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级压缩

双级压缩

双级压缩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04811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低温与特气、冷藏技术、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暨推进HCFCs加速淘汰国际论坛、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2009年学术会议等;双级压缩的相关文献由7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永安、严雷、臧润清等。

双级压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4811 占比:99.97%

总计:604975篇

双级压缩—发文趋势图

双级压缩

-研究学者

  • 杨永安
  • 严雷
  • 臧润清
  • 陆佩强
  • 宁静红
  • 李瑞申
  • 刘圣春
  • 徐言生
  • 王金锋
  • 谢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振迎; 郝佳伟; 许禹菲; 杨美媛; 常莉
    • 摘要: 为提高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的性能,提出了冲动式透平膨胀机(ITE)改进方案,该方案可以在回收膨胀功的同时实现双级压缩,对相应的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性能研究,获得了该循环最佳高压压力、最佳中间压力以及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从-10°C变化到15°C,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从30°C变化到50°C时,改进ITE制冷循环的COP相对基本制冷循环、回热制冷循环和传统ITE制冷循环,分别提高了38.4%~45.1%,31.1%~37.1%,21.5%~27.9%;蒸发温度越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越高,改进ITE制冷循环的优势越明显。
    • 刘远辉; 冯利伟; 杨祖发
    • 摘要: 以CO_(2)作为制冷剂的热泵热水器的国标GB/T 38734—2020要求空气源热泵实测能效不低于4.6,而市场上大多产品能效4.4左右,能效升级势在必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中间不冷却的双级压缩、带回热器的CO_(2)跨临界循环是热泵热水器的首选方案,并对最优高压压力的公式进行分析,得出控制气冷器制冷剂出口温度和入口水温的温差作为系统控制方式。根据CO_(2)特性,各部件设计选型,然后系统组建并测试,系统能效4.8,满足国标要求,同时也验证了系统控制方式的正确性。
    • 陈矞; 张普洋
    • 摘要: 通过能量及[火用]对比分析探究了使用制冷剂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时,使用三种气液热交换器布置方式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的提升情况。结果显示,三种气液热交换器布置形式都可提高系统性能,其中高/低压级支路都布置气液热交换器对系统性能提升最多,COP可提升5.77%,[火用]效率可提升5.78%;其次为仅高压级支路布置气液热交换器时,COP可提升4.84%,[火用]效率提升4.85%;仅低压级支路布置气液热交换器时,系统COP和[火用]效率提升最少,分别可提升3.67%、3.65%。
    • 孙知晓; 姚海清; 张文科; 庄兆意; 孙文峰; 李文静; 满意
    • 摘要: 跨临界二氧化碳(CO_(2))制冷循环系统因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该系统的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介绍了CO_(2)制冷剂的环境优势与应用方式,阐述了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总结了现有系统的四种优化方案:在系统中增设回热器、利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在系统中增设喷射器和采用双级压缩循环方式,随后分析了各种方案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介绍了每种方案的现有研究内容。CO_(2)作为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制冷剂,对其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优化可有效的提升系统的制冷系数(COP),有利于充分发挥系统的节能环保优势,从而促进该类型系统的推广应用。
    • 杨俊兰; 姬旭; 李金芮; 白杨
    • 摘要: 为了提高CO_(2)跨临界热泵系统的性能,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将3种带膨胀机的CO_(2)跨临界循环,即单级膨胀机循环(SCE)、双级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TPCE)、双级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TSCE)与单级节流阀循环(BASE)进行了制热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变化时,TSCE循环的制热系数COP_(h)最大,分别比SCE和TPCE循环平均高出6.32%和10.01%;当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高于37 °C时,SCE循环的COP_(h)最大,低于37 °C时,TSCE性能最好;TPCE和TSCE循环在蒸发温度变化过程中,存在蒸发温度的最优值,对应对基础循环的提升程度ΔCOP最大,TPCE和TSCE循环的ΔCOP最大值分别为27.27%和15.21%;根据假设条件,进而得到了最优高压和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之间的关联式。
    • 杨玉麒; 张良; 焦兴蓉
    • 摘要: 自然工质CO 2作为制冷剂,替代氨和氟利昂在低温冷库制冷领域受到关注。针对现阶段CO 2制冷系统,其低蒸发温度范围内实验研究较少的问题,搭建了跨临界CO 2双级压缩两级节流制冷系统实验台,通过改变冷凝压力、低压级电子膨胀阀开度、室内温度,研究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当冷凝压力为8.5 MPa时,制冷系统性能变化明显,随着低压电子膨胀阀开度从50%变化至100%,系统的制冷量增幅17.89%,COP增幅9.7%。随着室内温度从-34°C变化至-20°C,系统的制冷量增幅44.28%,COP增幅33.33%。在低蒸发温度范围内,合理选取系统运行工况对提升系统性能有重要作用。
    • 岳江浩; 杨鑫; 杨世龙; 翟昊
    • 摘要: 空气源热泵可以通过运用较低的能耗,将空气中低品位热能转化提供给高温热源,而空气作为低温热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对环境的影响小,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节能装置。但是在一些冬季温度过低与夏季温度过高的地区,空气源热泵也存在着启动困难与能耗增加的问题。在本文根据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节能性进行介绍,再对极端温度天气空气源热泵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 王洪利; 朱治敏; 袁丁; 张超
    • 摘要: 针对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系统,建立了能量方程并编制了程序,对R134a、R410a和R1234yf热泵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性能COP、压缩机耗功和?损失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5°C时,R1234yf的制热COP可达到1.766,仅比R134a和R410a约低4%和2.9%,低压级压缩机耗功分别比R134a和R410a约低18%和20%;高压级压缩机耗功分别比R134a和R410a约低21%和22%.在一定程度上,R1234yf制冷剂可作为R134a和R410a的替代工质.
    • 岳江浩; 杨鑫; 杨世龙; 翟昊
    • 摘要: 空气源热泵可以通过运用较低的能耗,将空气中低品位热能转化提供给高温热源,而空气作为低温热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对环境的影响小,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节能装置.但是在一些冬季温度过低与夏季温度过高的地区,空气源热泵也存在着启动困难与能耗增加的问题.在本文根据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节能性进行介绍,再对极端温度天气空气源热泵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 杨俊兰; 白杨
    • 摘要: 为了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双级压缩机械过冷带回热器(简称"TSC+MS+RE")循环,将其与双级压缩机械过冷(简称"tSC+MS")循环、双级压缩带回热器(简称"tSC+RE")循环进行理论计算和性能比较,分析了蒸发温度、环境温度、过冷度、制冷剂流量和排气压力等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TSC+MS+RE循环的性能最好;在最佳过冷度下,TSC+MS+RE循环的COP比TSC+RE循环增加了33.3%,比TSC+MS循环增加了10.9%;TSC+MS+RE循环的最佳过冷度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缩机耗功比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对于TSC+MS+RE循环,增设回热器导致了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升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