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力学
实验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力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3625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科学中国人、国际学术动态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科协第23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极端复杂测试环境下实验力学的挑战与应对、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等;实验力学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亢一澜、姚夸克、方如华等。
实验力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6257篇
占比:99.89%
总计:136404篇
实验力学
-研究学者
- 亢一澜
- 姚夸克
- 方如华
- 卿新林
- 戴福隆
- 曾伟明
- 伍小平
- 刘平
- 吕晓军
- 姚跃涌
- 宁交贤
- 秦玉文
- 谢惠民
- 贾有权
- 陈正
- 仇巍
- 任家骏
- 何富君
- 吴风林
- 周伟津
- 崔旭明
- 强旭东
- 朱启荣
- 杜云海
- 杨国标
- 沈观林
- 石玲
- 罗一新
- 罗敏
- 艾虹
- 裴永茂
- 陈小荣
- 陈琳
- 韩晋民
- 高建新
- 魏隽
- 麦志辉
- 黄慧薇
- K.H.Laermann
- Ken P.Chong
- Laer.KH
- 丁克勤
- 丁道真
- 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
- 于起峰
- 任伟杰
- 关丽媛
- 冯晓九
- 冯运虎
- 冯雪
-
-
刘伟;
杨国梁;
马鑫民;
王雁冰
-
-
摘要:
该文提出将光测力学方法引入冲击动力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方法。首先,以落锤冲击实验为例,应用阵列式高速摄像系统和三种光测力学方法(数字图像相关法、焦散线法和数字梯度敏感法),开展了三点弯曲梁试件低速冲击响应的教学研究。随后,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为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了含缺口巴西半圆盘试件全场位移,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该实验方法克服了传统应变片电测法单点测量的局限性,提高了冲击响应测量的直观性,有助于冲击动力学实验教学开展。
-
-
仇巍;
王晓洁;
王志勇;
谢海妹
-
-
摘要:
随着先进材料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各类低维材料与新型结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发展测量材料内微观结构力学信息的实验新方法,这也是精密机械、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关键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以显微拉曼光谱为代表的光谱力学方法,具有无损非接触、在线原位、对本征与非本征应力/应变均敏感、较高的时空分辨率与应力灵敏度、一定深度内部探测以及协同表征与解耦分析的能力等技术特征.光谱力学方法是通过定量表征材料内部形变发生变化引起光谱谱线形状的变化来实现应变/应力的相对直接的测量,对于整体变形细微、内部应力状态与分布复杂且动态演化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的适用性,故而近年来受到固体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特别关注.围绕显微拉曼光谱、显微荧光光谱(含光致荧光光谱和阴极发光光谱)和太赫兹波时域光谱等主要的光谱力学方法,综述各自的力学表征原理与适用材料、当前仪器发展水平与关键指标、应用研究的现状,重点列举了该类技术在微电子/微结构残余应力检测、复合结构界面力学行为研究、涂层结构内部界面区域应力定量表征、二维材料异质结与新型半导体纳米线应变工程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突出进展,并给出了光谱力学方法与仪器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与未来研究趋势.
-
-
-
-
摘要:
王清远教授王清远,男,1965年1月出生,重庆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新型材料与结构力学问题、超长寿命疲劳与可靠性、实验力学、固废资源化利用及低碳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任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侨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团队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天府杰出科学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等。
-
-
张良;
王高峰;
杨锋平;
郭翔;
袁莹涛;
苏鑫
-
-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测量结构变形过程中裂纹扩展长度的方法。搭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来抵抗图像中噪声干扰并识别裂纹特征,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得到裂纹带的初始区域;基于该区域,又提出一种改进的裂纹尖端识别算法来计算裂纹尖端的精确位置坐标;根据位置坐标得到裂纹长度信息。通过增加摄像机的数量,可以同时检测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裂纹。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裂纹扩展长度与加载信息(如疲劳周期)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中心孔试样疲劳试验和X80管线钢全尺寸弯曲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
耿小亮;
赵彬;
王佩艳;
高宗战
-
-
摘要:
针对工程力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力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探索了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从PBL教学流程、课程的实施及实施效果三方面出发,举例说明了PBL教学在实验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项目小组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互相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达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
-
邢明录;
尹延春;
赵同彬;
杨坤
-
-
摘要:
实验力学课程的实验原理与实验技能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及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矿业类院校学科发展方向和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针对矿业类院校的实验力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保留原实验力学电测法及光弹性法基础上,增加与矿业类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的几个研究性实验,并鼓励教授学生应用专业软件及进行结构创新设计、尝试专利申请.在实验教学模式上,采用综合创新实验与工程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案例式教学,并列举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两项典型创新实践案例,教学效果良好.
