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专利文献4565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学、心理研究等;
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振兴、郭成、李韶辉等。
学业自我概念
-研究学者
- 李振兴
- 郭成
- 李韶辉
- 赵小云
- 张怀春
- 李韶泽
- 万鹏涛
- 刘曼华
- 刘阳
- 姚计海
- 孟昊博
- 安哲锋
- 张昭苑
- 张瑞生
- 张进辅
- 朱祖林
- 李小鹿
- 梁好翠
- 毕磊
- 汤诗华
- 缪华灵
- 贺岭峰
- 邓欢
- 黄乃佳
- 于海琴
- 付进
- 何力西
- 何晓燕
- 何沂
- 余欣欣
- 关红峻
- 刘佳
- 刘公园
- 刘凌
- 刘化明
- 刘国艳
- 刘宇鹏
- 刘文佳
- 刘明宇
- 刘晓明
- 刘晓陵
- 刘玉新
- 刘衍玲
- 刘鑫
- 单欢欢
- 卢娜
- 卿凌
- 吕林
- 吴晓娜
- 吴秀玲
-
-
张帆;
刘佳;
李静
-
-
摘要:
通过对1045名初中起点的专科层次乡村定向师范生进行调查,探讨其未来取向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概念和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学习投入存在年级差异,且年级可以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概念;乡村定向师范生的未来取向与其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概念和专业认同在乡村定向师范生未来取向对其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强化未来取向,促进学业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提高专业认同是提升乡村定向师范生学习投入的有效路径。
-
-
-
陈嘉欣
-
-
摘要:
目的: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不断发展的学业自我概念与相应学业行为之间存在的落差和不一致性,探究其可能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基本认知图式(调查一)和行为测量(调查二)分析了574名大学新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学业自我发展水平高的个体对学业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更多的认知,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增强.但这种影响在学业自我概念的分维度间表现出不对称性,行为自控和成就价值对学业自我表征结构,以及学业任务完成有更好的预测力,学业能力知觉和情感体验则能更好地预测学业拓展活动.结论:学业动机应是学业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和相应学业实践匹配的突显特征,教育实践活动应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对积极学业行为的助推.
-
-
姜伟;
贾小林
-
-
摘要:
研究者采取问卷法,通过对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的调查,探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现,在直接效应模型中,父母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不仅可以直接正向或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还能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父母过度保护则可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
-
-
李寒蕊;
李洁
-
-
摘要:
为考察初中生亲子依恋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学业自我概念在亲子依恋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学校认同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学校认同问卷以及亲子依恋量表对158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1)亲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2)学业自我概念在亲子依恋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认同在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倦怠的中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预防和改善中学生学习倦怠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
-
郭建鹏;
刘公园;
杨凌燕
-
-
摘要:
目前,以SSMMD模型为基础,同时考察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自我概念、学习投入和学习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见。有鉴于此,本研究以自我系统的学习投人模型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学习框架,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投人的内外部影响机制。本研究将“环境”定义为学生感知到的学习环境,学生主观感知的学习环境比客观环境本身更直接影响学习。“自我”体现为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具有关键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