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能源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347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7篇、会议论文208篇、专利文献2497407篇;相关期刊679种,包括能源与环境、上海节能、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123种,包括2011第五届中国热电行业发展论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2011年度热电联产学术交流会、第四届海峡两岸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等;分布式能源的相关文献由6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宇昊、裴玮、张钟平等。
分布式能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97407篇
占比:99.91%
总计:2499622篇
分布式能源
-研究学者
- 周宇昊
- 裴玮
- 张钟平
- 邓卫
- 华贲
- 王振铭
- 张海珍
- 刘丽丽
- 阮慧锋
- 王世朋
- 王勇
- 韩晓平
- 李猛
- 姚伟君
- 毕海洋
- 张爱平
- 谢玉荣
- 印佳敏
- 徐静静
- 黄长华
- 孔力
- 郑文广
- 阮炯明
- 江婷
- 刘心喜
- 李鹏
- 柯冬冬
- 雷金勇
- 宋洪涛
- 赵大周
- 袁长春
- 陈曈
- 张涛
- 曹良
- 李科
- 杨曦
- 田兵
- 胡永锋
- 袁智勇
- 郭甲生
- 陈斌
- 刘伟
- 唐继旭
- 宋胜男
- 张丹
- 沙励
- 熊飘洋
- 胡广
- 胡飞
- 葛兴凯
-
-
袁兴宇;
张涛;
苏适
-
-
摘要:
本文针对冷热电联供系统(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中存在的用户负荷、天然气价格和下网电价等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一种兼顾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并使用基于密度峰值的无监督聚类(Density Peak Clustering,DPC)算法解决了随机样本削减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果探究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运行性能以及最佳运行方式的影响,探究在最佳运行方式下,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系统配置优化结果的规律。
-
-
杨秀;
胡晓龙;
孙改平;
方陈;
田英杰;
杜楠楠
-
-
摘要:
为促进楼宇节能,实现不同楼宇内分布式能源的协调控制管理,首先搭建包含风电、光伏、储能设备、电动汽车以及柔性负荷的楼宇虚拟电厂框架,并阐述虚拟电厂内能量与信息的流向;然后,构建楼宇虚拟电厂的协调优化调度模型,以净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并考虑不同楼宇间电能的优化共享;最后,以一个包含居民楼、商业楼、办公楼的楼宇虚拟电厂为例,针对不构建虚拟电厂、楼宇虚拟电厂调度楼宇内各单元、楼宇虚拟电厂调度楼宇内各单元及楼宇间电能共享3种场景进行分析,对比3种场景下的调度结果以验证上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楼宇内以及不同楼宇间电能的协调优化,有效地改善了虚拟电厂的经济性和负荷情况。
-
-
吴韬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界人士十分重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经济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调控性能好、削峰填谷、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高的重视。浙江天然气资源丰富,城市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天然气分布式电源具有突出优势。基于此,文章从对国内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浙江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综合效益,对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浙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更好发展的策略建议。
-
-
-
-
潘冯超;
刘勤明;
叶春明;
刘文溢
-
-
摘要:
针对分布式能源供应链的配置问题,提出了改进人工萤火虫算法,结合云计算技术解决该配置问题。首先,以人工萤火虫算法的决策域半径为切入点,改进人工萤火虫算法的决策域半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人工萤火虫算法寻优不稳定、算法精度低、后期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其次,全面采集系统信息,考虑各云处理中心各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建立基于改进人工萤火虫算法的分布式能源供应链配置需求侧均衡模型,以达到云计算环境下能源供应链中的配置均衡目标;最后,仿真分析表明,改进人工萤火虫算法可以更快、更稳定、更均衡地处理系统中的任务,优化分布式能源供应链配置。
-
-
李彪铭;
孔令令
-
-
摘要:
分布式能源系统(DES)不但可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比例,同时还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双碳”背景下,合理进行DES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可有效解决能源获取问题,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促进达到碳排放达峰、碳中和“双碳”发展目标。
-
-
王海群;
费斐;
陈凯玲
-
-
摘要:
为提高虚拟电厂中分布式能源调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针对传统中心化调度方案存在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问题,提出基于能源区块链的虚拟电厂分布式调度策略。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能源互联网系统中,形成能源区块链网络进而实现虚拟电厂分布式调度。通过利用等耗量微增率准则,达到虚拟电厂电能调度最优化的目的。利用区块链中的PBFT共识算法,每一个分布式能源节点拥有全网的完整关键数据,在负荷出现波动时,各个节点计算各自机组的新功率,并将更新后的数值上链进行共识,实现机组间合理分配新的负荷。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可信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虚拟电厂中DERs的经济最优化调度,为未来虚拟电厂的运行模式提供了一种可信的参考方案。
