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NG接收站

LNG接收站

LNG接收站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9482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国际石油经济、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中国天然气(含煤层气/煤制天然气)产业及系统管网建设发展论坛、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2008石油和化工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等;LNG接收站的相关文献由1603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子航、仇德朋、单彤文等。

LNG接收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9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9482 占比:99.40%

总计:150386篇

LNG接收站—发文趋势图

LNG接收站

-研究学者

  • 付子航
  • 仇德朋
  • 单彤文
  • 曲顺利
  • 鹿晓斌
  • 徐国峰
  • 郭雷
  • 冯亮
  • 刘方
  • 毕晓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文习之; 许文平
    • 摘要: 目前中国国内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主要以“第一梯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为建设和运营主体,伴随油气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涌现出一批建设LNG接收站、谋求自主进口LNG的“第二梯队”企业。通过梳理和研究第二梯队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和发展趋势,认为现有第二梯队LNG接收站运营情况有所分化,新建项目投资与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项目数量和建设进程加快;建议同类项目作好投资计划与LNG资源匹配,寻求与国家管网和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合作,提升项目储气调峰功能和岸线利用效率,扩充人才储备,提升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 杨书忠; 殷丽秋; 李皓月; 谢英; 孟瑾
    • 摘要: 目的针对国家对LNG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提高LNG接收站的到港贸易计量准确性成为了重中之重。方法通过LNG国际贸易交接的基本标准、基本特点和接收流程去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同时利用误差传递理论去推导出计量误差的计算公式。结果通过减少发热量测量误差,提高液位测量和气相色谱测量的准确性,从而减少LNG实例计算中的影响因素。结论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计量误差率进而提高到港贸易计量准确性,为国内LNG接收站的计量误差计算和管理提供依据。
    • 梁斌; 朱永凯; 张海涛; 周毅; 李萌; 张荣
    • 摘要: 分析LNG船系泊过程中船舶和岸站基础数据的输入,风、流的选择,船型模型的选择,缆绳材质选择以和码头碰垫及LNG船船舷受力等,总结使用OPTIMOOR系泊软件的分析思路、数值输入及注意事项,以期能准确地模拟船只在系泊过程中各缆绳的受力,得到真实可靠的计算结果。
    • 宋宇舸
    • 摘要: 基于现场管道形式利用ANSYS APDL构建多类约束参数化LNG接收站管道预冷分析模型,结合多点温度插值策略模拟接收站管道动态温度的分布和时变情况。以膨胀弯管道为例进行预冷仿真分析,探讨预冷过程中膨胀弯在不同支架约束下的应力、位移变化。由应力分析可知,导向约束以及膨胀弯中心附近约束的等效应力较大;由位移分析可知,膨胀弯可大大减少预冷过程中温差对管道结构的影响,膨胀弯轴向管段均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垂直于管道轴向方向),在预冷过程中应注意膨胀弯管道各支撑处受力情况,预冷过程中未出现管道与支撑结构间的架空现象。
    • 郭振国; 徐国峰
    • 摘要: 槽车装车单元常规流程存在装车效率低、BOG产生量大等问题。对槽车装车单元进行设计优化,包括优化槽车装车压力、优化槽车装车臂排净去向、优化槽车装车臂保温循环线去向等措施。通过优化,可大幅提高槽车装车效率,并有效降低装车过程中BOG产生量,有助于提高LNG接收站的LNG外输能力。
    • 宋廷钰
    • 摘要: LNG接收站应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控制及安全措施,在确保安全、可靠、连续、稳定供气及达到三废排放标准的原则下,对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材料选择进行优化。1)工艺系统。工艺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各设备接口及管道连接处所选用的法兰及其垫片的压力等级不低于工艺设计压力等级;选择国内外正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设备的加工及成套设备、系统的采购;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制度确保准确生产操作。管道及相关设备、材料均应符合工程防腐要求。
    • 金樱; 卢琳; 马瑞莉; 马彬; 王佩广; 徐欣; 詹一鸣
    • 摘要: 对某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进行探讨。介绍北斗监测技术和监测点总体布点原则。探讨传统人工监测方式下监测点布点方法,提出基于北斗的自动化监测方法。确定该接收站地基与储罐沉降自动化监测布点方案。
    • 李博成
    • 摘要: 全球各国大力开发的重要化石气体燃料,这其中,液化天然气(LNG)的发展就在迅速并日益提升。而做好LNG接收站的设计施工是就是对液化天然气(LNG)高效应用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这也是提高化工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我们通过对LNG接收站建设施工特点的分析,充分整合各建设环节的良好实践过程,还有建设成功的案例,通过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集合众人智慧的思想理念,形成了更加系统的LNG接收站设计方法以及思路。而这也将大大提高我国对液化天然气(LNG)的实际利用水平。
    • 李峰
    • 摘要: LNG在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冷能,未加利用直排冷能会造成较大浪费。文章通过归纳梳理LNG冷能利用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现状,介绍了冷能空分和冷能发电两种项目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并对冷能利用项目工程应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和考虑重点进行分析。在结合不同类型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后,提出相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结果表明:针对大型LNG接收站,应重点考虑冷能空分、冷能发电和轻烃分离三种项目方向,努力争取与LNG接收站同步规划、设计和建造,并进一步谋求冷能梯级化利用。
    • 王志杰
    • 摘要: 目前国内已建成并投产的LNG接收站有数十个,虽然各LNG接收站试生产期间均开展了系统性能测试工作,但是测试方法、验收标准不尽相同,且在测试过程中存在诸多疑问。本文经过对国内多家LNG接收站系统性能测试进行调查,以最大卸料速率性能测试为例,开展性能测试方法及验收标准的研究,并在国内某LNG接收站实际应用,验证该性能测试研究方法满足设计及实际生产要求,以期为其他LNG接收站最大卸料速率性能测试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