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边界润滑

边界润滑

边界润滑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601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设备管理与维修、石油商技、润滑油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2012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生物摩擦学与内植物工程学术研讨会、2011年润滑油技术经济论坛等;边界润滑的相关文献由468位作者贡献,包括温诗铸、谢凤、董浚修等。

边界润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6016 占比:99.76%

总计:86223篇

边界润滑—发文趋势图

边界润滑

-研究学者

  • 温诗铸
  • 谢凤
  • 董浚修
  • 姚俊兵
  • 张会臣
  • 曲敬信
  • 王成彪
  • 雒建斌
  • 黄伟九
  • 刘维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修颐; 王永强; 焦博文; 马旋; 卢熙群; 邹德全
    • 摘要: 通过MFT—3000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活塞环—缸套摩擦副边界润滑状态下摩擦化学膜摩擦系数的测量。首先,通过适用于试验机的润滑仿真模型得到了能够出现边界润滑状态的工况范围,完成了试验工况的初步筛选,并通过试验对此范围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然后,设置空白对照试验保证试验过程中能够生成摩擦化学膜。最后,通过多因素(载荷、频率及添加剂质量分数)试验测量了活塞环—缸套边界润滑状态下摩擦化学膜的摩擦系数。基于试验结果,在原有摩擦力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摩擦化学膜的影响,补充了边界润滑状态下摩擦化学膜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摩擦力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其平均摩擦力的计算精度提高了9.17%。
    • 余辉; 潘伶; 林国斌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加入减摩剂单油酸甘油酯(GMO)和分散剂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多胺(PIBSA-PAM)的正十六烷基础油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剪切时的摩擦学特性。构建光滑铁壁面的纳米间隙润滑剂模型,对GMO分子、PIBSA-PAM分子和壁面之间的吸附和团聚行为进行阐释,得出润滑油膜中每种分子的密度分布及剪切过程中的速度分布,输出固体壁面的横向力和正压力后计算得到摩擦因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下加压至稳定时,GMO与PIBSA-PAM的近壁面密度峰值与正十六烷的近壁面密度峰值所处位置均相同,表明GMO、PIBSA-PAM和正十六烷的壁面吸附存在竞争关系;在不同压力下剪切时,GMO倾向于吸附在壁面,而PIBSA-PAM倾向于分散于基础油中;GMO质量分数为5.0%左右时,正十六烷基础油摩擦因数最小,为0.067。
    • 路纪轩; 路瑶; 黄东海
    • 摘要: 冷轧3003铝合金带材表面出现水波纹缺陷。借助扫描电镜检测、能谱分析和表面光学轮廓分析探讨了水波纹缺陷产生的原因。水波纹缺陷是因为轧制变形区内各点的润滑状态不同,使变形区内带材表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引起金属流动不均匀形成的。调整轧制油中醇、酯的比例或添加极压抗磨剂来提高轧制油的极压性能,可以改变轧制过程的润滑状态,从而彻底消除水波纹缺陷。
    • 徐增闯; 崔维鑫; 贺景坚; 郝丽春; 刘石神
    • 摘要: 为研究MoS2/815Z、MoS2/RP4751和MoS2/RIPP4758三种固液复合润滑体系在真空边界润滑工况下的润滑特性,对三种固液复合润滑体系进行了真空往复滑动摩擦试验和真空螺旋轨道摩擦(SOT)试验研究,并对SOT试验后的球盘摩擦副平盘表面进行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试验结果表明,MoS2/815Z和MoS2/RIPP4758复合润滑体系中的固液润滑剂间为选择性结合,在摩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固液润滑剂的优势,有利于对偶转移膜和边界润滑膜的形成,MoS2/815Z的平均润滑寿命达到了2327圈/μg,大于固体润滑剂和液体润滑剂的润滑寿命之和.MoS2薄膜与RP4751液体润滑剂复合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固液润滑剂各自的优势,在摩擦过程中不易形成有效的对偶转移膜和边界润滑膜,并且使得薄膜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消耗从而造成摩擦副表面处于乏油状态,最终导致MoS2/RP4751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因数快速增大和润滑失效.
