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用)

(火用)

(火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71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2442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信息、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等;(火用)的相关文献由2129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军妹、潘叶江、不公告发明人等。

(火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1.88%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2442 占比:97.88%

总计:12711篇

(火用)—发文趋势图

(火用)

-研究学者

  • 郑军妹
  • 潘叶江
  • 不公告发明人
  • 茅忠群
  • 张炳卫
  • 徐强
  • 诸永定
  • 程永超
  • 王勇
  • 唐松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娄晓歌; 王馨; 司鹏飞; 戎向阳
    • 摘要: 太阳能供暖系统中的固定容积单水箱蓄热系统,在太阳能波动供给和建筑热负荷波动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及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为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本文对二级水箱温度分层变容积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建立了MATLAB数学模型,包括集热循环、充热循环、取热循环和供热循环四部分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并运用Trnsys进行了模型验证。提出了在某时间段内,实际参与充热、取热或同时充热与取热的水箱体积为有效蓄热体积的概念。定义了集热比、有效蓄热体积平均温度、水箱热量取充比和热损比等参数对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太阳能供暖固定容积单水箱温度分层蓄热系统相比,在整个供暖季,二级水箱变容积蓄热系统的热损失减少了17.2%,取充比增加了6.3%,[火用]效率提高了6.6%,辅热能耗减少了9.5%;在供暖初期,二级水箱变容积蓄热系统的水箱温度响应时间缩短了54.9%,可更灵活快速地用于供热。二级水箱变容积蓄热系统有利于调节供暖季不同时期的供需匹配,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可进一步为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
    • 陈矞; 张普洋
    • 摘要: 通过能量及[火用]对比分析探究了使用制冷剂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时,使用三种气液热交换器布置方式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的提升情况。结果显示,三种气液热交换器布置形式都可提高系统性能,其中高/低压级支路都布置气液热交换器对系统性能提升最多,COP可提升5.77%,[火用]效率可提升5.78%;其次为仅高压级支路布置气液热交换器时,COP可提升4.84%,[火用]效率提升4.85%;仅低压级支路布置气液热交换器时,系统COP和[火用]效率提升最少,分别可提升3.67%、3.65%。
    • 王钰璇; 王辉涛; 殷旭东
    • 摘要: 基于双蒸发压力ORC和压缩式制冷,有机的耦合成以烟气余热驱动的冷电联供系统。根据制冷剂的热力性能,优选非共沸混合物工质对R245fa/R141b为系统循环工质,利用Matlab建立系统系统及各部件热力学模型,并调用Refprop对其性能进行模拟,可得该系统的发电量为2.86kW,制冷量为5.057 kW,对应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29.38%和50.36%。同时为了解系统的能源流失走向对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其中高压发生器、供电透平和冷凝器的[火用]损比较大,分别占比45.15%、18.44%和17.56%,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指导了方向。同时根据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火用]损占比,对气液分离器的干度、高低压发生器出口温度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进行研究,发现干度协同调整高低压发生器出口温度和冷凝温度可以得到一定的输出功率,同时保证较好的系统性能。
    • 孔令广
    • 摘要: 液化天然气(LNG)气化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冷能利用价值,高效利用LNG冷能是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举措。介绍LNG冷能利用原理和现阶段冷能安全发电技术,通过分析国内外LNG冷能发电现状,指出我国LNG冷能发电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LNG冷能利用产业链与接收站同步规划以及合理利用LNG冷能提高发电效率的解决方案。
    • 陈思超; 唐芳; 刘阳平
    • 摘要: 针对燃气储配站的特性,基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了一套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以某燃气储配站为对象,匹配负荷需求,对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设备进行了选型,并对该系统的节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在储配站内根据负荷特点配套差压发电和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联合系统,可有效提高整个储配站的能源利用效率,系统节能率较高,能效指标先进,节能效果较好,可为储配站内建设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梁坤峰; 冯长振; 王莫然; 董彬; 王林; 刘瑞见
    • 摘要: 针对非共沸工质非线性复杂相变传热过程,基于高级(火用)分析方法,推导出表征热泵系统性能的评估指标模型——温度匹配度(TMD),探讨了非共沸工质与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匹配特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选用了三组不同温度滑移程度的非共沸工质(M1、M2、M3)为对象,探究了 TMD与换热夹点、系统COP、(火用)效率η以及换热器实际(火用)损占比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MD越小,换热流体间的温度匹配越好,系统COP、(火用)效率越大,换热器实际(火用)损占比越小,反之亦然;且当TMD最小时换热器内夹点总是出现在饱和气态点处.
    • 崔运浩; 乔建新; 王晓涛; 宋斌; 阳朝辉; 戴巍; 李海冰
    • 摘要: 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具有环保、制冷温区广、制冷量易控等优势.针对一台普冷温区小型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分别使用层叠丝网和卷绕丝网作为回热器,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的制冷特征.其中,当使用层叠丝网时,制冷机在235 K制冷温度、100 W制冷量下,制冷系数为0.94,在200 K制冷温度、80 W制冷量下,制冷系数为0.49;当使用卷绕丝网时,制冷机在235 K制冷温度、100 W制冷量下,制冷系数为0.8,在200 K制冷温度、55 W制冷量下,制冷系数为0.32.最后对各部件损失进行理论分析,为后期优化提供方向.
    • 杜加磊; 翟持; 朱远蹠; 谢德龙; 梅毅
    • 摘要: 工业节能是碳减排的首要措施,热法磷酸生产过程每燃烧1t黄磷释放出的反应热高达26289 MJ,占黄磷总能耗的25%.本文应用Aspen Plus软件,基于有效能的分析方法,对热法磷酸生产过程不同的热能回收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现有热法磷酸热能回收工艺为基础,燃磷塔副产蒸汽压力由1.0 MPa提升至2.5 MPa,热量回收效率由46.29%提升至62.42%,系统的(火用)效率由26.22%提升至34.95%;进一步通过用水化塔循环酸加热进入燃磷塔的加压水,系统的热回收效率提升至87.08%,(火用)效率提升至46.59%,实现了热法磷酸热能的全回收利用.空气过剩系数的灵敏度分析表明,在保证黄磷充分氧化反应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空气过剩系数有利于热回收效率和(火用)效率的提升.
    • 刘正东; 坝吉贵; 姜威
    • 摘要: 硫酸装置经汽轮发电和推动风机后的背压蒸汽与低温位锅炉产生的蒸汽合并后送到磷酸装置使用,但其蒸汽压力和温度均超过了石墨换热器蒸汽的使用参数,故需调节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蒸汽的(火用)损失过大.改用汽轮机做功来调节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从而把蒸汽减温减压过程中的(火用)损失用于做功发电,提升蒸汽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 李京卫; 唐志伟; 王昊
    • 摘要: 基于当前对KAl(SO4)2·12H2O蓄热性能研究较少且很少有蓄热装置应用KAl(SO4)2·12H2O作为相变蓄热材料的问题.对KAl(SO4)2·12H2O的制备和蓄热性能进行了总结以及热力学性能分析,得出环境温度及初始温度对相变材料(火用)效率影响较小,终止温度对(火用)效率影响较大;当初始温度为328K,环境温度288K时,最佳终止温度为370K.同时,针对KAl(SO4)2·12H2O应用于移动蓄热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液相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本文研究表明KAl(SO4)2·12H2O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低温蓄热材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