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
唐代以前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医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专利文献43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寻根、文史知识、乡镇论坛等;
唐代以前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文、刘雨婷、张少英等。
唐代以前
-研究学者
- 刘学文
- 刘雨婷
- 张少英
- 张鸣钟
- 陈舒舒
- 丁承运
- 仇春霞
- 傅刚
- 傅煜铭
- 冉军
- 农业农村部网站1
- 刘军
- 刘冬媚1
- 刘发
- 刘岳
- 刘峰
- 刘文
- 刘晓艳
- 刘欢
- 刘荣俊
- 刘跃进
- 刘运好
- 刘青峰1
- 卫斯
- 吕明
- 吕雪萱
- 吴昕孺
- 吴超
- 周一渤(摄影)
- 周吉国
- 周彦池
- 周文翰
- 周梦江
- 周艳舞
- 唐成
- 唐海宏
- 喻慧
- 姚刚
- 孔粤华
- 孙丽丽
- 孙亚慧
- 孙迎庆
- 宋凯(整理)
- 宋羽
- 宣炳善
- 常丽文
- 常凤霞
- 廖晨星
- 张兴龙
- 张勃
-
-
-
-
摘要: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并存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阶段。《浮梁县志》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清《南窑笔记》又云:“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冶陶始于季汉。”这是有关景德镇制瓷历史的文献记载。然而,景德镇唐代以前的制瓷情况仅见于明清两代的文献资料,却至今不见其遗址遗物。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证明景德镇制瓷应该是始于五代。
-
-
马胜泉
-
-
摘要: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我们现在食用的茭白。
-
-
宋羽
-
-
摘要: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茶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
-
-
焦健
-
-
摘要:
"对答体"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体式,它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为核心,进而进而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人物的心理。这类诗在唐代以前比较朴素,但往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唐宋时期的诗词中,"对答体"的诗词更强调在较短篇幅内暗示出更多的信息和意蕴。
-
-
孙丽丽
-
-
摘要:
金髻銀環翡翠裳,輕移蓮步到前廊。生成一幅嬌模樣,不抹胭脂淡淡妝。柯树勋的这首《淡妆》诗,被方树梅先生收录在《历代滇游诗钞》中。诗注云:"夷女颇多秀美,不涂脂粉,丰韵天然。"这首诗描写的是云南傣族女子的装束。1979年,汪宁生在《考古学报》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晋宁石寨山青铜器图象所见古代民族考》的文章,其中提供了其研究的唐代以前的傣族的服饰资料,并提出,早在2000年前,傣族的先民应该就有束发为髻和穿筒裙的习惯。
-
-
-
-
吕雪萱
-
-
摘要: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黄帝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的仓颉是汉字的创始人,于殷周晚期初步定型文字(甲骨文),演变为现代汉字已有三千多年。但有些字出现得比较晚,比如用于敬称的"您"字。最先研究"您"字来源的学者之一高名凯认为,唐代以前只有"你",唐代有了"你们",而"您"是"你们"的合音,宋末开始把"你们"写成"您",但没有敬称的意思。经过"您"和"你们"共同存在的阶段后,"您"演变成了单数仅用于敬称,而"你们"仍用于复数。
-
-
龚仕建;
孙亚慧;
吴超
-
-
摘要:
从空中俯瞰,毛乌素沙地横亘陕蒙,穿越长城。毛乌素本不是沙地。史料记载,唐代以前这里曾是茫茫草原,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生态恶化,榆林成了“广长几千里,皆流沙”,从草原演变成了沙地。如今,行走在毛乌素,林木葱茏,绿色是主色调,仿佛置身于森林中。难以想象,70年前这里曾黄风肆虐,沙丘绵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