-
-
董燕;
杨俊林;
朱永胜;
李秋燕;
陈斌;
聂彩静
-
-
摘要:
随着多种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化接入,其固有的随机特性及多方利益冲突问题给电力系统调度决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深度融合鲁棒优化与零和博弈机制,分别将大自然与电力调度人员作为博弈参与方,提出了一种考虑调度人员与大自然博弈的电力系统鲁棒调度协同规划方法。其中,针对电动汽车移动与储能属性耦合的不确定性,将其交通行为进行集群化处理。进而基于电动汽车、风电、火电机组的出力及运行费用特性,建立含多种能源形式的min-max调度博弈模型,并采用两阶段松弛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调度模型及相关调度策略在不依赖准确风电预测的同时,能实现风、车等能源的协同增效经济运行,为解决不确定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优化决策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
杨海涛;
江晶晶;
赵敏;
赵锋;
窦真兰
-
-
摘要:
本文以上海世博园区B片区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有运行策略在夏季和冬季典型工况下的运行效果。首先,针对现有运行策略的不足,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PC)滚动优化方法构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其次,考虑冷、热、电负荷及可再生能源的实时特性,在滚动优化过程中引入动态调整模型,用于对调度策略的实时调节;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于该区域综合能源中心,对现有机组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通过运行优化,该园区B片区夏冬两季累积收益分别提高了27.4%和15.6%。
-
-
-
-
陈峰
- 《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随着中国技术、经济各方面的迅猛发展,能源与电网相应承载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能源分布、电力调配、防灾能力、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由于靠近用户侧直接供能且便于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相应提出了具备灵活性、高效性和智能化等特征的智能微网的概念.智能微网的提出旨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能源无缝接入和并网运行时的主要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能量管理功能,有效降低系统的调度难度,并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能力.
-
-
王航;
李峰;
张刚;
张巍;
郑望;
周勇;
刘金
- 《第十一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陕鼓分布式能源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陕鼓EAOC项目团队在分布式能源战略思维指引下,结合双加压硝酸装置,从"安全、环保、节能及智能化"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开发了依靠装置余热驱动的空压机降温脱湿专利方案、硝酸工艺换热网络优化方案、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方案、四合一机组节能优化等多项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升硝酸装置运行经济性。
-
-
李功新;
陈俊桦;
江修波
-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清洁能源并入配电网,可采用先进电网技术将分布式能源集成为微电网后接入至主动配电网,从而使电网运营在最佳模式.在对主动配电网以及微电网相关概念加以叙述的基础上,首先从并入至主动配电网的微电网结构、规划设计和控制方式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微电网技术是如何应用于主动配电网的,随后全方位分析了微电网并入主动配电网后给电网可靠性、电能质量以及管理、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层面带来的效用,最后探讨了该技术未来在主动配电网领域中的应用.
-
-
-
-
黄捷
- 《2017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介绍了天然气发电"十三五"规划,提高燃气发电比重,鼓励发展燃气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至2020年,国内天然气供应充足,供过于求.GE燃机满足不同高耗能行业的热电冷需求,GE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区域式热电联供用能需求,并总结了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优势,同类产品业绩最多, 3-10分钟快速启动,快速、灵活负荷调节,部分负荷安全、高效,适合无限次启停,启停不损伤寿命等。
-
-
吕伟龙;
王瑞琪;
李超英;
李笋;
赵金勇;
李晓博
-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分布式能源大量、多点接入配电网,导致局部孤岛问题日益严重,给配电网运行安全和检修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对此本文研宄了一种主被动检测结合的配电网反孤岛装置,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主动反孤岛装置可向配电网发出无功电流扰动,快速改变配电网上孤岛运行频率,配合用户侧安装的被动检测隔离装置,采用基于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FFT)的频率检测技术准确检测配电网侧频率偏移,超限后自动跳开并网开关,隔离用户和配电网,不再完全依赖质量不一的并网逆变器.既能确保检修时配电网无孤岛存在,保障检修人员安全,又不影响用户自组网的自发自用.理论仿真和模拟平台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主被动检测结合的理论方法有效性和配电网反孤岛装置有较强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