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舆论

公共舆论

公共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7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214篇;相关期刊393种,包括南风窗、新闻世界、东南传播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第五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2010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等;公共舆论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邵晖、唐小兵、李占乐等。

公共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9 占比:3.2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214 占比:96.77%

总计:17789篇

公共舆论—发文趋势图

公共舆论

-研究学者

  • 邵晖
  • 唐小兵
  • 李占乐
  • 傅达林
  • 吴理财
  • 张文壕
  • 朱峰
  • 王秋菊
  • 荆学民
  • 蔡益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蕾蕾
    • 摘要: 近年来,因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公共舆论场域内的热门话题被不断炒作,一些极易引起共鸣的话语成为流行语,也被称为网红语。它们传播力强,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的无厘头语言存在某种关联。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网红语与无厘头语言有着共同的文化属性,即对传统社会的抗拒与反叛,一味追新求异,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性,从不同侧面反映民众普遍存在的焦虑、戏谑、猎奇等文化心态。文章从民间生态、语言叙事、文化隐喻三个方面溯源发现,从无厘头语言发展到网红语,互联网时代的公共舆论话语表达折射了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的发展趋势,即民间文化生态经历了从现实谷底到精神慰藉这两个阶段,语言叙事寻求从颠覆秩序到话语狂欢,民众心理诉求经历了从消解崇高到拒绝宏大,再到寻求共鸣的变迁过程。
    • 杜粉
    • 摘要: 舆论是社会变动的晴雨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迭,人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生态。网络科技在给人们提供媒体平台和多样交流渠道的同时,也在重构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形成了比现实更加复杂的网络社会。政府作为公共舆论治理的重要主体,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理正当利益,遵循人民价值逻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听取民意、了解民情、解答民忧,发挥人民的主体监督作用,依法管网治网,实现社会舆论的良治、善治。
    • 李东鹏
    • 摘要: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伴随舆情发生,并且舆论场中的公共舆论随着疫情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然而,在全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传播规律、传播方式的大背景下,疫情信息的传播与舆情的发酵、演化方式,已不同于过去时代,政府、新型主流媒体必须研究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主动改革、调适传播方式,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场域中频发的谣言等各种舆情事件,主动争夺舆论话语权,做好“意见领袖”,实现对社会各界的正确引导,为疫情防控提供正能量。
    • 李振林
    • 摘要: 【主题导引】近期,“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引发了热议,人们在奋力探究该女为何被拴铁链以及为何生育了八个孩子的同时,也强烈质疑现行刑法中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法定刑是否过轻。学界也就是否应提高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法定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双方对此各执一词,一方主张维持现状,另一方则力主提高法定刑。时下,这场学术论战已然“破圈”,使得公众逐渐转而聚焦于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刑罚配置和对广大妇女权益保护上,由此转化的公共舆论和压力很可能会对《刑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和相关制度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本刊特邀多名刑法学专家来“清理战场”,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所存在的立法和司法争议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
    • 摘要: 2022年春,上海经受奧密克戎新冠疫情冲击。犹如惊涛拍岸,激起不同寻常的传媒景象。异彩纷呈,一时蔚为大观。为记录上海疫情中的表达与传播,《上海广播电视研究》于2022年5月发起论文征集。征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这轮疫情中,传播主体、传播路径、传播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现象;经历疫情,主流媒体在传播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力、公信力有何变化,如何应对,怎样探索新路;旁观者所录的视频、当事人所录的电话录音成为重要的传播内容,甚至成为舆情引爆点,音频的直白冗长和它的传播效力更是反差鲜明,对此,从传播学角度可作何解读,有何启示;上海疫情的特殊性叠加全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带来公共舆论场的改变,谣言与辟谣成为舆情海啸中的高频词汇,如何改变、调适传播方式,实现对社会舆论和公众理性的有效引导。
    • 贾磊
    • 摘要: 计算宣传是以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为支撑,通过在媒介平台上定向传播具有诱导性和倾向性的内容,以影响和塑造公共舆论的传播行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社交媒介的普及应用,人工智能主导的计算宣传在舆论战场中的威力逐步显现,已经成为各方开展政治主张宣传。转移,分散民众注意力、改变对方认知的重要手段。
    • 许健柏
    • 摘要: 自满蒙条约给予日本在我国“南满洲”地区商租土地特权,大量中国东北民众失去土地,引发群体性生存危机。为应对危机,民国舆论界借公共舆论为利器,及时跟踪报道商租情况,剖析商租危机的缘起及图谋,提出一系列颇具实效的应对策略。在舆论界的催生下,促使民国政府颁布诸多法律、法规及条令,强化商租抵制效果。同时,民国舆论界又对北京政府及东北地方当局应对危机不力的情况进行严厉批判。民国新闻传媒围绕商租危机的上述报道和批判评论,均属特殊环境下舆论界应对商租危机的重要内容,反映出民国公共舆论在保护国家利益上的强大作用。
    • 吴智敏; 翟敏
    • 摘要: 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意见交换的平台,受众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也为公共舆论添上了情感化色彩。在社交媒体上公共舆论带来情感共鸣促进社会共识形成的同时,因非理性、偏激的情感表达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不容忽视。基于此,文章从社交媒体中公共舆论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切入分析,旨在为建设风朗气清的社交媒体舆论环境建言献策。
    • 文常莹
    • 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后工业化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面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在社会与个人之间搭建桥梁,传播学家李普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围绕"幻影公众""局内人"与"局外人"等概念,阐释了多元社会中公共舆论运行的机制.李普曼的公众观虽然有着浓厚怀疑主义的色彩,但对当代多元社会中舆论的引导与规范提供了新视角.围绕着现代多元社会中的公众角色以及公众与舆论的关系的讨论应该成为当下传播领域的重点之一.笔者认为处于公共舆论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应积极适应不同舆情中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以促进公共舆论更好地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 刘向阳
    • 摘要: 从1960年代中期起,美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现代环保主义运动对其各项环境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过美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轨迹,并非单向度的绝对增长,而是随着时间的演变,有着自身的高低起伏.同时他们对环境问题和环境质量的关心也与其自身的工作和就业状况、美国的经济形势、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呈现着复杂的因应反馈和协同演变态势.在对公众环境意识的认知上,我们不能笼统地概说,而必须深入具体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不同时期公众的环境意识变化及其与政府公共政策的互动,在环境史研究中践行真正的人本主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