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2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879篇;相关期刊1065种,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行政与法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2014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等;法治政府的相关文献由245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怀德、袁曙宏、姜明安等。
法治政府
-研究学者
- 马怀德
- 袁曙宏
- 姜明安
- 莫于川
- 陈大为
- 应松年
- 曹康泰
- 刘武俊
- 吴传毅
- 毛寿龙
- 王敬波
- 申来津
- 侯保龙
- 本刊评论员
- 杨海坤
- 章志远
- 肖金明
- 馬懷德
- 本刊编辑部
- 杨小军
- 王翔
- 王芳
- 王青斌
- 陈金钊
- 任民
- 任进
- 冯梦成
- 刘影
- 刘永红
- 刘艺
- 包兴荣
- 叶敏
- 司开林
- 孙岳佳
- 康宗基
- 李军鹏
- 李小立
- 杜飞进
- 杨雨
- 梅献中
- 江必新
- 汤梅
- 王勇
- 王文惠
- 申剑
- 石佑启
- 胡海
- 胡美灵
- 董利冰
- 邹东升
-
-
朱崇铭
-
-
摘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说明新疆的长治久安对我国整体社会与经济稳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将法治精神落实到实践中,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重中之重。文章探讨了新时代依法治疆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实践及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依法治疆的路径。
-
-
马太建
-
-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理论,是伴随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而形成的,是实践的、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其框架体系和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概念本质论、地位作用论、目标任务论、路径抓手论和监督问责论等五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理论,深刻阐释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法理基础、战略考量、顶层设计、进路安排和后盾保障,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
郑晨峰
-
-
摘要:
法治政府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要一体建设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部署规划及要求,我国目前已经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以武汉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为对象,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纲要》的衡量要求为基准,对当下“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实现加以现实考量,以期为我国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推进等提供一些启发性思考和借鉴。
-
-
赵炳涵
-
-
摘要:
行政管理学科旨在通过立足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两个维度,为政府行政实践中的问题做出有效解答来确立其合法性。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践,需要行政管理学科承担起法治理论创新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基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对标现实需求,现阶段行政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着理论创新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备、实践机制存在障碍与就业渠道不畅等挑战,可尝试通过聚焦研究主体、纯化学科属性、坚持现实取向、完善师资保障、明确职业定位等路径加以优化。
-
-
-
陈丽霞
-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新飞跃;二是包含五大子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三是法治政府进入加快建设新阶段;四是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取得新成果;五是全社会法治意识得到新提升。
-
-
张煜林
-
-
摘要: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主体工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政府法治化程度显著提升,但仍面临着发展的重重考验,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价值及基本要求,并探讨了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策略。
-
-
蒋佳佳
-
-
摘要:
目前,我国的法律保留原则已经体现在相关法律上,但由于对该基本原则的含义、目的以及调整范围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些与法律保留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并未纳入法律保留范围,不仅会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同时也会增加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难度,更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实证主义方法,从法律保留的概念、相关学说以及现状方面论证法律保留原则适用于行政征用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出现法律冲突如何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立法与行政的界限,遵从立法的同时又尊重行政,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法律保留、法律优先。可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势在必行,从而加快全面建成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步伐。
-
-
石琴莉
-
-
摘要:
法治政府建设在一国法治水平的评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法治政府的建设程度作为一个宏大且抽象的概念,要对其进行评价,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的量化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基于国家发布的纲要等相关文件,各地方的法治政府评价实践蓬勃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评价主体不是缺乏中立性就是力量薄弱、评价结果缺乏横向对比性及评价体系缺乏实效性等。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地方法治政府量化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指标体系应统一共识性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对象,逐步建立具有实效性的量化评价体系。
-
-
肖琪
-
-
摘要: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国家政策由“依法行政”转向“法治政府”时,作为指挥棒的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要求也从依法依规到兼具执法质量和效能。以此为契机,各地政府推行“蜗牛奖”评选及“依法行政考核”等试点,旨在营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干担当的氛围,实现更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然而,法治政府语境下公务员考核制度仍存在顶层设计不优化、考核主体不明晰、考核程序不科学及考核结果不区分的问题。因此,针对公务员考核应当确立服务群众的基本理念,遵循依法考核及行政效能的基本原则,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立法并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救济制度。
-
-
杨婧
- 《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沈阳机器人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这是新形势下提升政府能力,建设法治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但在这一过程中,仍旧存在法治理念与法治信仰弱化、政府监督力度不到位和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与能力欠缺等问题.为此,全面加强法治观念体系,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优化升级公务人员队伍等方式方法,是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
-
杨嵩涛
- 《2016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关于发展理念的一次全面总结和重大升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引领和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实践活动.作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法治政府建设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并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其中的"创新"发展理念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指南,从而有效应对和处理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展开.
-
-
陈庆云
- 《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客观中立的第三方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法治政府评估,可以克服中国法治政府现行评估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问题.尽管第三方参与法治政府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但积极尝试和大力开展第三方法治政府评估,可以发挥第三方评估独立、客观、公正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全面掌握依法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准确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的状况和水平,构建保障第三方参与法治政府评估的制度与环境,促进法治政府评估参与多元化,合理有效运用第三方法治政府评估结果。不断推动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
-
范勇
- 《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中国法治政府实施以来,随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理念的深入,中国行政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部分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依然缓慢.本文以法治政府的基础理论为理论支撑,根据目前法治作为最佳的治国模式的情况,分析了法治政府的内在价值要求,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理论支持.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要树立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强化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严格依法办事。
-
-
刘芙;
王岩
- 《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框架下,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根据目前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些支撑性的、基础性的条件还不够完善,一些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消极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条件和因素是未来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真正面对和解决的,本文在分析法治政府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研究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针对性的对策,为全面建成法治政府提供理论支持.
-
-
范勇
- 《2014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中国法治政府实施以来,随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理念的深入,中国行政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部分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依然缓慢.本文以法治政府的基础理论为理论支撑,根据目前法治作为最佳的治国模式的情况,分析了法治政府的内在价值要求,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理论支持.当代社会治理规律己经表明,法治是达致善治的最有效手段。虽然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只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采取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就能够实现全面建成法治政府的历史目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为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蒲蕊
- 《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法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要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就必须与法治相结合,走法治之路,建设法治政府.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治理法治化的过程,就是依良法而善治的过程.
-
-
李黄骏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权力清单制度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制度设计,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浙江省作为第一个公布省级部门权力清单的省份,为全国该项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模板和样本.如何客观认识浙江权力清单建设的利弊得失,以及对于我国政治发展的意义,便成了理论界刻不容缓的责任.本文正是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借助政治学的一些研究范式,并结合浙江省权力清单建设的具体案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
-
周辉
- 《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5年
-
摘要:
行政主导模式是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法治与政治的互动基础,也是其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回溯行政主导模式的确认历程和审视目前遭遇的困境,可以观察法治与政治的互动性关系,对内地的法治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
高红梅
- 《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政府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经济管理权是宪法赋予政府的一项重要权力.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阶段,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法治视野解读政府经济管理创新,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始终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重点.1993年宪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已进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在此经济体制转型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势在必行,政府经济职能面临重大转变.法治政府建设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如影随行,如何通过法律实现一个庞大国家机构的职能转变,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目标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艰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