-
-
范德强
-
-
摘要:
“我可能是世界上见过裂纹最多的人之一。”徐荦愚语调舒缓,即便是玩笑话也总透着一份儒雅。然而这位儒雅的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内容却是“破坏”--“在实验室把各种新材料拉坏,压坏,扭坏,砸坏,研究它们的损伤和裂纹起始及扩展,从而保障使用新材料先进结构的安全性”。也因此,他总是调侃自己是“专搞破坏的实验力学家”。
-
-
-
郭少飞;
刘雪松;
张红霞;
闫志峰;
方洪渊
-
-
摘要:
疲劳过程中材料的温度升高主要是由能量耗散引起的,可以据此来对材料或构件的疲劳性能进行评估.试验过程中热边界条件的变化可能会使得评估结果变得不可信,文中利用能量耗散引起的温升对AZ31B镁合金手工TIG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估.为了克服边界条件变化的不利影响,基于线性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叠加原理将测量得到的原始温度数据拆分成两部分:边界条件引起的温升和能量耗散引起的温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能量耗散引起的温升用于疲劳性能评定.文中就所提出的理论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经过处理的温度数据,采用经典能量耗散方法(Risitano法)对去余高接头(ground flush,GF)和原始完整接头(as-welded,AW)疲劳极限的评价结果分别为58.85和62.61 MPa,其相对于由S-N曲线获得的疲劳极限(循环周次为2×106)的误差分别为-11.82%和-0.03%.
-
-
-
杨国标;
方如华;
张林春;
朱启荣;
曾伟明;
张熹;
吴君毅
- 《第十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型多功能光测实验力学仪器系统的描述,从实验力学教学的角度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实验力学课程中的基础差别,并根据两者不同要求和本仪器系统的特点,针对具体情况分析比较,设计出光测力学实验内容,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以期提高实验力学课程的实验水平,加深学生对实验力学课程光测理论的深入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的潜力,并对实际工程应用产生具体的指导意义。
-
-
宁交贤
- 《2004年实验力学在国防科研领域的应用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十五年来,在四川大学工程信息技术研究所,作者主持和直接参加的几项航空工程重大课题研究的情况,这些课题有的获得了国家(国防)发明奖、发明专利;有的为我国新型歼击机的研制提高综合性能、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了关键重要试验数据,并为有关军标的制定提供试验设备和技术;有的被编入我国的大型"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研制工作经验特邀在国家教委召开的国防科技委成立大会上做了题为"民口高校承担某些军品型号任务研制可以做到花钱少、技术高、周期短"的经验交流报告.从介绍情况中,可以看出实验力学在解决国防工程研究中具有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文中提出了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其目的是拟说明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
-
-
-
-
-
-
-
-
-
-
-
-
-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7-17
-
摘要:
一种变参数动力学与控制实验系统,包括:气源及由气浮台和气浮轴承组成的气浮装置;刚性主体;主体喷气力矩执行装置;性附件装置;主体角运动测量装置;信号调理及数显装置;通讯测控装置;挠性附件装置与所述刚性主体固连在一起,所述刚性主体、主体喷气力矩执行装置、挠性附件装置、主体角运动测量装置及信号调理数显装置安装在由气浮轴承浮起的与地面隔离的气浮台上。这种系统可以达到对象模型的纯粹性、测控功能的独立性和模型参数的可调性与时变性的目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上述变参数动力学与控制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的方法简单,控制精度较高,延时时间较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