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82篇;相关期刊1208种,包括法学、法制与社会、中国司法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十二五’规划与法学教育发展战略”论坛、2010行政法年会、第二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等;法治国家的相关文献由3076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评论员、姜明安、郭道晖等。

法治国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39 占比:77.6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982 占比:22.17%

总计:4429篇

法治国家—发文趋势图

法治国家

-研究学者

  • 本刊评论员
  • 姜明安
  • 郭道晖
  • 马怀德
  • 应松年
  • 本刊编辑部
  • 李林
  • 韩大元
  • 季卫东
  • 吴永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颖莎
    • 摘要: 行政执法档案是行政执法行为的成型载体,集中体现一个地区行政执法水平,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条件。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201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圳建设“法治城市示范”的新时代使命。早在2009年,深圳就率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把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重要内容。深圳市档案局高度认识加强行政执法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明确档案工作在行政执法中必须充分发挥基础性、支撑性、服务性作用。
    • 解放军报评论员
    • 摘要: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习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对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了突出强调,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军实践取得的重大进展,系统阐述了依法治军战略深刻内涵,并对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出具体部署,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依法治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供了总目标、总指导、总遵循。
    • 姜秉曦
    •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它的法治保障应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宪法基础。不过,“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本质与“法治国家”的个人自由底色共同塑造了这一宪法概念的内在张力,对于两者紧张程度的不同理解或将对我国共同富裕法治建设的基本方向造成根本影响。为此,通过借鉴德国公法学说,本文拟通过融贯解释,在自由与平等的对立统一中调适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范内涵。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导,我国的共同富裕法治建设应以个人自由与财产的安全保障为前提,以坚持市场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形式法治为制度保障,以“原则模式”为实现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在自由与富裕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平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系统、全面的法治保障。
    • 肖新平
    • 摘要: 德治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善意与潜能,使人们做出符合美德的行为与结果,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理想及组织的目标与愿景,最终实现社会的文明、秩序、友善、诚信、安定、和谐及人民安居乐业与国家长治久安等“善治”。基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日益提升及知识型工作者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的主导、中国以德治国的治理传统与民族文化心理、当代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更适合走德治基础上的法治之路。该治理方法的具体实践路径是:自觉自律、积极主动地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及时推动法律制度与法治体系与时俱进的立改废,并有效宣传、普法;要充分发挥文教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与功能,通过道德引领与舆论监管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利用典型事件推进治理实践的改进与完善;要在特定领域实现以道德治理为主与法治托底协同发展;提升党规党纪对于党员干部的激励效能,激发其自尊、荣誉、责任、价值意识与公共服务动机等,强化初心与使命意识;在比较与借鉴中提升治理效用,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适度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通过比较与借鉴更好提升德治基础上法治建设的治理效用,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 付敏杰; 管智超
    • 摘要: 问题的提出预算是现代政府获准使用公共资金的法定形式。现代国家通过预算来规范和约束政府收支,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在"立法至上"的国家制度体系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人民同意"形式批准政府机关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按照法定形式汲取公共资源并用于既定支出,从公共资源视角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运行。
    • 陈培永
    • 摘要: 完全否定法律的阶级分析法、法律的阶级维度,与过度强调法律的阶级统治论、阶级斗争工具论一样,都不是看待法律现象的正确态度,也不可能形成指导法治国家建设的科学理论。问题在于如何提炼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法律的阶级分析法,一种不同于“阶级斗争法学”或“法学的阶级斗争范式”的分析法律现象的科学方法论。法治国家建设不能忽略阶级问题,应该把厘清生产关系、解决阶级问题作为一项任务,防止可能的阶级固化和阶级冲突加剧,防止本来应该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实际上还是代表少数人的意志。只有等到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全社会的意志的时候,才可以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真正的法治社会。法律越来越不是少数人意志的体现,阶级之间对立性不断削弱、统一性不断增强,可以说正是通往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的过程。
    • 孙全胜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工具性,是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采用唯物辩证法考察法律的历史性和本质,正确分析了法律的功能性,强调了法律的群众性和实践性;在当代价值上,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念,就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和科学合理的法学方法论,对现实的法治现象做具体历史的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其意义不仅在于消除一些僵化的法治认识,正确看待法治的工具性功能,理顺法治的群众性和社会关系性,也是为了吸取以往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更好地顺应现代文明趋势和警惕西方自由主义法治体系的侵袭,不断推动法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
    • 王莉霞; 王建龙
    • 摘要: 法律秩序是社会安全的保障基石。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秩序的建立隐含着从法律规则到主体行为的“合法律性”问题。作为新时期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旅游安全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体现,其法律秩序的建设为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旅游安全法律秩序的识别旅游安全法律秩序是由一系列具有旅游安全权利与义务内容构成的规则体系建立起来的。规范性是旅游安全法律秩序的本质属性,在一般意义上,旅游安全法律秩序规则作用的对象及影响范围首先是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的规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失误皆因人因风险而产生,因而才有了集政府、旅游经营者、旅游者权责统一的安全治理模式及义务性规则的形成。
    • 孙全胜
    • 摘要: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党的领导下践行法治建设,推行现代法治理念。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客观方面要健全法治教育体系,完善普法教育的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普法宣传平台,提高普法教育的效果,不仅要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在国家层面上要推行法治建设,建构国家治理方面的法治文化认同;主观方面要提高公民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注重宣传法治精神。健全社会主义普法教育体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公民对法治的认知程度,加强普法教育,健全法治建设环境和制度,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提供基础。
    • 何丽琼
    • 摘要: 家国同构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如果我们将这一思想传统与现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法治中国建设布局结合起来研究,会有新的研究视角与发现,更能凸显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文章从家国同构思想的历史源流出发,论述家国同构思想与三个法治一体建设的复杂关系,兼以广西扶绥县为个案研究说明家国同构思想在当下法治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揭示家国同构思想对三个法治一体建设的优势效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