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

原型批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05篇;相关期刊371种,包括青春岁月、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服装学院2009教研论文报告会、全国首届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等;原型批评的相关文献由616位作者贡献,包括叶舒宪、陈凤珍、刘洋等。

原型批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0 占比:26.3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705 占比:73.59%

总计:2317篇

原型批评—发文趋势图

原型批评

-研究学者

  • 叶舒宪
  • 陈凤珍
  • 刘洋
  • 范革新
  • 高迎春
  • 冯英
  • 宋慧岩
  • 张荣翼
  • 曹祖平
  • 李可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仁志
    • 摘要: 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原型在东西方文学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丝绸之路文学中亦是如此。在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丝路文学中“狼”意象的演变历程可被归结为“神化—世俗化—丑化”,具体表现为:狼祖神话中被神化的狼,英雄史诗中被世俗化的狼,民间故事中逐渐被丑化的狼。“狼”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本质上是人类认知不断提升强化一种表现,可以说,“狼”意象是人类自我意识成长过程的“他者”之镜。
    • 王俊虎; 王晶
    • 摘要: 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实现了跨民族、跨语言、跨文本对话。作家双雪涛艺术地对神话原型进行移位、变形,小说不仅在标题上以“摩西”命名,更在内容情节设置中多次与神话原型相关联。从神话原型批评视域审视文本,《平原上的摩西》呈现出与《出埃及记》相似的“U”形叙事结构、类同的事物意象以及角色设定。双雪涛以冷峻的笔触连接神话寓言与底层现实,显示出底层文学书写的新飞跃——不仅有直面现实生活的反思,更有探索群体信仰的哲思。
    • 易圣凯; 祁晓冰
    • 摘要: 数千年来,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儿联手兄弟为父复仇的题材屡现不鲜,这种源生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厄勒克特拉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的母题,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创作者们重复着在作品中留下它的身影,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原型的力量。作为一种具有共时性与普适性的特殊概念,原型植根于人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艺术创作持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便将厄勒克特拉的神话原型沿用到他的中篇小说《高龙巴》之中,并根据自身的创作偏好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现时化改造,最终在作品中让这种古老的神话焕发出新的魅力,也成就了他自身特有的边缘神话的创作风格。
    • 龚东风; 郑摄
    • 摘要: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进行对比研究后,指出历史人物一般有三种面目和三种读法。本文以史论影,使用原型批评理论对南斯拉夫经典战争题材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故事本末进行史学考证和还原,认为“老虎”和“瓦尔特”的人物原型是“巴尔干雄狮”铁托和他的游击队战士。铁托的历史传奇和巴塔的英雄演义所建构的“南斯拉夫友谊之桥”超越了所谓的巴尔干文明断层线,铸就了“友爱、团结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命运共同体,在“南斯拉夫情结”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共鸣和价值观认同是“游击队史诗电影”永不落幕的重要原因。
    • 杨阳
    • 摘要: 原型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一种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范式,其中,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大母神是一切母亲形象的来源。基于大母神的原型理论分析了莫言小说中女神崇拜的表现,即女性身体上的“丰乳”与“肥臀”,强烈的生殖欲望与旺盛的生殖能力以及包容博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个体潜意识中的女神崇拜以及身边女性的影响是莫言小说中女神崇拜书写的主要原因,小说中对女神崇拜的书写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魏旭然
    • 摘要: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海边的卡夫卡》以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文本基础,与当时日本社会现实相结合,在小说中进行了合理化的重构与考量。由田村卡夫卡这一角色中蕴含的普遍性延伸,村上春树书写了俄狄浦斯悲剧在当代背景下之抉择,体现了其对于“人”这一概念的思考。
    • 苏添
    • 摘要: 意象即创作者对客观之“象”进行陈述、再造、重组,并将主观之“意”的认识、理解、评价融入其中的一种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表征。当前诗歌意象教学中,存在学生动态感知重现缺乏、体验浅薄等问题。为了给诗歌意象教学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在开展基于原型批评理论的诗歌意象教学时,可采取借由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创设审美共振教学情境、关注学生自主情感建构等策略,通过思辨的方法,弥补理论所带来的主观性与机械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饶蕾
    • 摘要: “探索”是神话和文学中的一个原型叙事,有着许多文学变体。“逃离”是门罗笔下的一种特殊的女性探索叙事模式。在原型流变的意义上,门罗的女性探索叙事也是探索叙事原型的一种变体。但是,由于作者主体位置的差异,传统的男性探索叙事原型并不能解释门罗的女性探索叙事。而普拉特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归纳的女性重生(探索)小说的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能够阐释门罗的“逃离”叙事,但又有所局限——后者在叙事内涵上更为丰富与深刻。以《逃离》这一经典文本为例,门罗不仅注意到了社会规范对女性的压抑,还突破了女性主义视角,将问题上升到了人类生存本质的哲学层面,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女性探索叙事。
    • 杨梅; 孙瑶
    • 摘要: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经典作品《廊桥遗梦》叙述了农场妇人弗朗西斯卡在经历了四天刻骨铭心的婚外恋情之后回归家庭的爱情故事。作者在书中灵活运用大量叙事技巧。从弗莱的文学叙述结构循环理论出发,研究《廊桥遗梦》的循环叙事结构,可以发现故事中男女主人翁初遇时的怦然心动、随后四天的浪漫故事、雨中含泪诀别以及暮年时回首往事这些情节,完整地契合了弗莱的“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或反讽”的叙事循环。
    • 李庚敏
    • 摘要: 1997年查尔斯·弗雷泽发表小说《冷山》.该小说,连续五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书中的男主角茵曼,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他逃离受伤后所在的医院,一路向西,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穿过大山、躲过追捕,历尽艰辛万苦,徒步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冷山.孤独的旅行者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并不鲜见.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分析《冷山》中的孤独旅行者,寻找茵曼的原型,帮助读者解读茵曼形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