黎公社、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探索实践出的“普选民主”“代议民主”,经由“议行合一”的新型民主和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发展到“全过程民主”,从而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 蔡礼强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民主的中国式民主道路,中国式民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高度统一。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不仅内含民主的价值理念,而且本身的形成就是党践行民主的结果。内嵌民主精髓的群众路线天然具有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以及促进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高度统一的关键作用和独特价值。群众路线推动形成了全过程的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和政策民主,在中国式民主建构形成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式民主的健全完善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与中国式民主形成双向推动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 司春燕; 章志强
    •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既区别于中国以往的政党制度,也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下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更不同于某些国家的一党专政,其呈现出来的是崭新的政治面貌和强大的制度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新”,主要体现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真实性、广泛性和持久性,党派之间的团结性、友好性和协商性,政治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全过程监督。
    • 敖梦; 鲍中义
    • 摘要: 群众路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区别于其他民主形态的重要特征及最具真实性的实践证明。践行群众路线能够保证党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党的民主思想反映人民意志、党领导民主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亦能保障我国坚持贯彻人民民主专政、长期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同推进其他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安排的基本遵循;同时能够确保民主选举的人民性、民主协商的广泛性、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管理的真实性、民主监督的实效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实践的现实回归。群众路线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项制度安排和各个环节之中,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在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不断臻于完善和发展。
    • 杜粉
    • 摘要: 舆论是社会变动的晴雨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迭,人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生态。网络科技在给人们提供媒体平台和多样交流渠道的同时,也在重构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形成了比现实更加复杂的网络社会。政府作为公共舆论治理的重要主体,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理正当利益,遵循人民价值逻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听取民意、了解民情、解答民忧,发挥人民的主体监督作用,依法管网治网,实现社会舆论的良治、善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