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空调
客车空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55377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科技资讯、制冷学报、制冷与空调(四川)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2015中国客车学术年会、2010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暨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2007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等;客车空调的相关文献由1180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国明、冯罗平、沈兴亚等。
客车空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5377篇
占比:99.94%
总计:255524篇
客车空调
-研究学者
- 夏国明
- 冯罗平
- 沈兴亚
- 时红臣
- 赵博
- 徐小宁
- 郭军峰
- 陈传强
- 黄汉涛
- 朱广栋
- 叶华明
- 洪杰胜
- 熊国辉
- 胡元元
- 胡刚
- 岳锦锦
- 赵凯
- 黄定英
- 李奎
- 杨亚军
- 魏莉
- 何平
- 冯金祥
- 凌波
- 吴义
- 桓晓锋
- 段胜利
- 邢艳青
- 麻更新
- 刘运科
- 章嵩松
- 郑艳涛
- 高立超
- 万鑫
- 冯还红
- 叶小红
- 张景奎
- 彭飞
- 朱祖珍
- 潘振利
- 王康
- 苏会兴
- 闫斌
- 陈刚
- 黄益
- 冯志学
- 刘文东
- 周光辉
- 方馨
- 李先换
-
-
唐德明;
黎恢山;
刘笑任;
李洋
-
-
摘要:
研究R410A型制冷剂补气增焓客车空调在不同环境温度(-25~7°C)下的制热性能,比较补气增焓热泵与普通热泵制热、PTC制热时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补气增焓可以有效解决低温时热泵空调的制热效果差和排气温度高的难题,温度越低,制热量增量越明显。在-25°C,55Hz工况下,传统热泵系统制热量为6.9kW,COP为0.99,压缩机排气温度为115.7°C;开启补气增焓后,系统制热量提升至10.68kW,增幅35%,COP提升至1.32,增幅25%,排气温度降至88.7°C。
-
-
韩威;
杨杏;
李刚
-
-
摘要:
“客车空调装置”作为铁道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更好的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发展的统一目标,将兴国之志、脚踏实地、勤俭节约、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等内容与课程相结合,探索将思政育人融入到“客车空调装置”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实现知识和价值的统一发展。
-
-
辛伟;
管庆禹;
赵金刚
-
-
摘要:
客车空调作为整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始终为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随着纯电动客车的普及,以及燃料电池客车的兴起,对客车空调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外观、功能、接口、结构细节等方面介绍一种集成电池冷却功能纯电动客车空调的结构设计方案,旨在提升空调的兼容性、可靠性、可安装性、可维修性等性能。
-
-
吴俊云;
陈旭;
熊国辉;
黄定英;
黄国强
-
-
摘要:
在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具有优良分流性能的分液头可促进蒸发器获得最佳换热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由文丘里喷射进口和分液头本体组合而成的文丘里型CX分液头,将其与目前应用的文丘里分液头的结构进行对比,并通过在客车空调系统中采用R410A工质进行对比实验,实验中保持系统其他部件不变及充注量相同,仅更换分液头,在制冷标准工况下进行系统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CX分液头的制冷剂流动阻力减小了50%以上,蒸发器分路制冷剂出口温度均匀性显著改善,采用CX分液头系统明显优于原文丘里分液头系统,当系统的额定风量及压缩机频率恒定时,采用CX分液头的系统比原系统过冷度增加1~2°C,制冷量平均提高4%,COP平均提高2.6%,且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仅为原分液头系统的50%.
-
-
-
张克鹏1
-
-
摘要: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车辆环保要求,以及乘客对客车空调舒适性需求的日益提高,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得到极大发展和推广,客车空调在整个客车设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纯电动客车由于受到续航限制,对能耗要求也比较苛刻,而空调作为纯电动客车的主要能耗系统,高效节能的空调是纯电动客车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空调机组作为客车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气侧气流分布均匀性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
-
吴宵军;
钟国辉;
陈坤;
柯海龙;
王星
-
-
摘要:
针对电子调节阀(ERV)在传统非独立式冷暖客车空调中的应用,提出ERV开度控制逻辑及系统运行模式,以实现空调的快速降温及节能运行.对ERV应用于空调系统的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对ERV合理开度匹配进行判断,并对节约燃油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际验证.研究结果对ERV在客车空调上的节能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
俞登佳;
陈江平
-
-
摘要:
为提高客车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设计了平行流蒸发器.针对平行流蒸发器客车空调系统中的分液问题,在阀后采用分液器分液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阀前分液并且通过4个热力膨胀阀单独控制各蒸发器过热度的改进分液方式.通过实验验证了平行流蒸发器在客车空调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阀后采用分液器分液方式下各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分别为7.9,23.3,13.3和15.3°C,而改进分液方式下各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分别为11.5,12.6,14.2和11.0°C,改进后各蒸发器出口温度的均匀性有较大提高,从而有效改善了多流路蒸发器的分配不均现象.
