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议民主

代议民主

代议民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政治与法律、人大研究等; 代议民主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田飞龙、胡伟、虞崇胜等。

代议民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83.46%

专利文献>

论文:22 占比:16.54%

总计:133篇

代议民主—发文趋势图

代议民主

-研究学者

  • 田飞龙
  • 胡伟
  • 虞崇胜
  • 高春芽
  • 何俊志
  • 朱圣明
  • 李云霖
  • 贺小林
  • ·文峰
  • 严小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瑞雁
    • 摘要: 在不满于代议民主生态绩效及生态权威主义集权特性的背景下,提倡以新的民主视域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民主理论应运而生。关于生态民主的内涵,通识性的认知是将其视为一种用民主方式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模式,对相关理论规模性梳理可重新将其内涵进行三重界定:生态民主是拓展生态(自然界)为民主主体的民主、是扩展人类生态性(环境)权利的民主、是用民主模式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民主。对生态民主内涵的全面界定可在完善生态民主理论认知、挖掘其对传统及代议民主超越之处、探索其对生态环境治理议题参考价值等层面发挥积极作用。
    • 王绍光1; 张垒23
    • 摘要: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实现民主理念也许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并不存在某种唯一正确的方式,选举不是,抽签也不是。推进民主应该多轮驱动,不应单轮驱动。如果这有助于释放大家对民主理念实现方式的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严行健
    • 摘要: 社会的快速变迁为全球范围内的代议民主制提出了深刻挑战,而加强委员会等当前常见的代议机构制度调适手段无力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导不畅、代表与民众缺乏沟通以及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处理、自然语言识别乃至决策制定能力,从而为解决代议制度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从技术发展轨迹上看,人工智能对代议制度的介入,可能经过数据管理、工作辅助和决策介入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并分别对应智能信息管理、智能互动和智能决策三个领域.当然,代议制的本质是“人对人的代议”,因而人工智能对代议机构中的立法和决策等的介入只能是一种辅助而非完全替代,因为代议机构除了“议”的功能外还有重要的“代”的功能,所以其所发挥的某些象征性和符号性功能仍然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的.
    • 高春芽
    • 摘要: 现代国家中的民主政治主要表现为代议政治,公民选举代表组建代议机构,并借助代表之间的政治协商实现制度包容.由于政治过程代表性的丧失,西方国家中兴起了反建制的民粹主义.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民粹主义否定代议政治的正当性.从公民与代表关系的角度,民粹主义否定精英政治的正当性.民粹主义者试图超越代议制的中介渠道,重申人民主权的激进内涵,认为只有实现人民的统治才能改变权力精英的执政僵局.在代议民主出现失灵的情况下,民粹主义将社会利益冲突政治化,展示了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对抗关系.
    • 高春芽
    • 摘要: 现代国家中的民主政治主要表现为代议政治,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建立代议机构,由其行使统治和管理权.政治权力由社会委托并对公民负责,是代议民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代议民主的责任政府性质,不仅表现在权力来源上接受选举的公开审查,而且体现在权力行使上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只有当代议民主在对人负责方面具有回应性、在对事负责方面具备有效性时,政治代表性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实现.
    • 姚万勤
    • 摘要: 在当代社会中,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门法之一,理应具有治理社会的重要功能.虽然刑法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打击犯罪”的使命,但这不意味着刑法就是狰狞的面目.而事实上,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现状逐渐折射出刑法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立法中社会公众很难有实质性参与,即便在司法中有所参与,参与的权限和范围也极为有限.深究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源,与以代议制民主理论为基础而建构的立法与司法参与模式休戚相关,而代议制民主本身具有的理论缺陷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刑法难以实现科学化地治理.而目前,标识一种致力于改善民主质量的协商制民主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因此基于协商民主理论基础之上建构刑法治理的具体方案无疑具有可取性.具体而言,在立法中应当贯彻商谈理性,从广泛性、平等性以及充分性等方面保障社会公众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在司法过程中,基于共识理论的要求,也应当较大程度地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其中.
    • 刘素仙
    • 摘要: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导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西方的民主理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成为当代西方的主流民主理论,诸如宪政民主、代议民主等是其主张的主要民主模式。自由主义民主是西方思想界认定的具有“普适性”的民主形态。对此美国政治学者乔万尼·萨托利就提出,自由状态首先出现,现代民主制度则是经过自由化后才进入现实世界的,所以民主不过是自由主义民主的简写。
    • 王绍光12
    • 摘要: 如果摆脱20世纪以来流行的''民主''''共和''观念,回到民主、共和的本源,在政治中运用随机抽签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助于实现民主和共和理念。在现代世界,对诊治漏洞百出的西式代议民主,重新启用抽签恐怕不啻为一剂良药。本文不是为了证明,抽签是实现民主理念的唯一正确方式;也不是为了证明,选举一无是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实现民主理念也许可以采取很多种,甚至无数种方式,根本不存在某种唯一正确的方式,选举不是,抽签也不是。推进民主应该多轮驱动,不应单轮驱动。如果这有助于释放大家对民主理念实现方式的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王绍光
    • 摘要: 21世纪可以说是抽签这一古老民主形式重生的世纪。首先,随着代议民主陷入危机,学者们开始从理论层面对选举民主进行系统反思,抽签理论就这样从边缘进入主流,尤其是21世纪开局的这16年,关于抽签理论的研究成果呈井喷之势。尽管学者们在关于抽签的适用领域以及运用方式上并未达成最后共识,但其理论努力的方向却始终是一致的,即必须进一步开发抽签这种民主形式的潜能。至于实践层面的抽签实验,可以追溯到更早的20世纪70年代。进入21世纪后,抽签试验遍布各国的最引人注目的两种形式为"商议式民调"和"公民大会",其中中国就是试点"商议式民调"最多的国家。对于抽签这一民主利器的最终成效,我们将拭目以待。
    • 虞崇胜
    • 摘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改写了协商民主的历史,创造了协商民主的新话语,拓展了协商民主的新内涵,创新了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展示了协商民主发展的新前景。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中国协商民主不只是作为代议民主的补充,而是贯穿于民主的全过程和不同环节,是一种既体现完整制度程序、又实现完整参与实践的民主形式。在协商民主未来发展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