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全国领导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高峰论坛
全国领导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高峰论坛

全国领导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宜昌
  • 出版时间: 2013-08-28

主办单位: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湖北省高等学校领导科学研究会

会议文集:全国领导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政党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政党如何在现代社会的治理中扮演好其角色,有效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是党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社会角色理论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和框架,为思考党的领导理念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从政党角色及其与其他社会政治主体及整个社会的关系和互动的研究中,来思考政党的建设问题,对于人们进一步弄清"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要进一步定位执政党领导角色,不断调整角色行为模式,,加快领导角色建设的步伐。
  • 摘要:我党的领导决策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某一活动或策略的实施效果,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本质要求.科学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方法保证,科学化要求决策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必须按照决策规律进行、必须要求科学的决策方法;民主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有效途径,民主化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利益,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民主决策意识,探索民主决策方法,民主化决策要求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只有走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之路,领导决策才会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 摘要:提高我党群众工作力是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当前,提高群众工作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
  • 摘要:运用法治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我党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法治思维的内涵具有四个核心要素:法律至上、权力法定、程序正当和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既是改进领导工作作风的重要前提,又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以法治为先导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不断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
  • 摘要:中国道路有着历史的承续和承载,是在前人探索的道路基础上开创出来的.在新的形势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有之义.提出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泉,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 摘要:群众路线教育是强固中国特色领导学与中国道路的桥梁.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领导方法,是中国特色领导学的核心命题.群众路线教育是探索中国道路领导规律的内在要求;其意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能力,应当有一个领导学视角.集中体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群众路线教育的总要求的领导学解读上。
  • 摘要:领导科学对提高干部的素质,增强干部的管理和创新能力,乃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竞争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面对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转型进一步加速,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严峻形势,领导科学研究应该增强问题意识和使命意识,充分激发领导科学学科的想象力,丰富理论内涵,提炼领导智慧,提供决策参考,为提高领导效能、化危为机不断创造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 摘要:党的十八大紧扣文化在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并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核心的时代脉搏,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树立高度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对于肩负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各层级领导者来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就是要在明晓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实践活动中的意义这一基础上,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文化在领导实践活动、凝聚人心和塑造人性、促进经济发展、维系社会运行和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区域软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力量,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能,肩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 摘要:软权力是国家领导者职位和地位以外的个人因素产生的影响力,也叫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代社会,领导者确立威信、影响下级,凝聚人心,不仅靠硬权力,还越来越多地靠软权力.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软权力是领导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的表现,是实现中国道路的凝聚力.
  • 摘要:新时期,组织领导者面临着伦理、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多样化等多方面的挑战,时代对领导者的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责任型领导.责任型领导需要通过培育伦理意识、创造共享价值与传递责任形象三项修炼将领导的有效性、合伦理性与可持续性充分体现,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型组织.
  •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当今世界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党根据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推进各项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是我国顺利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要不断提高政府执行环境法律、监督环境项目实施的能力,鼓励企业和行业采纳最佳和安全的实践措施,提高对社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和公民的参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 摘要: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领域.提高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当着力于把握当前中国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本研究采用领导力实践行为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用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中国7个省市17所高校的1898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呈现了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实践行为的总体水平,以及中国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不同类别高校、学科、学历、年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对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教育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议.
  • 摘要:目前,中国道路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道路决定命运.传承历史、面向世界、面对当下、走向未来,坚持中国道路,需要强有力的党领导,需要有先进正确的领导观念引领,因而也就需要率先并且不断变革领导观念.这一变革,既是冲破僵化,也要避免西化.变革首先是理念上的、价值导向上的,首要的是实现从发展导向到信仰导向的根本性变革.应当说,从致力于发展到追求科学发展,已经标志着我党的领导观念开始由发展导向转向信仰和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其说是一种发展思路和方式的转变,不如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或者说是一种伟大信仰的构建,因为它直指发展的本质:为谁而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的发展,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这是真正回到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根本理想和信仰。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则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更新更好的指导。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梦”既是对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追求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延续,也是对当今世界急剧转型和国际间激烈竞争的积极回应。它回眸历史、面向世界、应对当下、展望未来,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决心和信心。把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和每一个人的梦统一起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等这些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全党和全民的共同理想信仰,全党全国人民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汇聚起无比强大的中国力量,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摘要: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走中国特色教育强国之路,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必须创新领导思维.在科学化的视阈下,高校领导者应拓展思维内涵,创新思维方式,努力推动高校领导思维创新实践探索.提出要把握战略规划,把握人才引领,把握文化凝聚,把握机制创新,处理好党与政的关系,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处理好领导方略与方式、方法的关系。
  • 摘要:中国道路与党的领导思维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世界熟悉、探讨和追寻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人的自豪,党与时俱进的理念,也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的创新与突破.提出领导的战略思维使中国道路更清晰、更有说服力,领导的辩证思维使中国道路在前行中变得更顺畅、更富理性,领导的创新思维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坚实。
  • 摘要:中国社团组织内部领导方式的研究是探索中国道路与领导科学理论创新的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中国社团组织内部领导活动存在对传统领导方式的三点挑战:领导者与追随者关系变化对传统领导方式的挑战;决策依据不确定性对传统领导方式的挑战;组织创新对传统领导方式的挑战.为此提出三点可操作性探究:混序领导——组织发展与创新的自组织领导;使命领导——矫正使命缺失的领导;诚信领导——领导者与组织共成长的领导.
