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系数
喷射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260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制冷技术、制冷与空调、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3年第二届全国蒸发及结晶技术大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喷射系数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陶乐仁、沈胜强、王金锋等。
喷射系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601篇
占比:99.79%
总计:62734篇
喷射系数
-研究学者
- 陶乐仁
- 沈胜强
- 王金锋
- 王永红
- 郑志皋
- 张琨
- 黄理浩
- 党睿
- 周三平
- 张博
- 曹家枞
- 李海军
- 杨志强
- 桑芝富
- 武心壮
- 韩磊
- 于文艳
- 何丽娟
- 刘益才
- 刘聿拯
- 孙小国
- 尚迎春
- 张少维
- 徐海涛
- 曹立宏
- 杨勇
- 王唯威
- 肖立川
- 肖难
- 董继先
- 袁益超
- 贾金钊
- 陈修娟
- 马昕霞
- 黄谦
- 刘圣春
- 刘孝弟
- 刘振利
- 刘治川
- 刘秋升
- 卢苇
- 唐黎明
- 宋力钊
- 张存民
- 张瀚月
- 曲晓萍
- 朱超群
- 李庆普
- 李文忠
- 李素芬
-
-
周三平;
卢雨含
-
-
摘要: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引射器的喷嘴距、混合室长度和喉管长度这3个轴向尺寸对喷射系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3个轴向尺寸的增大,喷射系数先逐渐增大再逐渐下降,其最佳值与索科洛夫经验公式算出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表明索科洛夫经验公式算出的轴向尺寸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
-
冯小桃;
刘向农;
李鹏程;
毕笑维;
何睿祺;
刘如佳
-
-
摘要:
考虑到实际气体在喷射器内流动的复杂多变性,文章基于CO_(2)实际气体的热物性,在临界圆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工作流体在临界圆处的速度分布,构建制冷系统中喷射器内部气体流动特性的喷射系数计算模型。基于实际气体改进的临界圆模型相较于传统的一维喷射器模型和临界圆模型更加精确,高压工况下误差波动小且更为稳定;在工作流体压力为7.460、7.475、7.555、7.710、7.760 MPa时,喷射系数理论计算数值分别为0.366 7、0.387 2、0.390 5、0.350 8、0.371 5,与实验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7.4%、8.3%、9.6%、9.2%,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
李欣;
龙新平;
程怀玉;
刘琦
-
-
摘要:
为了提高气体喷射器的设计效率,基于经典的气体动力学函数法并结合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模型,对喷射器结构尺寸计算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并利用VB.NET开发出一套气体喷射器设计软件.该软件由输入输出模块、参数计算模块、结构设计模块和性能曲线绘制模块等组成.本软件适用范围较广,不仅能对三种常见压缩比的同相气体喷射器进行设计计算,还考虑了气液及气固两种异相喷射器,大大丰富了软件的使用范围.软件界面简洁,操作方便,采用本软件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计算的准确性.
-
-
李垒;
李庆普
-
-
摘要: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喷射式制冷系统为载体对锅炉余热加以利用,并用试验方法对系统性能受运行变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喷射器内流体流动机制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系统最佳运行环境确定、喷射器结构的最优化设计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喷射系数和机械COP随发生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与喷嘴喉部内径呈负相关,与蒸发温度、喷射器喉部直径呈正相关;此外,当冷凝温度小于某一值时,喷射系数受冷凝温度的影响很小,而当冷凝温度超过某一值时,喷射系数急剧降低;喷射系数随混合段喉部与喷嘴喉部面积比AR的增加而增大,可从喷射器结构参数对流体流动机制的影响进行解释.
-
-
郑钧;
张师帅;
陈文昊;
罗陈杰
-
-
摘要:
为研究环形间隙对环形喷射器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以某小型环形喷射器为研究对象,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标准SST k-ω湍流模型,以喷射系数和引射气体量为性能指标,对不同环形间隙的喷射器在相同工作气体压力区间下内部流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环形间隙对喷射器性能及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形间隙的增大,喷射系数逐步降低,引射气体量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引射气体量对应的工作气体压力呈下降趋势,环形间隙为0.15 mm时引射气体量在各工况下相对较为稳定;环形间隙增大,喷射器内部低压区压力降低,引射气体核心速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稳,0.1~0.2 mm环形间隙能够使流场稳定分布,并保持较优的抽吸气体性能.
-
-
周三平;
张旭坤
-
-
摘要:
基于动力学函数的索科洛夫设计方法,只对横截面积进行了设计,轴向长度则基于经验数据得出.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空气喷射器的轴向尺寸进行了辅助设计,对喷射器的喷嘴距、混合室长度和喷嘴喉部长度等因素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喷射系数的影响,均为先逐渐增大再减小,喷射系数最大时的喷嘴距、混合室长度和喷嘴喉部长度,就是喷射器的最佳轴向尺寸.
