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398篇;相关期刊1134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才智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暨“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理论研讨会、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等;法治思维的相关文献由291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金钊、黄蕊、田刚等。
法治思维
-研究学者
- 陈金钊
- 黄蕊
- 田刚
- 万高隆
- 刘锐
- 姜明安
- 邱成梁
- 宋才发
- 张涛
- 王伟
- 王墨
- 王影
- 谢晖
- 韩春晖
- 严旭
- 于伟
- 任红杰
- 周昕
- 孙书侠
- 徐小康
- 朱志萍
- 李军海
- 李愈子
- 杨小军
- 肖业忠
- 郭玮
- 黄悦波
- 于菲菲
- 侯淑芬
- 刘丹
- 刘斌
- 刘翀
- 刘颖
- 史峰
- 吕西萍
- 周冉
- 周国兴
- 孙跃
- 常纪文
- 张倩
- 张学博
- 张效羽
- 张文显
- 张波
- 张阔海
- 彭中礼
- 彭海
- 徐光超
- 方工
- 曹秀伟
-
-
熊辉
-
-
摘要:
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解规范功能,法律制度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一整套缜密而精细的制度安排,起着定纷止争的作用,法律制度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最佳路径.各参与协商的主体都必须在法律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开展协商,各种利益诉求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在法律制度框架下化解社会矛盾,意味着建立分层式化解机制,促进联动协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制度化;完善流程服务,促进联动协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服务的全程化;以协作化为重点,推动联动协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体多元化;以智能化为抓手,促进协调联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精准便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形成法律制度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治理合力.通过法制理性、平和协商与谈判,解决各协商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调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
-
杜婉婕
-
-
摘要:
新时期,在辅导员工作向专业、职业进程中,立德树人是根本导向,德才兼备是基本要求,工作效果是本质目标.辅导员进行管理工作时应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运用管理育人理念,将法治文化、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运用到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学生为本位,因材施教,把工作成本、过程诉求、结果价值无缝连接.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文化,实现"高素质"的"术+能"人才培养计划;使高职辅导员队伍在新形势下,走稳职业化道路、走好专业化之路,提升高职辅导员育人水平.用可持续发展思路、法律的方式方法、立足现实发展需要,加深高职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底色.
-
-
段钰蓉
-
-
摘要:
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至关重要.文章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根本,立足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难、急,探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基于公平、正义的法治素养培育,基于中国特色的法治素养培育,基于"生活教育"的法治素养培育.
-
-
仇玉平;
江必新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有力推进,取得重大进展。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布局?法治政府建设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就这些问题,本刊独家专访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他认为:“要固化法治思维,做到以‘知’为先,也要强化依法决策,做到以‘行’为要。”
-
-
苑宁宁
-
-
摘要: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于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入到更加全面统筹、系统施策、协同发力的新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离不开法治思维、法治手段。为此,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善用四大法治体系,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
-
-
任皞
-
-
摘要: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十分必要,大学生只有拥有法治思维,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推进者。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需要与高校辅导员、合作企业协同育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观念。
-
-
-
曹睿
-
-
摘要: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宁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参加网上法律知识测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开启新一年工作。据悉,此次考试不仅检验了人大机关干部宪法法律知识的学习成效,而且通过以考督学、以考检学、以考促学,进一步强化了人大干部的宪法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切实提升基层国家权力机关运用法治思维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和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
-
何勇;
杨晓璠
-
-
摘要:
新媒体语境下亟待建立或重构适应视听传播发展的法律制度。正在制订的《广播电视法》以规范性、权利性和授益性回应时代需要,体现了法治思维对管理思维的扬弃,但在法律边界、立法技术、制度安排等方面尚待澄清和完善。切实提高立法质量,还需在底层逻辑上建立保护与尊重公民权益,发展与治理协调统一的价值取向和立法理念。
-
-
李丹琼;
刘成璐
-
-
摘要:
政法宣传对营造法治环境,推动法治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期典型案例,以辩证视角指出当下政法报道的三大误区,从新闻伦理、法治思维、价值选择、报道技巧等方面入手,探求政法系统宣传报道增加人文温度、提升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
-
杨莲芸
- 《2016年度职教教改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法治思维是我国社会治理中提出的,要将此传导到学校教育,需要有恰当的呼应.鉴于学校管理及班级事务管理的特殊性,在落实与法治思维相关的各项要求时不能简单化、教条化、主观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可以借鉴互联网思维,这样才使班级管理真正适应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
-
YANG Qi;
杨琦;
DAI Haijun;
代海军
- 《第八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新时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势在必行.从中国当前安全生产法治建设现状入手,从立法、执法等角度分析当前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生产依法治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等,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
-
-
-
-
曲振涛
- 《2015年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哈尔滨商业大学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程中,突出强调班子自身在依法治校中的建设与提升.主要做法:重法依法,强化领导班子法治思维;依法建法,扎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良法善治,形成法治动力和氛围.
-
-
毕孔彰
- 《2015年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以"四个全面"为指导,提出夯实地球科学文化的基础,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努力深化改革,激发地球科学文化创造活力;坚持法治思维,为地球科学文化发展提供支撑;从严治党,为地球科学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
-
魏霞
- 《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深刻提及的内容,加强法治思维的培育对领导干部提高执政水平具有非常重的作用.具体而言主是指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作为法治思维方式的规则思维的探析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如何正确理解作为法治思维核心义的规则思维的内涵进行探析,提出规则思维是合法性思维,是遵守规则、尊重规则、依据规则并运用规则的思维,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平等思维,规则思维主要是一种形式理性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