  • 摘要:实践证明,成功的党领导都懂得最大化地释放自己的"正能量",卓越的领导都贵在能"领而导之".因此,各级领导如何真正做到"领而导之",引领全国人民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是一门不容易学好,但又不得不学的必修课.提出前瞻眼光,模范带头,管住自己,德才服人,一抓到底的领导才能“领而导之”.
  •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对中共中央交接班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央集体交接班的思想,推动了中央集体交接班机制的初步形成,使党中央交接班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建立了中央集体领导体制和权力制衡机制;建立退休制、任期制,为中央领导集体的交班创造条件;建立有利于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制度,恢复中央书记处制度,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接班创造条件;健全党内民主选举程序,为中央集体交接班提供科学的选人机制.在实践中,党中央领导集体之间的几次集体交接班也顺利实现,形成了高层权力交接班的中国特色.
  •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具体制度.党的领导体制属于政治体制范畴,是政治体制的核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体制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体制.所形成的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重要来源.党的领导体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并在运行中彰显出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坚定了人们的制度自信,增强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 摘要:我党的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实现正确领导的必然要求,但在当前的领导实践中存在着民主决策形式化、借口科学决策弱化、代替甚至否定民主决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源于决策参与者、决策制度及机制、决策环境等方面,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决策参与者的民主素养,健全相关决策制度,遵循决策规律,优化决策程序,发挥作用等方面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 摘要:中国共产党92年来群众路线的演进历经了三种形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群众斗争"形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群众运动"形态、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群众活动"形态.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群众路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群众路线的形态呈现与对资源的掌控有关;群众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展开有其特定动因;群众路线的展开是以党群关系状态为基础的.
  • 摘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始终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以下五种"官"念:群众是主体、群众是英雄的价值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政绩观;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利益观.
  • 摘要: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道路的基础、归宿,也是中国道路的重要保障和必由之路.人民群众是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服务群众是中国道路的目标追求,群众路线是中国道路的根本保障.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健全群众路线的落实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修养,坚持来去双向的群众路线.
  • 摘要: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巩固,关乎全民族发展的未来与希望.由此,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并为破解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等.
  • 摘要: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复杂性科学(Sciences of complexity),被国内外科学界誉为"21世纪的科学".它不仅带来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也带来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本文就人类最复杂的领导活动中的领导规律研究问题,尝试用复杂性科学的视野作些探讨.rn 在复杂性科学看来,既然规律(必然性)只是事物众多联系中的一种,且一切并不必然,可能没有必然,实际上偶然性事件同必然性事件相比,不仅数量多得多,而且对生物进化和新质的创造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必然性事件,那么在对事物的研究过程中,就不能不重视偶然事件,而且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领导活动是存在着某些必然性的(规律),这是领导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但不能因此就偏执于必然的、规律性的关系探究,而视而,不见个例、偶然、事件。从领导活动的存在形式来看,领导活动是一种物理性存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性存在。领导活动这种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领导活动不是纯粹的、客观的“科学”活动,而是非常“复杂”的人类实践,领导规律概括不了所有领导活动。领导活动不能也无法用“还原论”、“决定论”、“因果论”等简单性思维方式来把握和预测,领导活动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领导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探寻和遵循领导规律,还要(可能更加要)关注领导事件。那种片面强调领导规律的普适性而忽视个性和偶然,总想利用所谓的规律来消解事件和个例,把它们纳入正常、必然和共性之中去,并且似乎后来总能找到各种解释的必然说明——消解领导事件的想法和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和有害的。实际上,领导事件是领导过程中的偶然、个案、情境,它虽得不到“规律”的支持,但它集中体现了领导的“复杂性”,是领导实践活动经常面对并要不断寻求解释、说明的领导问题。关注领导事件的研究,其实质就是要以“复杂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把握领导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那些离开具体的领导情境,“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废话”,不是领导规律研究的目的所在。因此,要把领导事件作为探寻领导规律的重要抓手,让领导规律研究回到领导事件本身,这实际是对以普适性“领导规律”为内容的领导规律研究倾向的纠偏和回归,也是解决所谓领导规律不管用、领导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的根本出路。通过对领导事件的深入研究,不去追求所谓哲学式的普遍规律,而是通过具体时空中的领导事件的研究,追求一种情境化、个性化的领导规律。离开对领导事件的关注,领导规律的“双脚”就离开了大地,其普适性与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就不可能对现实的领导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解答,就不可能探寻出真正的领导规律。回到领导事件本身,在真实的领导情境中研究把握领导规律,应成为一种理论立场和研究态度。这样才能克服传统科学观、规律观的束缚和影响,打开领导科学规律研究的新视野,从有序与无序的结合中揭示领导活动的规律。