-
-
孙月玲;
米大斌;
郭江龙;
刘秋升;
米翠丽
-
-
摘要:
蒸汽喷射器敏感度分析研究可以找出提高喷射系数准确度的关键因素,明确准确度控制重点,为修正影响因素以准确计算喷射系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驱动蒸汽11.7MPa/500°C、引射蒸汽3.2MPa/420°C为例,进行蒸汽喷射器喷射系数敏感度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喷射系数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驱动蒸汽压力、引射蒸汽压力、混合蒸汽压力更为敏感,并且混合蒸汽压力的敏感度的影响最为突出。
-
-
-
徐慧强;
王景富;
张东洋;
陈玉翔
-
-
摘要:
为最大程度提高热压机的喷射系数,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热压机内蒸汽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热压机各主要结构参数改变对热压机喷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嘴喉部及出口直径、喷嘴距、接收室收缩角、混合室长度及直径均存在某一最佳区间,能够通过改变流场中激波规模、蒸汽流速以及能量损失大小,使热压机的喷射系数达到最大.
-
-
张瀚月;
罗浩;
刘荔;
赵宇
-
-
摘要:
基于CFD模型计算和喷射式系统实验设备,对喷射器结构参数工况条件对喷射系数ER和机械COP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喷射系数ER和机械COP均随喷嘴喉部直径Dn引射器喉部直径De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Dn=5 mmDe=17 mm时,两者达到最大值;喷射系数ER和机械COP同样均随发生温度的升高呈现先急剧升高后缓慢减小的变化趋势,当Tgen=72°C时,两者取最大值;Tcon40°C时,喷射系数ER急剧下降;机械COP随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Tcon=40°C时得最大值.
-
-
-
张少峰
- 《2013年第二届全国蒸发及结晶技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设计新型三喷嘴蒸汽喷射器,借助STAR-CCM+软件对热泵蒸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蒸汽喷射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考察了工作蒸汽对三喷嘴蒸汽喷射器的工作状态及内部流场状态的影响,并与经典单喷嘴蒸汽喷射器对比,发现在一定工作蒸汽压力变化范围内,三喷嘴工作状态更稳定,且混合流体可以更快混合均匀,适用于压力波动的操作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缩短喉管的三喷嘴蒸汽喷射器仍可以正常工作,显示了其优越性;对于三喷嘴蒸汽喷射器,等面积的设计原则为最佳设计方法;增加喷嘴个数,发现三喷嘴与四喷嘴喷射器的喷射系数较高,过多的喷嘴数将导致工作性能下降.
-
-
-
-
-
-
-
杨勇;
李鹏;
沈胜强;
李熠桥;
牟兴森;
张琨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喷射器是依靠流体间的相互混合、撞击、摩擦来传递能量的,其内部的流动过程非常复杂,存在超音速流动、湍流、卷吸混合等极为复杂的流动现象.流体在超音速流动中强烈的可压缩性,会表现出与亚音速许多不同的特征,尤其压缩波或膨胀波的出现,对于流动参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数值模拟了喷射器内部的复杂流动情况,数值刻画了喷射器内超音速喷嘴处的激波特性,并捕获到蒸汽喷射器扩压室内压缩激波诱发的壅塞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喷射器内的激波效应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
-
-
杨勇;
李鹏;
沈胜强;
李熠桥;
牟兴森;
张琨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喷射器是依靠流体间的相互混合、撞击、摩擦来传递能量的,其内部的流动过程非常复杂,存在超音速流动、湍流、卷吸混合等极为复杂的流动现象.流体在超音速流动中强烈的可压缩性,会表现出与亚音速许多不同的特征,尤其压缩波或膨胀波的出现,对于流动参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数值模拟了喷射器内部的复杂流动情况,数值刻画了喷射器内超音速喷嘴处的激波特性,并捕获到蒸汽喷射器扩压室内压缩激波诱发的壅塞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喷射器内的激波效应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
-
-
杨勇;
李鹏;
沈胜强;
李熠桥;
牟兴森;
张琨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喷射器是依靠流体间的相互混合、撞击、摩擦来传递能量的,其内部的流动过程非常复杂,存在超音速流动、湍流、卷吸混合等极为复杂的流动现象.流体在超音速流动中强烈的可压缩性,会表现出与亚音速许多不同的特征,尤其压缩波或膨胀波的出现,对于流动参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数值模拟了喷射器内部的复杂流动情况,数值刻画了喷射器内超音速喷嘴处的激波特性,并捕获到蒸汽喷射器扩压室内压缩激波诱发的壅塞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喷射器内的激波效应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