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NA,信使

RNA,信使

RNA,信使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5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2篇、专利文献6718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RNA,信使的相关文献由20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莉、王伟、陈永平等。

RNA,信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2 占比:6.30%

专利文献>

论文:6718 占比:93.70%

总计:7170篇

RNA,信使—发文趋势图

RNA,信使

-研究学者

  • 李莉
  • 王伟
  • 陈永平
  • 高红
  • 唐农
  • 杨晓苏
  • 胡跃强
  • 郭晓钟
  • 陈江
  • Chien-MingChu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天睿; 段靳岚; 苗云波; 叶堃; 吴晓昀; 张媛媛; 杨起江; 徐立康
    • 摘要: 目的探究实验动物体内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 like protein 1,FSTL1)表达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药物诱发成功构建实验树鼩室速模型40只,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RT-q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FSTL1表达。结果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ELISA检测外周血FSTL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61±7.28)ng/ml、(34.85±6.49)ng/ml、(19.97±8.74)ng/ml vs(12.47±5.52)ng/ml,P<0.05]。室速2 h组外周血FSTL1表达较室速1 h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速3 h组外周血FSTL1表达较室速2 h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速1 h组、室速2 h组、室速3 h组心肌组织FSTL1 mRNA和FSTL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0.32、1.87±0.44、1.36±0.43 vs 1.00±0.26,1.48±0.36、1.94±0.47、1.46±0.41 vs 1.00±0.33,P<0.05,P<0.01)。室速2 h组心肌组织FSTL1 mRNA和蛋白表达最高,较室速1 h组和室速3 h组FSTL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对照组FSTL1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室速1 h组FSTL1表达为阳性,室速2 h组FSTL1表达为强阳性,阳性强度最高;室速3 h组阳性FSTL1表达较室速2 h组降低。结论实验树鼩FSTL1蛋白表达量随着室速持续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
    • 李莉; 杨西国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204抑制剂(inhibitor)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磁共振和Longa评分法评估建模结果。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每组8只。另选择8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TICH+BMS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BMSC(1μl,1×105个);TICH+inhibitor-BMSC组尾静脉注射转染miR-204 inhibitor的BMSC(1μl,1×105个);TICH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1次/d,连续7 d。对照组大鼠仅钻孔。在建模后和干预后通过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分析大鼠神经功能。将BMSC细胞分为NC组和类似物(mimic)组,并分别通过质粒转染NC和miR-204 mimi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后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TICH组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TICH组,穿越平台次数高于TICH组(P<0.05)。TICH组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31.58±3.72)个vs(2.13±0.41)个,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少于TICH组[(19.73±2.56)个、(11.04±2.16)个vs(31.58±3.72)个,P<0.05]。与对照组比较,TICH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04显著升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GDNF蛋白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4后,与NC组比较,mimic组miR-204显著增高,GDNF mRNA和G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204 inhibitor基因修饰的BMSC会使GDNF的水平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和保护神经元功能,从而促进TIC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 何哲锋; 裴铁民; 孟庆辉
    • 摘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GF2BP1)是机体发育过程中mRNA代谢和转运的关键调控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IGF2BP1在肝癌、肺癌、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IGF2BP1不仅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关,而且还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IGF2BP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曾娟; 杨向红
    • 摘要: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和长非编码RNA最主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由m6A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主要通过m6A识别蛋白发挥作用.m6A修饰可影响转录、剪接、定位、核转运、翻译及降解等RNA代谢的各个方面,其失调可导致RNA功能紊乱,基因表达异常.m6A修饰调节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失衡,与肿瘤的形成、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相关.
    • 陈红伟; 邢永生; 王志方; 杨树涵; 刘艳宾; 苏淑红; 金卫东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结果 冠心痛组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52.63±246.82)ng/L vs(652.48±114.05)ng/L,0.20±0.03 vs 0.06±0.02,P<0.01].与单支病变比较,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多支病变高于双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 mRNA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2.368,95%CI:1.002~5.439,P=0.024;OR=2.126,95%CI:0.985~4.813,P=0.036).结论 血清sLOX-1、锌指蛋白A2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 谷俊谋; 王立博; 曾德俊; 陆勤伟; 董凯; 梁若鹏; 王维杰; 朱荣涛; 孙玉岭
