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531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8篇、会议论文632篇、专利文献37724篇;相关期刊91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节能、能源研究与利用等; 相关会议241种,包括2009年度热电联产学术交流会、2007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大会暨热电联产学术交流会、第四届海峡两岸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等;热电联产的相关文献由80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铭、钟史明、付林等。

热电联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8 占比:6.98%

会议论文>

论文:632 占比:1.53%

专利文献>

论文:37724 占比:91.49%

总计:41234篇

热电联产—发文趋势图

热电联产

-研究学者

  • 王振铭
  • 钟史明
  • 付林
  • 吴锴
  • 龙虹毓
  • 高新勇
  • 郑立军
  • 严俊杰
  • 刘明
  • 江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洋
    • 摘要: 针对方正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工艺及取用水过程进行了节水分析,制定节水措施方案、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及时更新工艺技术等节水保障措施,从而达到节水效果。
    • 郝鹏伟
    • 摘要: 在100%负荷和75%负荷工况下,调整锅炉运行氧量、锅炉配风方式,再进行一次风压试验,可获得锅炉经济运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锅炉燃烧调整得到了优化,锅炉效率也提高了。运行实践表明,掌握锅炉燃烧的最佳运行方式和各种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对于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
    • 单晶晶; 康在龙
    • 摘要: 鉴于高可靠性地关断阀门对供热管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提出提高阀门持久关断能力的技术策略。通过技术手段改善管网内循环水水质,采用双向高弹性金属密封球阀和碟阀改善阀门构造、增加管网冲洗频次、增加循环水化学剂、强化电化学阴极保护等物理及化学技术手段,提高阀门的关断可靠性,保障供热蒸汽管网安全运行,减少管线运行故障及隐患。
    • 李志龙; 陈小琛; 翟黎明; 孙卫锋; 杨灿丽; 汪枫
    • 摘要: 某热电公司电厂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充分利用电厂余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热电厂一期进行再次供热改造以提升余热利用率。在改造过程中,基于对汽汽换热器相关系统(如高压供热系统、中压供热系统、疏水系统与减温水系统等)的概况,采用能量匹配及热平衡分析方法,为汽汽换热器投退逻辑控制系统提供理论分析及依据。经过实际改造后的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汽汽换热器投退逻辑控制系统的改造可以实现高效高参数供热的梯级利用,循环热效率、余热利用率的大幅提升,并且提升了系统自动化水平,实现设备量化管理,提高设备运维水平,以及精准控制系统暖投温度,为热电公司设备的稳定运行或再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 王洋; 马汀山; 吕凯; 田忠玉; 俞骏; 石慧; 杨凯旋; 刘明
    • 摘要: 为分析供热机组的真实供热能耗,建立了以相同发电量凝汽机组为参比状态的供热机组能耗分析方法——参比机组法,获得了该方法与热量法、(火用)方法供热能耗计算结果的定量差异,进而采用参比机组法,分析了热网循环水泵驱动方式对机组供热能耗的影响。研究发现:热负荷或电负荷固定时,热量法计算的供热煤耗率较参比机组法高,(火用)方法计算的供热煤耗率与参比机组法较为接近,差值在–1.61~4.21 kg/GJ。当综合评估供热煤耗、电耗的总量时,热网循环泵采用汽泵供热机组的总煤耗量比采用电泵供热机组低0.23~0.32 t/h,汽泵供热机组供热煤耗率低于电泵供热机组。
    • 摘要: 经过久吾高科、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原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等三方联合攻关,结合光热储能、光伏发电、热电联产、微电网调控、盐田规划、尾库设计、吸附提锂、膜分离集成、多效蒸发、能效智能调峰等技术,研发成功了零水耗盐湖提锂技术解决方案.其优势在于采用了久吾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吸附剂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吸附过程淡水的消耗量,从而减少了系统内废水的产生;通过多效蒸发制淡水技术。
    • 唐树芳; 王丰吉; 唐郭安; 王伟
    • 摘要: 新能源供电方式的快速发展对热电联产机组提出了更高的灵活性调峰要求,因此深入研究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运行方式,解决供热负荷与发电负荷的直接矛盾迫在眉睫。文章以某200 MW供热式汽轮机发电机组供暖改造为例,对新型凝抽背供热改造技术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了供暖改造技术的热负荷供给能力、灵活调峰能力,论证了技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我国火电灵活性改造提供参考。
    • 王祖林; 梁占伟; 张磊; 乔加飞; 王顺森
    • 摘要: 热电联产机组多种新型高效供热技术耦合供热是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耦合供热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热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的能效评价方法,计算了纯凝工况、抽汽供热工况、耦合供热工况的热效率、热指数、供电煤耗及供热煤耗。结果表明:基于热量分析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热效率高19.59百分点、热指数高2.61百分点、供电煤耗低76.23 g/(k W·h);基于[火用]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耦合供热方式比抽汽供热的[火用]效率高3.61百分点、[火用]指数高0.60百分点、供电煤耗降低21.62 g/(kW·h)、供热煤耗降低0.09 kg/GJ;基于[火用]分析法得到的抽汽供热的供电煤耗反而比纯凝工况的供电煤耗高;通过对抽汽供热的抽汽工况对比得到全厂最大供电量工况。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供热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 张承虎; 林己又; 谭羽非
    • 摘要: 为解决传统中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循环热效率低、冷凝热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有机朗肯循环与喷射式热泵联合循环系统结构。通过并联布置热机子循环与热泵子循环,并增设外部换热器,可回收全部冷凝热量用于制备辐射采暖水,同时系统输出的热电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建立了系统能量分析模型和?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联合循环与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性能。研究了部件?损失与系统?流特性,并分析了工质流量比和蒸发温度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联合循环热回收效率和?效率比有机朗肯循环分别提高了60.83%和30.76%。?损失最大的两个部件分别是发生器和外部换热器,造成外部换热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内部传热温差较高。工质流量比对系统热力性能影响显著,当蒸发温度低于25.2°C时,工质流量比的可调节范围最大。本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中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研发提供指导。
    • 陶飞跃; 王焕然; 李瑞雄; 赵静; 葛刚强; 贺新; 陈昊
    • 摘要: 为提升光电出力特性及灵活性,构建光储协同系统成为改善光电可调度性与减少弃光的主流趋势。本文基于光伏电场运营环境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夜间环境冷量再冷的二氧化碳储能热电联产系统,重点分析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系统性能随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系统单独工作模式下,增大蓄冷回热器最小温差、夜间环境温度和低压罐压力会导致系统性能降低,而增大高压罐压力和膨胀机进口温度会提升系统性能;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泵系统联合工作模式下,系统设计工况下的电电效率、(火用)效率和循环效率分别为71.4%、57.4%和87.1%,储能密度为17.2 kW·h/m^(3),太阳能保证率比太阳能集热系统单独工作时下降了35.6%,蓄冷回热器、一级再热器等换热设备(火用)损较大,是系统优化的关键部件;热泵系统参与工作的模式下,热泵蒸发温度和冷凝器热水出口温度的变化对电电效率影响较大,对(火用)效率影响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