    • 新型
    • 摘要: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磨损与表面工程课题组致力于高性能润滑与耐磨涂层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近日,该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边界润滑理念,利用组分改性、树脂基质结构调控改善本体强度,通过液相的可控迁移实现了固液协同润滑,突破了传统润滑涂层的设计理念,发展了具有优异减摩和耐磨性能的新型固液复合涂层。
    • 黄帅; 何振湘; 张亚宇; 吴阶平; 尹韶辉; 陈逢军
    • 摘要: 目的利用氮冷等离子体改性KDP晶体表面,实现高质高效的液膜接触潮解抛光。方法利用氮冷等离子体实时处理潮解抛光界面,实现微汽雾中的液滴在KDP晶体表面由液滴驻留向液膜接触转化,克服水在工件表面形成非均匀点状接触导致新"微凹坑"不断形成的不足。通过研究KDP晶体在含水介质中的材料去除特性,获得调控抛光介质性能的方法,并揭示氮冷等离子体对KDP晶体刻蚀规律的影响。通过研究KDP晶体在抛光界面上的摩擦特性和KDP晶体表面微观结构、拉曼光谱,以及氮冷等离子体对KDP晶体表面亲水改性的时效性,综合评估氮冷等离子体中的KDP晶体的抛光机理。结果在抛光过程实验中,证明了氮冷等离子体改性KDP晶体潮解能够提高KDP晶体的表面质量。使用优化的放电参数,表面粗糙度(RMS)从18.4 nm下降至7.6 nm,PV值从109.9 nm下降至61.5 nm。材料去除率最低为10.14μm/min,最高达91.58μm/min。结论利用氮冷等离子体,可快速、无损地将KDP晶体表面处理至超亲水状态,能有效去除液滴驻留产生的微凹坑,表面质量大幅提升,划痕明显减少,实现了液膜接触潮解抛光,为KDP晶体高质高效抛光提供新的思路。
    • 王超; 胡亚辉; 谭雁清; 张立仁
    • 摘要: 根据磨损理论推导出机床滑动导轨的精度保持性模型.选择100号导轨润滑油作为润滑媒介,在边界润滑条件下,使用自研制的导轨台架试验机,选择等距非等速滑动实验对精度保持性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精度保持性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机床滑动导轨的直线度衰减.利用该模型完成了精度保持时间与导轨工况参数的定量分析.
    • 石伟; 卫朋冲; 杨佳隆
    • 摘要: 边界润滑通常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无法形成稳定的油膜,目前主要通过添加剂生成边界膜来改善边界润滑特性.针对边界润滑下的高摩擦系数,试验了几种可以有效降低边界摩擦系数的硬脂酸盐摩擦改进剂,采用球-盘滑滚摩擦试验台测试了硬脂酸盐边界润滑的Stribeck曲线,并结合Eyring模型理论分析了其润滑机理;测量了不同质量分数硬脂酸钙润滑剂在不同载荷和不同滑滚比下的摩擦性能.结果 表明:几种硬脂酸盐极大地降低了边界润滑的摩擦系数,且Stribeck曲线都呈现出边界摩擦系数随着滑动速度而增加的现象,这是因为边界膜分子突破相邻分子的势能壁垒从而滑动所需要的能量与速度的对数成正比.对减摩效果最佳的硬脂酸钙进一步试验发现,载荷和浓度等参数对于硬脂酸钙润滑剂的影响较小,这说明形成的硬脂酸钙界膜比较稳定,可以有效地隔开球和盘接触面的粗糙峰.本研究丰富了摩擦界面边界摩擦系数的调控方法.
    • 任书芳; 冯润妍; 曾俊菱; 宫雪; 王庆涛; 吕晋军
    • 摘要: Ti3SiC2和Si3N4等陶瓷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生物燃料发动机及功能性运动部件材料,为研究其在醇类生物燃料及润滑剂中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研究Ti3SiC2/Si3N4摩擦副在不同碳原子数直链醇(乙醇、丁醇、辛醇和十二醇)和不同羟基数醇(乙二醇和丙三醇)液体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 表明:Ti3SiC2/Si3N4在醇介质中的摩擦因数随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减小,总体平均摩擦因数在0.06~0.11范围内变化,但丁醇中摩擦因数最高,为0.25;Ti3SiC2/Si3N4配副的磨损率均随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减小,Ti3SiC2的磨损率在4.48× 10-7 ~9.33×10-9 mm3/(N·m)范围内变化,Si3N4的磨损率在4.05× 10-6~2.91× 10-7mm3/(N·m)之间变化,其中在辛醇和十二醇中几乎没有磨损.研究表明:在醇介质中Ti3SiC2/Si3N4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属于边界润滑状态,摩擦界面微凸体和磨屑的犁沟效应是造成高摩擦的主要原因;摩擦化学反应是Ti3SiC2/Si3N4在醇介质中的摩擦行为的一个特点,摩擦化学磨损和磨粒磨损是材料磨损的主要机制;链长越长、羟基越多,醇的黏度越大,承载能力越强,犁沟效应和磨粒磨损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也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