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科构建

学科构建

学科构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9774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国司法鉴定、情报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2011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Summit Forum in 2011 & the Second Design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hinese Worldwide (IDM 2011)(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等;学科构建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浩、史天社、周源等。

学科构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9774 占比:99.71%

总计:59950篇

学科构建—发文趋势图

学科构建

-研究学者

  • 王东浩
  • 史天社
  • 周源
  • 张志文
  • 张烁烁
  • 张耀南
  • 朱金云
  • 李根福
  • 李淼
  • 李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代杨
    • 摘要: 从知识生产角度对出版知识的生产与运行、出版学科的构建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出版学科建设提供思路。根据学科概念,基于“知识即目的”“问题为导向”“知识集群”三种出版知识生产模式,探索出版学科的内在构建路径与发展道路。“前科学”阶段的出版知识形态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基于问题研究的出版知识碎片、基于领域研究的出版知识集群、基于范畴研究的出版知识体系。由于学科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当完成了在知识空间的内在系统化构建并形成出版学科之后,出版学科的发展仍然需要遵循知识逻辑和制度逻辑,学科形态的出版知识运行除了要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之外,还会受到诸多社会建制的影响和约束。结合出版学科处于“前科学”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学科制度改革的现状,从知识生产角度梳理出版学科的构建过程与发展路径,为前瞻性地谋划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升级提供参考。
    • 黄潇婷
    • 摘要: 近年来,旅游者行为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之于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构建的作用和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是更多的青年旅游研究者主动以选择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旅游者行为研究领域本身激发了研究者的兴趣,成为旅游学术共同体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则是旅游大数据驱动的相关研究,由于旅游大数据是旅游者行为的痕迹数据,大数据驱动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推动了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实验研究方法和生理数据测量技术的应用正在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以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理论、以旅游者行为作为结果变量的实验设计的研究成果不断产出。
    • 雷金火; 伍红军
    • 摘要: 在高等教育学创建之初,潘懋元先生即倡导心理学的基础性,其思想体现在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论、内外部关系规律论等重要原创理论当中,亦曾在教材编写、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贯彻其心理学的基础观。然高等教育学历经40余年发展,这条心理学基础性的路径逐渐被忽视,导致高等教育学研究偏向宏观化、趋于经验化,偏离了“人学”本体。高等教育学若要回归“人学”之本体,保持理论性、人本化、专业化的应然面貌,回归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发展路径不失为一种科学的选择。基于此,借鉴普通教育学的成功经验,接受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滋养,重回“人学”本体、重拾“内因”决定论、重返“微观”起点,以大学生的身心规律为起跑线,构建以“对象论-主体论-教学论-大学论-系统论-元研究”为推进路线的高等教育学新体系。
    • 徐可
    • 摘要: 地方综合史学的研究是对“宏大叙事”传统的必要补充和现实解读。“两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开始向江南地区变迁,对这一转折点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地方史在此背景下也具备了“综合史学”的多重视角。在地方综合史学视角下,构建“两宋学”的条件已经成熟。“两宋”之际是中国都市的成型时期,因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两宋学”区别于宋史而自成体系,其内核是对“两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明传承的变化与转折进行研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与反思。基于现有的文献与考古研究成果,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视域下有可能摹画出当时市场交易与技术演化的真实场景,为开启“两宋学”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做好前期准备。
    • 李淼
    • 摘要: 在当代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我国高师视唱练耳学科发展,需要整合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为此,跨学科、跨专业学者群体应携手合作,加强视唱练耳学科原理基础研究,深化视唱练耳学科民族化教育理论,以此指导视唱练耳实践训练。其内涵包括民族音感与多元音乐听觉训练相统一,交叉、渗透、综合各类教育资源,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等层面。通过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综合训练,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
    • 谢俊贵
    • 摘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现代医疗体系和经济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冲击,打碎了疫情防控的"技术决定论"神话,提升了当今世界的人们对重大疫情的警醒指数,人们亟待探寻综合性的战"疫"方式。据此,在当代社会学中建立一门与疫控医学相互配合的疫控社会学来系统全面地对疫情防控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新的路径、新的方法上揭示疫病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 杨思洛
    • 摘要: 结合当前“知识计量”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以及知识计量学科自身的发展,对宋艳辉的《知识计量学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书进行全面的评价和介绍,认为该书对全新的学科知识计量学进行学科构建和应用研究,充实了知识计董学研究方法,是新时代对计量学的继承、融合与发展,对知识计量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全书结构等方面,评析了本书的几个鲜明的特点。
    • 向云驹
    • 摘要: 建立一门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切的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不仅已经具备成为学科的学理性、学术性,同时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非遗学学科设立是由我国文化遗产体量之大和非遗传承人群之众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是活在生活中的文化遗产,它覆盖了传统音乐、戏剧、戏曲、曲艺、舞蹈、美术、书法、杂技、魔术、游戏等各种文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的学理、法律、共识为该学科创造了强大的客观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21世纪初才出现的全球化理念,概念出现得如此晚近,而它所面对的文化对象又如此庞大、丰富、复杂,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范围、大力度、大时段的保护,就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手段乃至可持续的教育和学科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独立门户是势在必行的,它的学科设立可选择方向有三:一是跻身文化遗产学,与其一起在整个学科目录中开宗立派;二是在交叉学科或平台自立一级学科;三是在历史学门类下建立一级学科.其中最佳选择是"文化遗产学"立为门类,一步到位,也将在国内国际产生积极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具有广阔的就业方向,其教材体系和课程也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设立既关乎人文教育、社会科学体系的完备,也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邱均平; 余波; 杨思洛
    • 摘要: 数据计量学是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科学和计量学融合,而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对异构、多源和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计量和统计分析,从而深入挖掘数据的知识价值和资源价值,丰富计量学的学科体系,促进数据科学的发展,这是数据计量学的研究目标所在.本文在阐述数据计量学的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学科概念和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探讨数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和有待突破的问题.认为数据计量学的内容体系由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层面组成,呈现出学科融合、定量化、实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陈沅江; 王雅婷; 冯伟
    • 摘要: 为了建立安全信息认知的学科理论,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首先,基于学科交叉特点,在安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的基础上给出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定义、内涵和学科性质;然后,论述安全信息认知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构建依据、学科分支及分类、应用前景等学科基本问题,为安全信息认知学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信息认知学是以预防系统事故发生为目的,具有差异性、创新性、系统性以及实用性的一门学科,是安全科学技术、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产物,在构建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信源、信道、信宿三大要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照实验法、微观-宏观法、调查法、数学法、系统法等,在事故预防与智慧安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