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层民主

基层民主

基层民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6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785篇;相关期刊897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兵团工运、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3首届世界农村和农民论坛、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重庆市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基层民主的相关文献由201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中平、张新光、肖立辉等。

基层民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6 占比:33.9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3785 占比:65.62%

总计:5768篇

基层民主—发文趋势图

基层民主

-研究学者

  • 任中平
  • 张新光
  • 肖立辉
  • 戴桂斌
  • 王海峰
  • 王鹏
  • 徐勇
  • 王金红
  • 吴大兵
  • 巩瑞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冲; 王炳权
    • 摘要: 人民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而使用的一系列话语叙事。人民民主话语结构体现为目标与策略、价值与实践的统一,它的内在流变源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策略指向发挥人民民主的动员功能、动态调整革命依靠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巩固新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策略指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继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策略指向坚持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探索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民主话语目标指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策略指向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走好线上线下群众路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人民民主话语结构的流变,有利于理解中国式民主的丰富内涵,以及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
    • 田娇; 张雷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基层民主实实践已有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基层民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坚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坚持群众路线贯穿始终。为解决农村基层民主面临的困境,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民主应当突出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以产业振兴增强内生动力,以人才振兴凝聚发展力量,以文化振兴寻求价值认同,以生态振兴改善村居环境以及以组织振兴加强政治引领。
    • 鞠启盛; 邓欢
    • 摘要: 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近年来,宜都市以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注重依法民主,突出务实管用,着力增强村民自治功能,传承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了村规民约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提升。
    • 过其欢; 王义德
    • 摘要: 以全过程民主理念嵌入基层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同于西方局部的、有限的自由民主,全过程民主的核心要素在于过程,呈现的是政治诉求与支持通过协商转换成权威性结果的过程。但与全过程民主的应然要求相比,我国乡村基层治理民主实践存在着村民的参与权未得到有效激活、主体间民主协商机制缺乏必要规范、村民自治的功能弱化普遍存在、监督机制贯彻落实不够有力的实然问题,亟需全过程民主嵌入其中发挥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全过程民主的实现逻辑要求基层治理主体坚持示范治理、依法治理、责任治理、参与治理、数字治理,深入推进党的领导、法治思维、主体权责统一、民众参与、技术赋能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协调推动乡村发展和治理的现代化。
    • 吕明霞; 王珍宝
    • 摘要: 职代会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和生动实践,这不仅体现在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等环节的全过程中,而且体现在广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实现的全过程中。新时代下,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需要在宏观层面加强国家立法,完善制度设计;在中观层面加强检查指导,强化舆论引导;在微观层面完善运作机制,发挥制度实效。对于基层企事业单位来说,新形势下还需要慎重采用职代会与工代会“两会合一”的运作体制,适当探索职代会的召开形式,并规范运作职工大会制度。
    • 黄彩兰
    • 摘要: 社区协商议事机制作为有效处理社区事务、化解社区矛盾、强化社区自治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措施。文章基于对上海市C街道的个案分析,一方面探讨该社区治理模式运行中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以及多元主体有效进行协商共治的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分析在该机制的作用下,社区治理资源的整合配置以及居民自治的成效;另一方面以创新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着力于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并提供些许针对性建议。
    • 樊倩倩; 郭雨佳
    • 摘要: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作为提高基层民主质量的重要方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丰富协商民主理论、建设和谐乡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等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任何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都不是绝对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也不例外,同样会遇到发展困境。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困境主要包括具体运行制度的水平不高、参与主体的质量低以及协商环境不够充分等,成为制约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发挥的主要障碍。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具体运行制度、提高参与主体的质量、优化农村基层协商环境等手段成为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当务之急。
    • 杭丽华
    • 摘要: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归因于人的现代化。公民精神源自人们对公民身份的心理认同和价值塑造,是公民公共价值理念和行为自觉的凝练与升华,也是衡量当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标识。在农民群体中积极培塑公民精神,对于改善乡村治理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精神成长需要在尊重和提升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培植和强化公民精神的内在价值理念。
    • 摘要: 1947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前称石门)。作为“开国第一城”,解放初期的石家庄市委围绕城市如何管理、政权组织形式如何搭建、人民政府如何运作、基层民主如何建设等,对党在城市政权建设中的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搭建了城市人民政权雏形。石家庄解放初期(1947年11月-1949年10月)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探索实践,对于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 仝丹丹
    • 摘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群众监督组织,是村民自治机制的完善,是村务监督的主要形式。在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和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有利于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