-
-
林建
-
-
摘要:
法雷奥近日宣布,集团于2016年3月收购的德国公司斯飞乐(Spheros),将正式更名为法雷奥商用车热系统事业部,完成与法雷奥集团的整合。同时,这家客车温度管理系统领域的技术领导者也将采用全新的视觉标志。德国斯飞乐(Spheros)公司于2016年3月被法雷奥集团收购,现将正式以法雷奥商用车热系统的名称在全球运营。在中国,
-
-
-
Xing Yanqing;
邢艳青;
Xiong Guohui;
熊国辉
- 《第八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平行流换热器以紧凑、高效的特点,已经在乘用车空调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客车空调作为客车的主要耗能部件之一,依然使用的是管片式换热器.本文将在原有常规客车空调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采用平行流蒸发器的空调系统,用于替换原有管片式蒸发器,并对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F”阀结构的平行流蒸发器系统的制冷量较采用管片式蒸发器系统的制冷量降低3%,能效比相当,芯体质量降低32.4%,制冷剂充注量降低18.1%;“F”阀平行流蒸发器系统添加回热器后,系统制冷量及能效比均有所提高;使用“H”阀结构的平行流蒸发器系统的制冷量较原型机降低8.5%,能效比降低1.9%.
-
-
-
(Missing)
- 《中国巴士快速交通行动大会》
| 2005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迎来发展快速交通(BRT)系统的机遇,这也为国内客车空调企业带来机遇.科泰企业致力于快速交通(BRT)客车空调系统的技术研发及实现,积极研发与快速交通(BRT)客车相匹配的客车空调系统,为BRT在中国的成功做出贡献.
-
-
杨宗凌;
臧建彬;
陈汝东
- 《上海市制冷学会二〇〇五年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针对铁路客车运用特点,探讨了铁路客车空调变工况特点,提出了铁路客车空调实时负荷计算方法,编制了铁路客车空调实时负荷计算软件,并以对京沪高速铁路客车空调为例分析了实时负荷特点,为京沪线铁路客车空调系统的优化,为运行阶段空调系统的节能及车内参数的精确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
-
陈卫强
- 《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2015中国客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空调风机开启后,车内噪声明显增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气流噪声产生的机理,讨论风扇转速、直径与气流噪声大小的关系,以及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风扇噪声对风扇转速、直径的哪一个参数影响更加敏感.然后用台架试验研究了制冷量与蒸发风机转速的关系,台架试验测试了不同吸声材料应用于蒸发风机降噪的效果,并测试了两种较理想材料在实车状态下的效果.研究表明,怠速时,蒸发风机转速在到达一定转速后对于制冷量不再有提升作用,但却有增加噪声的副作用.降低怠速空调噪声可以采取降低蒸发风机转速和增加吸声材料这两种有效方案.
-
-
冯还红
- 《2007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利用k-ε湍流方程,建立了客车风道模型。以小XMQ6750客车左侧送风风道为例,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分析风道主体部分内气流流动,提出风道送风口改进方向,并得出结论:CFD模拟结果与改进后的风道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
-
-
-
张红涛;
申福林
- 《2007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围绕客车湿度评价指标,介绍了几种可供选用的除湿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和常用的除湿剂。这些方法既有单功能除湿的,也有除湿和降温并举,即在除湿的同时能够保持温度基本不变。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舒适度和经济性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
-
张红涛;
申福林
- 《2007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围绕客车湿度评价指标,介绍了几种可供选用的除湿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和常用的除湿剂。这些方法既有单功能除湿的,也有除湿和降温并举,即在除湿的同时能够保持温度基本不变。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舒适度和经济性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
-
张红涛;
申福林
- 《2007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围绕客车湿度评价指标,介绍了几种可供选用的除湿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和常用的除湿剂。这些方法既有单功能除湿的,也有除湿和降温并举,即在除湿的同时能够保持温度基本不变。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舒适度和经济性要求进行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