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源流

学术源流

学术源流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89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医学历史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岭南医学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年会等;学术源流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和中浚、谈勇、邱仕君等。

学术源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16.4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2.34%

专利文献>

论文:589 占比:81.24%

总计:725篇

学术源流—发文趋势图

学术源流

-研究学者

  • 和中浚
  • 谈勇
  • 邱仕君
  • 刘丽斌
  • 刘小斌
  • 刘畅
  • 史学文
  • 延瑞芳
  • 张京华
  • 戴文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洁洁; 张欣; 纪军
    • 摘要: 骑竹马灸是一种以治疗痈疽发背为主的特殊灸法,其产生不晚于南宋,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卫济宝书》,记载了骑竹马灸的具体方法,并提出骑竹马灸治病原理在于其施治部位为“心脉所起”,灸后可使心火条畅,血脉流通。《备急灸法》的记载中“骑竹马法”发生变化,且在医理阐释中增加了道家“夹脊双关”的概念。其后历代文献所载骑竹马灸法在取穴比量法和施灸体位上均从《卫济宝书》或《备急灸法》之说,在主治、施治方法上少有变化,惟施灸壮数说法较不统一。至现代,“骑竹马灸法”在定位、主治、施治方法上均较古代有一些变化和拓展,尤以对其定位的认识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此外,明清时期,脱胎于“骑竹马灸法”的“骑竹马穴”产生,为其应用的扩展提供了可能。
    • 曲莎薇; 秦江莹; 王瑛琦
    • 摘要: 目录学之“本”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揭示学术源流。然而,书目“辨考”功夫所揭示的并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学术源流,而是书目主体所建构的正统学术秩序。书目主体在建构这种正统学术秩序的过程中,以“正源(‘道’)”为尺度来审视和筛选天下文献,并将符合“正源”的文献按其与“正源”的离合亲疏关系进行梳理和排序,从而形成有机的序化体系。而书目在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序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社会记忆内容的筛选和序化。也就是说,书目在以“正道”为价值取向匡正文献秩序的同时,也匡正了社会记忆。
    • 吴康茹
    • 摘要: 左拉研究发轫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致经历了近现代、战后现代转型和当代左拉研究三个重要阶段.当代左拉研究的勃兴又是与学术期刊《自然主义手册》创办有关.该期刊自1955年创办以来,不断推动当代左拉研究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该期刊推动下,以批评家个性化批评实践为代表的传统左拉研究模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跨国、跨界的专业化左拉研究实践活动得以开展与持续.在学术研究制度化影响下,"左拉学"作为专门学问得以建构完成.本文通过对该期刊最初创办30年期间在左拉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线索的梳理,从不同批评流派学术谱系、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研究模式转换等视角切入,并结合学术源流系统考证,尝试探究作为学科典范的"左拉学"建构之学术价值及影响力.
    • 徐锋; 沈洪; 朱磊; 胡静怡
    • 摘要: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中气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为补中益气法的用药提供了依据.后世医家传承应用本法,多有创新.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常兼顾升阳、理气、泻火、除湿、和血、养阴等加减变法,罗天益擅用灸法,王好古用以治疗外阳内阴证,薛己、孙一奎强调脾肾双补而各有特色,张景岳明确补中益气汤七禁,陈实功将本法应用于外科、补中益气、托毒外出,傅青主用以治疗妇科难证、用药剂量特色鲜明.当代医家还将本法应用于心、肝、肺、肾等各脏病证的治疗,其作用机理也逐渐被现代研究阐明.研究补中益气法的古今传承应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华永明
    • 摘要: 引书入画是中国书画史上的重要传统,探讨绘画题跋中的书画相关性问题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题跋书法对画面空间构成的影响,二是题跋文字内容中对书画相关性问题的见解和阐述。追溯书画相关性问题的学术源流,考量各类书体对绘画技法的影响,以及书画用笔在连续性和审美趋向上的具体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书画相互作用的传统与成因。
    • 杨敏; 朱亭瑶
    • 摘要: 学科意义的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迁过程中,中西学术源流的汇合共同推动了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与此相联系,中国社会学从一开始就面对着“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理论-实践”的关系,由此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历史方位、学理脉络和现实关切。
    • 蒋啸; 郑旭锐; 李文杰; 罗原; 黄芦凯; 程巾
    • 摘要: 从发生学角度出发探求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的源流沿革与发生发展,通过对文献的疏理,从"东汉前""唐宋前外风"与"唐宋后内风"3个时相节点总结叶天士学术源流。进而对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进行学理上的探析,形成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模式图。在治法上,归纳了叶天士针对"阳化内风"不同证候所立滋肾潜阳、养营清心与补土泻热3种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叶天士所提"阳化内风"学说的病名、证型、证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形成新的中风预警矩阵,更好地促进先贤思想的应用性转化,解决当下难题。
    • 摘要: "海派中医流派"是发展、形成于上海地区的,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独到的临床技艺和诊疗特色、较为清晰的学术源流、传承脉络以及一定的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中医学术派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承担多项中医流派的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积极参与"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取得了"顾氏外科""陆氏针灸"2个主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丁氏内科"3个分基地建设项目(黄文东学术研究基地、徐嵩年学术研究基地、程门雪学术思想研究室),以及"徐氏儿科""蔡氏妇科"2个分基地建设项目。此外,"陈氏女科"和"范氏眼科"均被列为海派中医流派及特色技术扶持建设项目,骨伤科与推拿科分别为"石氏伤科""丁氏推拿"的协作单位。
    • 张蒙蒙
    • 摘要: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3月在日本讲授《说文解字》的课堂实录,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等记录[1].它集中展示了太炎先生对《说文》研究的成果,以及对自身已有学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讲授《说文》前后,也是太炎先生与师友、学生以书信为媒介进行学术交往的一个频繁期.将太炎先生同期书信的学术讨论内容与《笔记》中所见材料合观,相互映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笔记》中所展现的讲授方法、内容侧重、学术观点以及材料来源.同时,这对我们今天如何传承、研究《说文》这部经典,亦不无启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