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史官

史官

史官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6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371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求是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史官的相关文献由5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记录、张杰、穆涛等。

史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6 占比:99.6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4%

总计:588篇

史官—发文趋势图

史官

-研究学者

  • 王记录
  • 张杰
  • 穆涛
  • 陈海丽
  • 雷戈
  • 傅振伦
  • 吴晓懿
  • 岳纯之
  • 廖华玲
  • 张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阿莹
    • 摘要: 我驾车离开白水县城不久,远远就看到黄河岸上的仓颉庙了。那座庙宇似乎像一座小小的古城堡,一排清代的歇山屋顶的门楼,一大两小深深的门洞。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左史官,所以当地便将庙址所在地称之为史官乡了。
    • 黄晓珠
    • 摘要: “学”出于“爻”,最初指史掌数占以定兵谋的活动和该活动发生的场所。数占是中国历史早期巫术占卜的方式之一,代表早期中国文明的理性跃进,对中国系统文字的诞生可能具有关键意义。数占被应用于战争决策,对数占技术的掌握是史官得以从巫官脱胎并向文官转变的原因,也是史定兵谋的场所“学”得以向西周以后的文教场所转变的关键。“学”的起源塑造了“学”的核心哲学精神,奠定了其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德”观念的形成与转变。
    • 尹荣方
    • 摘要: 《诗经·蒹葭》诗旨与男女爱情无关,诗中的"蒹葭""白露"是时令的象征,在上古月令政治中,这个季节意味着人们离开田野,"入室"与进入学宫"学习";诗中描述之"在水一方"之景,与上古学宫(辟雍、泮宫)之用水阻隔正同;"伊人"非指某女郎,其本义为乐官、太史之类的贤人,上古乐官、太史之类的人物正负有教育年轻人的职权,是古代的学官;本诗作于秦襄公时代,秦襄公是有为之君,《蒹葭》诗旨,非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而是冀望襄公进一步步武周礼,以兴学育人也.
    • 赵耀
    • 摘要: 在《北齐书》中未入《酷吏传》的厍狄士文,却被收入《隋书》《北史》的《酷吏传》,其"酷吏"的形象为世人熟知也多因《隋书》《北史》二书。厍狄士文先祖起源于西北弱水,保有游牧民族彪悍之风,而厍狄士文也沿袭了代人粗犷耿直的性格和武人能征善战之风。随着政局趋于稳定,厍狄氏家族的这份"遗产"在其任官时候得到"发扬",所表现出来的是为官保有豪放、彪悍之风,执法严苛。综合对比各方文献并结合史官笔法,厍狄士文言语行为虽与"循吏"相去甚远,但不至于为"酷吏"。
    • 绿文
    • 摘要: 仓颉宝莲灯柏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被后人尊为“字圣”。仓颉辞世后,葬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武庄,并在墓地修建了庙宇。仓颉庙依山临水,周围高墙厚垣,南北长,东西短,呈长方形状。城垣之中庙居前,墓掩后,千年古柏环护四周,气势不凡。庙院内共有千年柏树42株,形态各异、郁郁葱葱。
    • 刘全志
    • 摘要: 不同于《左传》《国语》,清华简《系年》是涵盖古今史事的通史类文本,其文本层次与“始”“至今”等语词的使用,标志着《系年》的纂集意图在于认识和理解“当今”天下形势得以形成的过程,而非展现好古非今的价值观念.《系年》的整体结构与编纂理念,与儒家的礼、德观念不符,其文辞及史事缺乏史官应有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这意味着其书写主体并非是职官系统内的专业史官.文本在开端与行文之中强调上帝天神的信仰观念,暗含着书写的主体对春秋巫史合一传统的认可,而战国时期墨家“明鬼神”“顺天志”的学派理念与之契合.《系年》叙事以晋楚武阳之战为终点,并有意突出鲁阳公、阳城君等人的勇气与牺牲,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情感态度展现出书写主体对墨家“舍生取义”精神的高扬.长台关楚简、传世文献对墨家活动的记载,呈现出清华简《系年》成书于墨家学者之手.
    • 靖琪
    • 摘要: 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 王加茜; 刘春维
    • 摘要: 史官是商周时期的文官主体,后成为官僚体系之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上可追溯至黄帝时期,贯穿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最早和文字打交道的群体,这些人也成为了一个国家中掌握书写、并且书写字数最多的人,与文字、书法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因其职责的特殊性,早期也要承担部分书法教育的工作。我们可以借助各类典籍和相关资料,具体了解史官一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 张艳萍
    • 摘要: 左右史分掌记言、记事说渊源甚古,不得轻易否定.记言、记事由史官分任,撰述与记注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书》与国史《春秋》皆是撰述之作,既继承了史官实时记录的特征,又有其独创性.周代史官至少创造了两种记事文体,即策书体与简书体.《鲁春秋》继承了史官记事之体,孕育了经传二体.《书》体源自史官记言之体,保留了其实时记录的特征.周代统治者的执政传统是《书》与国史《春秋》从众多类型的文献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尚书》与《春秋》分别脱胎于《书》与《鲁春秋》,其文体既继承了旧史之体又超越了旧史之体,兼具实时记录与反思性叙事的特征,以言事二分为标准裁判《尚书》与《春秋》体例是否纯正的做法不可取.
    • 李明阳
    • 摘要: 简册和铭文是册命文本的两种介质形态,前者多为册命仪式上宣读、传递的文书,后者则是史官对册命仪式过程的全面载录,因此,册命文体研究应高度关注铭文文本.册命铭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仪式过程、作器用途和祷祝语.这些要素在西周中期的铭文书写中逐渐聚拢,形成册命铭文清晰而典范的书写风格,至西周晚期又再度归于简洁.由于铭文的撰写者供职于受册命贵族,铭文侧重体现受册命者的意志,在凸显册命仪式荣耀的同时强化了周王室的权威.铭文语词的一致性可能与工匠对底稿的润色有关.册命文体是国家意志与贵族愿望的综合体现,也是史官与工匠共同参与礼乐文明建构的结果,并推动着周代意识形态的生成、凝聚与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