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
古井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中国酒、大众考古、小学语文教学等;
古井的相关文献由567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永育、杨小凡、尤今等。
古井
-研究学者
- 姜永育
- 杨小凡
- 尤今
- 孙开化
- 程伟
- 都沛
- 令怡
- 佚名
- 古井
- 王歆
- 丁云1
- 严向军
- 冯钰
- 刘亚修
- 刘未
- 吕允超
- 周凤华
- 周诗若
- 威廉·劳伦斯
- 廖薇1
- 张岳
- 张志新
- 张静
- 徐知乾
- 支尚琼
- 方承
- 晓侃
- 朱俊
- 朱江
- 朱玉
- 李世英
- 李强1
- 李金昕
- 梁青
- 求诸子
- 江朋雨
- 汪社锋
- 涂文良
- 王均
- 王文轩
- 王春华
- 王正坤
- 王致诚(译)
- 程子
- 程建龙
- 罗英典1
- 胡忠飞
-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 诸蓝煤
- 赵姝婧
-
-
-
任林平
-
-
摘要:
前桥村遗址位于江苏常州新北区三井街道前桥村东北部,为配合基本建设,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发现并清理古井18口,因晚期扰动破坏,古井上部均已不存,现残存部分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层。古井大部分为圆形土井,口大底小,井壁光滑、斜直,底部较平整。
-
-
王际娣
-
-
摘要:
古树、古村、古井、古屋、古庙、古塔、古港、古道、古桥、古码头……今年以来,黄埔区对辖内十类古遗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黄埔区对十类古遗存的保护及活化利用,不仅唤醒了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守住了乡愁,保住了老百姓心中的根。
-
-
李易
-
-
摘要:
我的家住在白鹤洞山顶29号二楼,一间别墅式西洋建筑楼房,我从小在这里成长和生活,对白鹤洞这个地方还是很了解的……白鹤洞的传说相传珠江边上一个名叫黄边村的地方,住着一个老人。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有一群白鹤飞过。突然“砰”的一声枪声,白鹤群随声飞散了。这个老人听见不远处有白鹤的惨叫声,连忙过去细看,原来有一只白鹤被枪打伤了腿,不能飞翔了。
-
-
胡春麟
-
-
摘要:
燕坊古村静处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城5公里一隅,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建筑160余处,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筑。古村房屋规划有序,各巷道均为青石板、红石板或鹅卵石铺成。
-
-
张志升
-
-
摘要:
2020年,庆城县玄马镇发现古井一口,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砖雕9块.通过与邻县出土类似器物比照分析,初步判断这批砖雕为宋金时期产物.这为我们研究这一地区宋金时期砖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
浦东
-
-
摘要:
故宫,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皇家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其红砖绿瓦独特的中国色彩以及威严壮丽的建筑特点,是中式美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温州的90后姑娘苏清吾通过自学榫卯、斗拱、彩画、地仗等技术,耗时半年,不用一根钉子和一滴胶水,凭一己之力仿造出故宫古井上的一座亭子,将"故宫同款"搬进自家院落。
-
-
韩利忠;
郑海伟
-
-
摘要:
平坦垴战国古井位于山西阳泉洪城北路东侧,北距平坦垴战国古城遗址北墙570米,2019年11月棚户区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因该井地处城市建成区,上部结构已无存。该井为平面九边形的木构支护结构,残深9米,上口内径4.5米。
-
-
-
-
摘要:
雷台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它因为出土了文物珍宝,后来被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飞马踏燕”铜雕塑闻名于世。所谓雷台,其实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10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就在这个著名的汉墓之中,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其中颇为神奇的一口枯井。古人为什么要在基中修井?千年前的古井又如何具备了能把物体放大的神奇功能?种种奇怪的现象,让古老的雷台古墓又重新笼罩上一层厚厚的迷雾。
-
-
龙华
-
-
摘要:
寨门古朴,泉水清澈,田园绿意,坐落在花溪的古老村庄龙井村,与常年游人如织的青岩古镇毗邻。这个仅有2.4平方公里的村落,依旧保留着布依族典型的形态和生活方式,村里还留存有古井、碑文、旗杆石等历史印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考察“青崖城”(今青岩古镇)北门时说:“有溪自西北老龙脊发源,环城北东流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