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410A

R410A

R410A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会议论文2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制冷技术、发电技术、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暨推进HCFCs加速淘汰国际论坛、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等;R410A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国良、胡海涛、陶乐仁等。

R410A—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 占比:92.37%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7.63%

总计:367篇

R410A—发文趋势图

R410A

-研究学者

  • 丁国良
  • 胡海涛
  • 陶乐仁
  • 王芳
  • 邓斌
  • 高屹峰
  • 黄理浩
  • 邬志敏
  • 陈光明
  • 黄翔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永安; 孙浩迪
    • 摘要: 针对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运行特性及能量分析,采用常规[火用]分析方法计算了各组成部件及整个系统的[火用]损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分别增大高温级和低温级压缩机频率,系统的制冷量均增大,系统制冷系数COP均先增大后减小,低温蒸发器、低温压缩机和高温压缩机的[火用]损均较高,是系统薄弱部位所在。当高低温级压缩机频率高于200 Hz时,继续增大压缩机频率,[火用]损增加速率变大,[火用]效率降低,系统制冷系数COP开始下降。相比于高温级压缩机频率,低温级压缩机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大。
    • 张庆伦; 姚卉; 刘培冲; 于同山
    • 摘要: 针对当前热泵系统中广泛使用的R410A制冷剂面临被逐步淘汰问题,基于“直接灌注式”制冷剂替代技术,研发出新型环保三元替代物。经综合优化,三元替代物与R410A的饱和蒸气压曲线非常贴合;且在液相黏度、导热系数、定压比热容等物性方面,表现良好。进一步地,分别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对比模拟计算了系统理论循环性能。结果显示,替代物具有更大的循环性能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热量、更低的冷凝压力以及制冷循环量(削减约1/4)。因而,当量制冷量下的温室效应潜能值可比R410A低80%。
    • 张建国; 黄理浩
    • 摘要: 为了研究R410A制冷剂在1根光管和5根水平管内强化管冷凝换热特性,搭建一套集蒸发/冷凝于一体的水平单管换热实验台,研究变质量流速、变管型、变冷凝温度等参数对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环状流状态有利于强化传热;较大的螺旋角能够增大铜管内表面积和增加湍流效应,有利于强化传热;降低冷凝温度可以提高液相导热性能及降低气相粘度,增强湍流效应,有利于强化传热。
    • 杨乐乐; 陶乐仁; 黄理浩; 杨振斌; 刘德; 陶雪豹
    • 摘要: 在节能与环保双重压力下,研究高效换热器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向。实验利用单管换热装置,研究在不同工况下,R410A在1根光管和3根双侧强化螺纹管外的池沸腾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提高R410A饱和温度更利于换热;换热管EX1和TLC的总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82和1.74倍,EX1的总换热系数相比TLC提高5%,不同微肋结构中换热管EX1换热能力更好;在不同管径换热管中,EX2的水侧换热系数高于EX1,而EX1的制冷剂侧换热系数高于EX2;通过热阻分析可知,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制冷剂侧热阻是换热管强化的重点。
    • 石含; 郑文科; 姜益强; 王菲
    • 摘要: 补气增焓式空气源热泵因在低温环境下运行能效高的优势在我国寒冷地区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文实验研究了在环境温度为-12°C时,制冷剂充注量对额定制热量为130 kW的补气增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能效及运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由19 kg增至25 kg,压缩机吸气温度、压力分别在-13.7~-11.0°C与0.305~0.320 MPa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存在波动,排气压力缓慢增加5.6%,制热量及压缩机功率稳定增长,系统能效逐渐增加;充注量增至25 kg后,压缩机运行状态变差,排气温度增加11%,排气压力增加13.6%;充注量为26 kg时,系统COP达到峰值为2.12,相比充注量为19 kg时增加14.6%,随着充注量由26 kg增至28 kg,COP缓慢下降。
    • 杜启含; 杨永安; 赵瑞昌; 朱轶群; 张哲
    • 摘要: 通过搭建R410A/R410A复叠式热泵系统试验台对比了在改变高温级或低温级压缩机频率下热泵系统性能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压缩机频率由50 Hz增加到80 Hz,高温级压缩机频率改变时的最小复叠温差仍大于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改变时的最大复叠温差;在系统运行未达到最高COP时,增加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所带来COP的升高或降低在数值上明显大于增加高温级压缩机频率,且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改变时COP的峰值也明显高于改变高温级压缩机的频率;为了更好地研究低温压缩机频率对复叠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改变高温级或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时的COP曲线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OP达到峰值时,高温级压缩机的最佳频率为53 Hz,低温级压缩机的最佳频率随蒸发工况的降低而降低,压缩机的最佳频率只能使系统在该工况下达到最高COP,在最佳频率下运行的系统COP所能达到的峰值仍然由所处工况决定。
    • 刘振; 陈曦; 郑朴; 纪煜哲
    • 摘要: 为了优化热泵系统效率,主要采用编程计算,对以R32、R290以及R410A为工质的两级压缩热泵系统进行性能研究,对比了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中间温度和混合温度等对COP_(h)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冷却系统COP_(h)比完全冷却系统更高,在不同工况下存在不同的最佳中间温度,使得COP_(h)有最大值,R290和R410A的混合温度变化对系统COP_(h)影响较大。
    • 刘振; 陈曦; 郑朴; 纪煜哲
    • 摘要: 为了优化热泵系统效率,主要采用编程计算,对以R32、R290以及R410A为工质的两级压缩热泵系统进行性能研究,对比了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中间温度和混合温度等对COPh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冷却系统COPh比完全冷却系统更高,在不同工况下存在不同的最佳中间温度,使得COPh有最大值,R290和R410A的混合温度变化对系统COPh影响较大.
    • 周卓; 黄理浩; 陈建红; 陶乐仁; 黄嘉宇; 成简
    • 摘要: 对非共沸制冷剂R410A在一根水平光管和2根25.4 mm水平双侧强化管管外冷凝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分别研究在变入口水温和变水流量的条件下,制冷剂的管外冷凝换热特性.利用Wilson图解法和Wilson-Gnielinski法计算管外冷凝换热系数,并分析两种处理方法所得到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的差异,最后根据Nusselt管外关联式推出强化管管外冷凝换热关联式.试验研究表明:光管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随入口水温的升高而升高,而2根双侧强化管则与之相反;光管和强化管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都会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随着饱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双侧强化管EX1平均管外冷凝换热系数为光管的6.5倍,而EX2平均管外冷凝换热系数为光管的6.1倍,EX1的冷凝换热较EX2提升了6%.
    • 杜启含; 杨永安; 赵瑞昌; 朱轶群; 张哲
    • 摘要: 通过搭建R410A/R410A复叠式热泵系统试验台对比了在改变高温级或低温级压缩机频率下热泵系统性能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压缩机频率由50 Hz增加到80 Hz,高温级压缩机频率改变时的最小复叠温差仍大于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改变时的最大复叠温差;在系统运行未达到最高COP时,增加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所带来COP的升高或降低在数值上明显大于增加高温级压缩机频率,且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改变时COP的峰值也明显高于改变高温级压缩机的频率;为了更好地研究低温压缩机频率对复叠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改变高温级或低温级压缩机频率时的COP曲线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OP达到峰值时,高温级压缩机的最佳频率为53 Hz,低温级压缩机的最佳频率随蒸发工况的降低而降低,压缩机的最佳频率只能使系统在该工况下达到最高COP,在最佳频率下运行的系统COP所能达到的峰值仍然由所处工况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