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喷射器

喷射器

喷射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664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6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2905904篇;相关期刊359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低温工程、制冷技术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4年学术年会暨2014年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等;喷射器的相关文献由9294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内裕嗣、山田悦久、鱼剑琳等。

喷射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05904 占比:99.98%

总计:2906627篇

喷射器—发文趋势图

喷射器

-研究学者

  • 武内裕嗣
  • 山田悦久
  • 鱼剑琳
  • 押谷洋
  • 西岛春幸
  • 高野义昭
  • 陈光明
  • 范祥荣
  • 靳北彪
  • 晏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寅泰; 吴连冠; 祝贺
    • 摘要: 在建设模仿家庭室内长期落灰场景的尘埃室的过程中,使用管道进行微量灰尘的输送是一个技术难点,原因是采用固体料粉气力微量输送的装置容易被堵塞。三通管接头气固喷射器是采用三通管接头改造而得,该装置依赖空气输送微量灰料进入尘埃室,同时满足长时间运行不积灰堵塞的要求。对同一尺寸的三通管接头改造结构尺寸,并进行了尺寸优化实验分析,分析比较了不同比例截面积的引射管风量、负压(真空度)、引射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优化尺寸结果,即喷射口截面积与三通管截面积之比率为0.14~0.17(约为0.15左右)。这个优化结果可以使三通管接头气固喷射器输送灰尘的能力达到最优。同时,喷射器风量与负压最大。
    • 龙俊安; 宋霞; 施骏业; 陈江平
    • 摘要: 结合湍流射流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一个两相喷射器喷嘴距的设计方法:在给定引射流量下,当射流外边界的半径增长至混合段半径时,射流行进的距离为最优喷嘴距。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喷嘴距分别为3、5、7.5、10、15 mm时两相CO_(2)喷射器性能。结果表明:喷嘴距为5 mm时射流发展正好符合上述设计条件,此时喷射器升压性能最优,为0.69 MPa,相对15 mm时提升46.8%。对比引射腔内不同截面上的射流速度分布可知:当喷嘴距大于最优值时,引射腔内的射流外边界将超过混合段半径,一部分射流无法进入混合段,引射腔的壁面附近形成涡流区,导致射流动能耗散,升压性能下降;当喷嘴距小于最优值时,引射过程在混合段内完成,混合段有效长度减小,升压性能比最优时下降1.5%。根据射流速度分布特性,结合本文案例拟合了最优喷嘴距的关联式,预测结果与CFD相差4.2%,可用于优化设计时预估最优喷嘴距。
    • 张伟清(摘译)
    • 摘要: 美国技术许可商Lummus Technology公司宣布推出Micro-Jet^(TM) Flex FCC进料喷射器。据该公司称,该产品具有降低压降、减小液滴尺寸、加速进料汽化以及扩大FCC装置操作范围等许多优势。新的Micro-Jet Flex进料喷射器对原来的Micro-Jet Plus进料喷射器进行了性能改进,包括最佳角度、正确的出口速度,以及达到FCC装置最佳性能所必需的进料/催化剂接触时间。Lummus Technology公司炼油和天然气加工副总裁兼总经理Todd Vogt评论称:“炼油厂一直在寻找可提高性能且易于维护,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蚀和机械缺陷等操作问题的产品。
    • 韩冠恒; 刘方; 刘海龙
    • 摘要: 通过Fluent软件对CO_(2)工质在喷射器中的流动进行模拟,同时通过改变工作流体和引射流体的入口压力研究喷嘴临界截面直径对喷射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保持喷射器的基本工作参数不变,引射流体入口压力为一定值时,喷射器喷射系数随喷嘴临界截面直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当保持喷射器的基本工作参数不变,工作流体入口压力为一定值时,喷射器喷射系数随喷嘴临界截面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喷射器的基本工作参数保持稳定时,可以通过提高引射流体入口压力及工作流体入口压力2种方法提高喷射系数。
    • 戴劲
    • 摘要: 闪蒸汽提脱氨装置是制约上游催化剂制造单元连续运行的关键环保装置,可将污水氨氮含量由3000~5000mg/L处理到15mg/L以下,如果污水处理氨氮超标将迫使上游生产单元停工。因此,装置的日常运行监控以及出现问题后的原因排查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汽提脱氨装置出水超标事例的原因排查和处理,逐一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同类装置的稳定操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牛擎宇; 关欣; 宋子晔; 秦陶