  • 摘要:在顺应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领导科学的自觉、学术界对领导科学的建设、人民群众对领导活动的祛魅,使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中国传统领导文化精髓、20世纪以来西方领导学的优秀成果在中国交汇交融合流,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领导科学.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领导科学应用之路.中国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遵循了科学领导的基本规律,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社会"再一体化"和"微政治化"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国特色领导科学只有以问题为脚跟,以科学为风骨,以思想为灵魂,才能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 摘要:通过对某省42个厅局91名公共部门公务人员的非结构化问卷调研,笔者发现我国公共部门服务型领导的形成机制包括动机、个人特征、领导特征和组织特征;其作用机制包括部属的工作态度、组织绩效和组织消极变量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优化我国公共部门服务型领导的途径,提出要明晰价值,塑造愿景,潜行激励,开展制度建设。
  • 摘要:公务员的领导力对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在公务员领导力提升培训的行政学院需要引入学习地图这种先进的培训工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从目前培训"分层不分类不按需"的实际状况出发,以不同层级之间的领导素质模型差异为切入点,对行政学院四个主体班搭建领导力学习地图提出分析框架,作为行政学院主体班领导力模块课程建设的参考.将行政学院主体班现有的"分层"模式拓展为"分层-按需"模式,从而走出"分层困境",其他非主体班则要更多地采用"按需"培训模式.
  • 摘要:领导者在企业中的地位意义重大,领导者所具有的能力可以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地发展.本文在解读卓越绩效评价标准中"领导"模块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基于卓越绩效模式对领导力进行提升,以期帮助领导者获得更高的影响力、更高的员工士气和组织绩效.提出要明确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愿景,凝聚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文化,重视组织绩效的评审和管理,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
  • 摘要:本文借鉴德鲁克提出的非营利组织自我评估工具构建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自我评估框架.通过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使命愿景、主要客户、客户需求、追求结果和行动计划五方面问题的审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调整,在开发大学生领导能力与素质过程中达到教育资源的整合及有限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目标.
  • 摘要:领导观念是领导者在从事政府管理和决策过程时潜意识里或所体现出来的看法、观点或信念.十八大中"中国道路"的描述对我国西部政府领导者的观念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道路”要求西部政府领导者树立"平民"、"经济"、"生态"、"开放"、"创新"和"自信"的领导观。
  •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行思维创新,进而拿出新的举措来应对这一新的历史性课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思维创新,领导干部必须对生态文明要有深刻认识,在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提出领导干部进行思维创新必须了解文明的可持续性理论,生态的系统整体性理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互补性理论,发展的知识性理论,目的实现的条件性理论。
  •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是一条中国现代化道路.科学发展观回答或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诸多重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增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问题;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解决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 摘要: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选制度的生命力.科学地确定公选对象测试要素的赋分权重,是实现公选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在评述公选中赋分权重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开选拔工作中赋分权重存在的问题:一是赋分权重缺乏规范,主观随意性比较强;二是测评要素缺乏同质性,个别指标重复加权;三是赋分权重缺乏稳定性,难以验证公选本身的信度和效度.提出公开选拔中赋分权重路径的两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实证性经验判定法和基于胜任力特征的权重确定法.
  • 摘要:我军建设的历史实践证明,搞好军队党内民主离不开军队三大民主的继承和发扬,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官兵在部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党内民主与军队三大民主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党内民主的内在活力和外在驱动力,才能有效推动党内民主健康发展,在新的起点上铸牢强军之魂,推进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要不断完善三大民主的组织制度体系,确保党员民主权利不失真,不断拓宽三大民主的方法渠道,确保党内民主监督不失效,不断丰富三大民主活动内容,确保党内民主决策不失灵。
  • 摘要:"先忧后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与我党领导干部优良思想作风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在内在要求和精神境界上高度契合.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从"先忧后乐"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将弘扬"先忧后乐"文化与推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先忧后乐"文化为标杆的领导干部优良思想作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