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3SiC2
Ti3SiC2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0961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2008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保护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等;Ti3SiC2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梅炳初、朱教群、梁宝岩等。
Ti3SiC2—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09614篇
占比:99.98%
总计:809808篇
Ti3SiC2
-研究学者
- 梅炳初
- 朱教群
- 梁宝岩
- 翟洪祥
- 王明智
- 周洋
- 陈艳林
- 吕振林
- 尹洪峰
- 李世波
- 肖琪聃
- 倪东惠
- 黄振莺
- 周延春
- 张俊才
- 袁蝴蝶
- 郑军君
- 刘俊
- 周卫兵
- 徐学文
- 汪长安
- 王超
- 韩欣
- 周爱国
- 张兴旺
- 张文丽
- 张旺玺
- 李阳
- 汤珂
- 穆云超
- 艾明星
- 谢珩
- 刘文扬
- 卢琳琳
- 史延田
- 吴珊
- 周永欣
- 周炜
- 孙建军
- 张中宝
- 张光磊
- 张姗姗
- 张建波
- 李元元
- 李美栓
- 沈春晖
- 潘牧
- 王敬平
- 田养利
- 秦国强
-
-
刘英凯;
周洋;
刘建刚;
郝文龙;
周晓莹
-
-
摘要:
笔者对三元层状陶瓷材料Ti_(3)SiC_(2)和Ti_(3)AlC_(2)在Cu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探讨了Ti_(3)SiC_(2)和Ti_(3)AlC_(2)这2种材料的分别加入对Cu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剪切强度和摩擦磨耗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Ti_(3)SiC_(2)在Cu基体中产生扩散,增强了界面结合,提高了烧结体的剪切强度;三元层状陶瓷材料的加入有利于摩擦表面生成平滑的摩擦膜,具有显著的减摩效果;Ti_(3)SiC_(2)的加入使试样表面形成了较完整的摩擦润滑膜,降低了摩擦系数,减少了与对偶件的磨耗,与Ti_(3)AlC_(2)相比,Ti_(3)SiC_(2)也体现出了更加优良的自润滑性能。
-
-
叶飞;
党雪艳;
张志峰;
王亚丽
-
-
摘要:
以Ti_(3)AlC_(2)和Ti_(3)SiC_(2)为原料,采用传统的HF刻蚀方法成功制备出多层风琴状MXene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表征MXene的物相和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MXene材料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刻蚀剂浓度及不同前驱体对所制MXene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刻蚀剂浓度和前驱体对MXene材料的片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刻蚀剂浓度的提高,可显著提升MAX相向MXene材料的转化,相同反应条件下,Ti_(3)AlC_(2)相比Ti_(3)SiC_(2)相更容易被刻蚀转换成MXene材料,且由Ti_(3)AlC_(2)制备的MXene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于由Ti_(3)SiC_(2)制备的MXene材料.
-
-
ZHOU ZiJue;
FENG Yi;
ZHAO Hao;
QIAN Gang;
ZHANG JingCheng;
ZHANG XueBin;
HUANG XiaoChen
-
-
摘要:
The effects of ambient atmospheres on the arc erosion behaviors of Ti_(3)SiC_(2)cathodes were investigated at 5.5 kV in argon,nitrogen,air,and oxygen.The mass loss of the cathodes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argon,nitrogen,air,and oxygen and the morphologies were measured by 3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with a gradual blooming phenomenon.Raman spectroscopy,X-ray diffraction,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components of erosion regions.The erosion-chemical products mainly consisted of TiNx in nitrogen,TiN_(x),TiO_(2)and SiO_(2)in air,TiO_(2)and SiO_(2)in oxygen.The arc energ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rc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atmospheres.
-
-
解玉鹏;
孙添鑫;
徐俊
-
-
摘要:
以微米级TiC粉和Si粉为主要原料,Al粉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Ti3 SiC2/SiC陶瓷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Ti3 SiC2/SiC陶瓷材料的弯曲强度先提高后降低.烧结温度为1500°C的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其密度为4.88 g/cm-3.