    • 摘要: 目的 运用ceRNA芯片筛选可能参与肝癌细胞对安罗替尼耐药过程的mRNA.方法 利用大剂量冲击联合低剂量诱导的方法 建立对安罗替尼耐药的肝癌细胞,用CCK8实验进行验证耐药细胞在安罗替尼作用下的细胞增殖差异;运用ceRNA芯片检测耐药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部分芯片测出的部分基因差异进行验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aplan-Meier法对肝癌样本的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芯片筛选结果 使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耐药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癌细胞基因表达差异较大,通过缩减范围筛选出差异最大的10个基因进行分析.与耐药和肿瘤生长相关的基因有4个,分别为BIRC2、BIRC7、ABCC2、MAPK8.其中BIRC2、ABCC2、MAPK8表达水平下降(P值分别为0.0014、0.0012、0.0118),BIRC7的表达水平增多(P<0.001).real-time PCR的验证结论 与芯片一致(t值分别为10.74、32.65、18.34、2.80,P值分别为0.0004、0.0001、0.0001、0.0448).BIRC7的高表达与MAPK8的低表达对应显著减少的生存期(P值分别0.0220、0.0056).结论 BIRC2、BIRC7、ABCC2、MAPK8在对安罗替尼耐药的肝癌细胞中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细胞对安罗替尼耐药的过程.
    • 李莉; 杨西国
    •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204抑制剂(inhibitor)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只SD大鼠通过击打的方法建立TICH模型,磁共振和Lon-ga评分法评估建模结果.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每组8只.另选择8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TICH+BMS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BMSC(1 μl,1×105个);TICH+inhibitor-BMSC组尾静脉注射转染miR-204 inhibitor的BMSC(1 μl,1×105个);TICH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1次/d,连续7d.对照组大鼠仅钻孔.在建模后和干预后通过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分析大鼠神经功能.将BMSC细胞分为NC组和类似物(mimic)组,并分别通过质粒转染NC和miR-204 mimi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后TICH组、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TICH组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TICH组,穿越平台次数高于TICH组(P<0.05).TICH组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31.58±3.72)个vs(2.13±0.41)个,P<0.05],TICH+BMSC组和TICH+inhibitor-BMSC组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少于TICH 组[(19.73±2.56)个、(11.04±2.16)个vs(31.58±3.72)个,P<0.05].与对照组比较,TICH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04显著升高,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和GDNF蛋白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204后,与NC组比较,mimic组miR-204显著增高,GDNFmRNA和G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204 inhibitor基因修饰的BMSC会使GDNF的水平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和保护神经元功能,从而促进TIC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 徐畅; 王敬晗; 程庆保; 刘辰; 胡明泰; 罗祥基; 姜小清
    • 摘要: 目的 基于m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胆囊癌发病机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就诊的10例胆囊癌患者.对其胆囊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mRNA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共鉴定出170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523个DEGs上调,1181个DEGs下调.其中有674个DEGs显著富集到46个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APK、Ras、Wnt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运动相关通路,其中最显著的途径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途径,45个基因显著富集到钙信号通路.结论 基于高通量m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显示胆囊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存在DEGs,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改变最为显著,钙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揭示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向胆囊癌转变的重要信号通路.
    • 刘晓旭; 梁建梅; 苏学艳; 王素娟; 赵会娟; 秦丽欣; 卢雪景; 王亚凡
    • 摘要: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E7 mRNA检测和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的患者共33496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共31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1595例,分别进行HPV DNA检测(对照组)及HPV E6/E7 mRNA检测(观察组),再对每组的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从对照组和观察组阳性的患者中随机各抽取184例,共368例,分别进行HPV 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检出率为4.8%(77/1595),观察组为4.1%(66/1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6,P=0.347).但与HPV DNA检测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7.50%)、特异度(71.79%)、阳性预测值(49.36%)、阴性预测值(94.81%)、约登指数(0.593)和较低的阴道镜转诊率(42.4%,P<0.05).结论: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PV E6/E7 mRNA检测比HPV DNA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ASCUS患者分流的新方法.
    • 李元幸; 牛晓辰; 常晶晶; 雒海瑕; 王伟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关系对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SC)中的表达,分析其预测CESC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CESC和正常宫颈组织中mi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谱,利用miRTarBase、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验证miRNA与靶向mRNA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确定CESC的预后标志物,构建与CESC预后相关的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对筛选出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比较CESC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共检测到4个miRNA可纳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生存分析筛选出9个与CESC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最终得到与CESC预后紧密相关的4个miRNA-mRNA调控关系对,hsa-miR-505-5p的靶向mRNA为染色质结构域蛋白8(CBX8),hsa-miR-142-3p分别靶向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3(ADAMTS3)、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B(PTPRB)和SEC23同源物A(SEC23A).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在生物学过程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miRNA-mRNA关系对与CESC预后相关,可作为今后CESC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角度以及监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