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质流

物质流

物质流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1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87291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求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代经济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等;物质流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代涛、肖序、张仁祥等。

物质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7291 占比:99.80%

总计:187662篇

物质流—发文趋势图

物质流

-研究学者

  • 代涛
  • 肖序
  • 张仁祥
  • 晓吾
  • 李强峰
  • 王建军
  • 王青
  • 申国明
  • 蔡九菊
  • 顾晓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新光; 季瑞超; 闫若璞; 王贺国
    • 摘要: 为了探索建立钢铁行业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指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料库存的准确预测,基于冶金流程工程理论,分析了钢铁制造流程中的物质流程,论证了BP神经网络算法对物质流模型模拟运算的可行性,并构建了算法模型。为使算法得到训练,初步形成运算能力,以高炉生产节点为研究对象,根据2座高炉15天的生产记录和管理规定,确定了隐含层与输出层的权值与阀值,进而初步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对库存管理的算法模型,为实现生产组织职能指挥奠定了基础。
    • 张汉隆
    •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如何实现钢铁行业碳减排是一项迫切且巨大的系统工程。目前钢铁生产中以传统的长流程生产工艺为主,该生产工艺具有成熟度高和成本低的优势,但碳排放量较大。通过工艺流程划分,物质流、碳素流的分析,构建了长流程碳排放数字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各工艺流程的碳排放情况,并结合钢铁行业的低碳技术,在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等约束的条件下,构建了钢铁行业长流程生产工艺优化模型,为推进长流程生产工艺实现减碳提质提供了可参考的优化方案。
    • 宋永莲
    • 摘要: 基于正交试验和沿程水质检测,优化倒置A2/O处理低C/N污水工艺参数,分析各单元沿程物质流情况。结果表明,工艺参数优化:水力停留时间10h,回流比200%,污泥龄14d;缺氧池和厌氧池对COD去除量的贡献率为65.0%,好氧池对TP去除量的贡献率为79.3%,缺氧池对TN的去除量的贡献率为12.4%,缺氧池和好氧池对氨氮转化量的贡献率为75.4%。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厂日常参数调控和优化提供实验室依据。
    • 宗涵; 蒋朝哲; 徐芳; 范新库; 吴文凯
    • 摘要: 针对钢厂对物质流导航和高效直观地展示物质流数据的需求,首先,研究了钢厂物质流特征,对钢厂物质流进行了划分;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质流对钢厂导航和可视化分析任务和需求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起止点数据可视化,研究了2种物质流的时空模式、路径导航需求和可视化表征方式;最后,对物质流可视分析的应用和发展做出展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张小标; 逯非; 杨红强; 欧阳志云
    • 摘要: 回顾国内外近30余年关于森林伐后碳减排路径的研究动态与趋势,为我国开展关联研究以及利用伐后碳减排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回顾总结国内外主要伐后碳减排路径类型,并针对其路径实现的核心内容——木质林产品生命周期物质流和替代减排类型,分别分析了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动态,深入归纳各国生命周期物质流研究特征以及各替代类型的替代系数,剖析展望未来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国内外学术界近30年先后形成了伐后阶段木质林产品碳储、木质林产品替代减排、综合考虑伐前伐后的森林管理策略优化3类主要减排路径,其中木质林产品替代减排在2015年后成为前沿问题,并引发综合考虑伐前伐后森林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2)发达国家对本国内部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物质流分析已较为完善,发展中国家则存在较大薄弱,在基于IPCC第三层级方法建模方面极为欠缺,但国内外研究均欠缺对涉及贸易流动的物质流的系统分析,严重限制生命周期上下游国家的整合和全球层面的林业碳减排能力提升;3)全球替代减排关联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既有文献中的主要替代减排类型及其平均替代系数包括建筑类用途的替代系数为1.32 t·t^(-1)(n=50),能源用途的替代系数为0.70 t·t^(-1)(n=40),家具的替代系数为1.03 t·t^(-1)(n=21),其他产品的替代系数为1.13 t·t^(-1)(n=8),不区分产品类型的材料替代的平均替代系数为1.13 t·t^(-1)(n=37),但各研究的替代系数差异较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木质林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应主动深化木质林产品的生命周期物质流建模分析,实现从IPCC第二层级方法向第三层级方法的跨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高质量研究样本;其次,涉及贸易流动的物质流研究是当前伐后碳减排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给我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国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契机;最后,替代减排研究仍然具备较强的研究空间,尤其主观性较强的基本假设和情景设置导致数据可靠性受到质疑,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 张亚连; 杨芷菁; 刘巧
    • 摘要: 废弃物产出所造成的环境损害是传统绩效评价所无法反映的,其评价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碳绩效的发展历程、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动态做了梳理.此外,通过分析含碳原料在生产工序中的流动,将资源价值流方法应用于企业碳绩效评价中,试图以此促进我国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纵深发展.
    • 张亚连; 杨芷菁; 刘巧
    • 摘要: 废弃物产出所造成的环境损害是传统绩效评价所无法反映的,其评价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碳绩效的发展历程、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动态做了梳理。此外,通过分析含碳原料在生产工序中的流动,将资源价值流方法应用于企业碳绩效评价中,试图以此促进我国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纵深发展。
    • 尹丽
    • 摘要: 十九大在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应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中国当下的环境生态治理及长效管理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国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体系缺乏系统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实施范围有限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不完善、政府投资不到位、缺乏规范的交易平台等.针对当下的现状,可以采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法规、拓宽生态补偿融资的渠道、扩大生态补偿范围等措施,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生态机制的建设工作.
    • 李光耀; 孙振文; 王萍; 胡灿; 周正; 郑继利; 朱军
    • 摘要: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等特性,其事故往往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环境危害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通过对现有危险化学品事故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主要为爆炸火灾,危险化学品生产环节发生事故的人员伤亡情况比较严重,事故原因分析多是从人员违规违章等非物质因素角度出发,缺乏具体物质因素信息研究.从物证调查角度来讲,最关注的是具体物质的取证与鉴定,课题组构建了以物质信息为基础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框架体系,并从高频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挖掘分析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环节物质流挖掘分析两个方向对数据库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实现"危化品事故-物质信息(危险物质、物质流)-物证鉴定"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物证调查工作提供信息研判参考.
    • 陈海; 刘良平; 文红
    • 摘要: 根据某公司炼焦工艺的运行实际数据,分析了其物质流及能量流.采用多项余热余能回收技术后,结合投产后的运行情况,分析了炼焦工艺能量流的变化,并经过节能减排核算后得到,年节约42600 tce,CO2、SO2、NOx、烟尘减排量分别为109340、85.2、167.1、426 t/a.炼焦工艺配置各种余热余能回收系统,不仅能有效回收原本耗散掉的物质显热,还能大幅度降低工艺污染物排放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