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术发展

学术发展

学术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医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048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云梦学刊、浙江学刊、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论坛、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等;学术发展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三夕、郑东、仓修良等。

学术发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7 占比:14.69%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2048 占比:84.25%

总计:2431篇

学术发展—发文趋势图

学术发展

-研究学者

  • 张三夕
  • 郑东
  • 仓修良
  • 佘靖
  • 全国权
  • 刘永鑫
  • 卢凌宇
  • 吴二持
  • 吴勉华
  • 干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秋菊
    • 摘要: 现代教学体制以教学评价为核心,不仅可对高校教师教育行为和教学语言作出严格规范,还可对提升学校质量、增进学校社会影响力有所助益。目前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呈现出过度的量化、单一与行政化倾向,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发展。对教学评价逻辑重新审视,需立足理论视角和学术框架,对于推动评价机制变革具有独特价值。通过实践考察发现,基于教学学术评价的观念偏离、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执行困难等问题,研究高校学术发展进度,为进一步明确当前高校教学学术评价机制,强化对高校教学的指导和影响,需建立健全科学化学术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高校学术发展环境、增强教学学术能力等。
    • 王怡涵; 梁佳玉
    • 摘要: 加强和创新学术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术规范与创新》一书立足于学术规范和创新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学术生产、学术传播和学术创新环节的要求和做法。它注重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着力破除学科藩篱,重视以议题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克服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积极拓展学术视野,既要看到不同学科学术规范的特殊性,又要注意到学术规范的整体性。同时,鼓励和重视学术创新活动,主要从方法和思维两个方面引导学习者展开学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推进学术规范建设和学术创新进程中,本书积极承担学术责任,对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以及学术创新高质量发展等将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 王建民
    • 摘要: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之下,应当重新认识和理解民族与民族艺术。在当下重提民族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正是建立在对于以往学术研究的反思基础之上的。民族艺术学作为学科或者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首先就必须以围绕基本概念的学术理念作为基础,对于围绕"民族"的分类概念有更为包容和更为动态化的理解,对于民族艺术研究所处的历史与现实处境有纵贯性的认识。民族艺术学在当下之所以能够建构、之所以具有重要价值,必须和这些新的理解和认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当下和未来中国艺术学和民族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以学术问题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在的跨学科的统一性学术背景中,具有学科意识却又不再去纠缠分支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的地位,似乎更能够凸显这一独特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研究中的特殊贡献使民族学与艺术学一同获益,使民族艺术学成为中国学术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存在。
    • 郑泉水
    • 摘要: 近十年来,人类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期——即将跨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临界点。在此大背景下,过去两个世纪缘由知识爆炸和人类智能局限而发生的学科越分越细的趋势正发生根本性扭转,即转向以“发现未知–创造未有”大问题为牵引,跨越学科的创新。其中,所谓“从0到1”创新是指最终能产生全球历史性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源头创新。任何一项成功的从0到1创新在其从0到1和之后的“从1到N”阶段都难免遭遇“死亡谷”,且每一段都是长达10余年的周期。自2000年起,我的研究从力争在传统学科(力学、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中做得“最好”,全面转向了“跨界”源头创新。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我和团队在“结构超滑技术”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都跨越了从0到1阶段的死亡谷并步入了从1到N的发展新阶段,现正以双螺旋的方式跋涉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且关键作用的是我60年人生前20年的受教育经历、中间20年的数学与力学研究积淀,和近20年学生直面挑战的勇敢参与,以及与多学科著名教授学者的深度合作。我的研究经历,不仅横跨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也扩展到更前端的创新教育和更后端的技术产品研发。希望我的分享对怀抱从0到1创新梦想的年轻研究者和学子们,能有所借鉴和启发。
    • 言十
    • 摘要: 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未来学术发展出发,分析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各种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困境,并剖析其根源,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建议与呼吁。
    • 姜冠群; 张莉莉
    • 摘要: 理工科青年女教师的学术发展困境是一个现实问题。以理工科青年女教师A为个案,分析女性、职业早期和海外留学经历这三重标签对其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男性主导的理工科领域,女性的学术发展处于不利境地。求职时她们较强的科研能力因自身性别而被忽视或低估,入职后表现为边缘化的学术参与和被歧视的他者身份;由于学术发展的关键期与青年女性的婚育周期重叠,她们还承受着社会对于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和学者身份的双重凝视;海归身份本身是优势,但文化再适应、重新累积学术资本等问题加剧了她们的不利处境。为突破结构化困境,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更需要高校落实性别平等机制。
    • 陈奉林
    • 摘要: 区域与国别史研究近些年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学术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学术、学科与话语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学术研究发展的迈进趋势。我国区域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已有不俗的成果,引人注目;加强区域史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进步,也是历史观的进步,把国别史研究扩大到国家间、地区间和民族间的重大交流交往,以及文明交往在推动社会重大变革方面,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 干婷; 罗生全
    • 摘要: 以学术发展为核心的科学知识生产与创新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命线,其学术发展既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外部支持。然而,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其学术发展面临社会空间掣肘学术理想、学术评价制约学术能力发展、“激进”发展学术观带来“学术失落”等困局。基于此,有必要围绕社会软环境、政策评价体系、个人价值观等制约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要素体系,提出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学术综合评价机制、健全学术指导服务机制、完善学术激励保障机制等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支持机制。
    • 张天浩
    • 摘要: 借助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献计量学来研究马克思著作在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发展中的影响力,是时代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结合点,也是分析马克思著作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以CSSCI来源期刊收录且引用马克思著作的125篇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发现:《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被引用频次最高;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来,研究成果增幅明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发文量、引用频次、下载频次和学术热点引领等方面占据领先位置.突破学科界限、拓展研究领域,加强质化研究、补充思辨研究,不同地区发文单位占比严重失衡等,是新时代进一步借助马克思著作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 干婷; 罗生全
    • 摘要: 以学术发展为核心的科学知识生产与创新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命线,其学术发展既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外部支持.然而,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其学术发展面临社会空间掣肘学术理想、学术评价制约学术能力发展、“激进”发展学术观带来“学术失落”等困局.基于此,有必要围绕社会软环境、政策评价体系、个人价值观等制约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要素体系,提出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学术综合评价机制、健全学术指导服务机制、完善学术激励保障机制等青年教师的学术发展支持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