-
-
张勇;
刘华艳;
张友源;
燕青芝
-
-
摘要:
以固溶少量Al的Ti3SiC2粉体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致密度大于99%的Ti3SiC2陶瓷块体材料,其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775HV,520.46 MPa和7.62 MPa·m1/2.对Ti3SiC2块体在无冷却条件下进行抗氧乙炔焰烧蚀实验,结果表明:烧蚀10 s内Ti3SiC2陶瓷保持表面平整,烧蚀25 s内样品未出现宏观裂纹.SEM和XRD观察分析表明,Ti3SiC2陶瓷在高温乙炔焰和氧气的高热流冲击作用下,表面发生分解和氧化,Si和C被氧化为Si-O化物和C-O化物气体逸出,Ti元素被氧化成高温稳定的TiO2金红石相覆盖在表面;氧化层呈3层结构分布,最外层为结构疏松的TiO2,次表层则为TiO2和Al2TiO5组成的致密复合层,内氧化层为致密Al2O3富集层,Al2O3来源于固溶在原料Ti3SiC2中Al元素的氧化,并在高温下与TiO2反应生成了Al2 TiO5.具有高黏度和高熔点的Al2O3富集层可以有效阻碍O2和热流向基体的扩散,从而降低基体的氧化速率,提高Ti3SiC2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
-
-
-
任书芳;
冯润妍;
曾俊菱;
宫雪;
王庆涛;
吕晋军
-
-
摘要:
Ti3SiC2和Si3N4等陶瓷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生物燃料发动机及功能性运动部件材料,为研究其在醇类生物燃料及润滑剂中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研究Ti3SiC2/Si3N4摩擦副在不同碳原子数直链醇(乙醇、丁醇、辛醇和十二醇)和不同羟基数醇(乙二醇和丙三醇)液体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 表明:Ti3SiC2/Si3N4在醇介质中的摩擦因数随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减小,总体平均摩擦因数在0.06~0.11范围内变化,但丁醇中摩擦因数最高,为0.25;Ti3SiC2/Si3N4配副的磨损率均随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减小,Ti3SiC2的磨损率在4.48× 10-7 ~9.33×10-9 mm3/(N·m)范围内变化,Si3N4的磨损率在4.05× 10-6~2.91× 10-7mm3/(N·m)之间变化,其中在辛醇和十二醇中几乎没有磨损.研究表明:在醇介质中Ti3SiC2/Si3N4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属于边界润滑状态,摩擦界面微凸体和磨屑的犁沟效应是造成高摩擦的主要原因;摩擦化学反应是Ti3SiC2/Si3N4在醇介质中的摩擦行为的一个特点,摩擦化学磨损和磨粒磨损是材料磨损的主要机制;链长越长、羟基越多,醇的黏度越大,承载能力越强,犁沟效应和磨粒磨损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也降低.
-
-
董君鹏;
杨秋红;
邹宇琦;
张兆泉;
范武刚
-
-
摘要:
采用热压法合成了掺Zr的MAX相(Ti(1-x)Zrx)3SiC2陶瓷(纯度约97%,杂质为TiC),以提高Ti3SiC2的耐亚临界水腐蚀性能.去离子水中360°C条件下腐蚀后,在(Ti(1-x)Zrx)3SiC2陶瓷表面形成钝化的腐蚀层,外层为TiO2,内层为TiO2和ZrO2组成的混合物.随着Zr掺杂量的增加,(Ti(1-x)Zrx)3SiC2陶瓷表面腐蚀氧化层越来越薄,当Zr掺杂量为15%(物质的量百分数)时,(Ti(1-x)Zrx)3SiC2陶瓷的质量变化最小,腐蚀后氧化膜的厚度最薄.经过200 h腐蚀后,厚度为12μm,Zr含量为15%时,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指标最好,致密度最高达到了97.98%,Ti3SiC2陶瓷的硬度为3.2 GPa,抗弯强度为(479.673±10.012)GPa,热导率为33.93 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