    • 摘要: 利用自行搭建的跨临界CO_(2)热泵实验台对系统的整体热力性能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气冷器CO_(2)出口温度、蒸发温度对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SBC)制热系数(C_(oph))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SEC)对应的热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写系统循环程序,对系统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当改变工作流体压力、工作流体温度和蒸发温度等参数时,喷射系数、喷射器出口工质干度和C_(o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准确性高;在工作流体温度由31°C升高到38°C时,SEC的最大C_(oph)比SBC的最大C_(oph)高出24.8%;在蒸发温度由5°C升高到13°C的过程中,SEC的最大C_(oph)比SBC的最大C_(oph)高出28%,喷射器大大减少了CO_(2)工质在膨胀过程中所产生的节流损失,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 孙知晓; 姚海清; 张文科; 庄兆意; 孙文峰; 李文静; 满意
    • 摘要: 跨临界二氧化碳(CO_(2))制冷循环系统因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该系统的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介绍了CO_(2)制冷剂的环境优势与应用方式,阐述了跨临界CO_(2)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总结了现有系统的四种优化方案:在系统中增设回热器、利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在系统中增设喷射器和采用双级压缩循环方式,随后分析了各种方案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介绍了每种方案的现有研究内容。CO_(2)作为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制冷剂,对其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优化可有效的提升系统的制冷系数(COP),有利于充分发挥系统的节能环保优势,从而促进该类型系统的推广应用。
    • 殷旭东; 王辉涛; 王建军; 王钰璇; 陶金科
    • 摘要: 提出一种可实现制冷发电的双压抽气补气式功冷联供系统。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模型,基于MATLAB编写其性能仿真程序,在给定工况下可获得净输出功-23.154kW,系统制冷量-34.117kW,系统热效率为-19.46%,?效率为-35.6%,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喷射器、高低压蒸汽发生器、蒸发器、冷凝器以及透平五个部件的?损较高。在多工况运行条件下研究该系统性能,发现通过配置不同的发生温度和抽气率,系统可达到不同的制冷量和功量。对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发现,抽气率为-0.45,热效率和?效率达到最优。而系统的的经济性需结合其成本与输出功联合考虑。
    • 徐涛; 刘伟; 王照亮
    • 摘要: 针对高含硫气田天然气含湿含硫且井口压力不断降低的特点,利用高压气井的富余压力通过喷射器增压输送低压天然气。采用Fluent软件对喷射器内单相和气液两相含湿含硫天然气的沿程温度、压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ZahediⅠ对天然气喷射器内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了工作流体入口温度、含硫量、含湿量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工作流体入口温度增加,喷射器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范围减小,硫化氢含量越高,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范围越大,工作流体含水滴,喷射器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小于单相工质下的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进而提出了消除含湿含硫天然气喷射器内形成水合物的措施。
    • 冯小桃; 刘向农; 李鹏程; 毕笑维; 何睿祺; 刘如佳
    • 摘要: 考虑到实际气体在喷射器内流动的复杂多变性,文章基于CO_(2)实际气体的热物性,在临界圆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工作流体在临界圆处的速度分布,构建制冷系统中喷射器内部气体流动特性的喷射系数计算模型。基于实际气体改进的临界圆模型相较于传统的一维喷射器模型和临界圆模型更加精确,高压工况下误差波动小且更为稳定;在工作流体压力为7.460、7.475、7.555、7.710、7.760 MPa时,喷射系数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0.366 7、0.387 2、0.390 5、0.350 8、0.371 5,与实验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7.4%、8.3%、9.6%、9.2%,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