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囊虫肺炎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9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59059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天津护理、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内蒙古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等;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圣秀、朱俭、温志波等。
卡氏肺囊虫肺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9059篇
占比:99.90%
总计:159220篇
卡氏肺囊虫肺炎
-研究学者
- 吕圣秀
- 朱俭
- 温志波
- 赵大伟
- 丹尼斯·E·凯尔
- 克瓦西·A·奥亨门
- 冉燕
- 吴元魁
- 张莉
- 曹国洪
- 李平
- 段刚
- 沙达南德·派
- 王东
- 理查德·R·蒂德威尔
- 石彦斌
- 约翰·N·卡普尔
- 詹姆斯·埃德温·霍尔
- 许乙凯
- 许顺良
- 谢长浓
- 阿布·S·阿兰姆
- 陈志聪
- 陈思思
- 马克斯·格洛格尔
- 马大庆
- 马腕平
- 黄东亮
- Hierl
- Horger
- J·迪特尔·杰拉特茨
- Marius
- Monika
- Thomas
- Vogel
- 丁·迪特尔·杰拉特茨
- 万芝兰
- 乔丽津
- 于化鹏
- 于建新
- 于洋
- 于玫
- 任丽
- 任亮
- 任少华
- 任广睦
- 任志民
- 何懿
- 何新华
- 何立梅
-
-
倪燕;
周红琴;
楼晓芳
-
-
摘要:
总结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儿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应用ECMO期间的护理,相关并发症如出血、血栓、溶血及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机械通气情况下俯卧位通气(PPV)的护理等.经过16d的治疗护理,患儿病情稳定,予转血液科继续治疗.
-
-
姬国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此为艾滋病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16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采取CT平扫与HRCT联合扫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且对影像结果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肺部出现磨玻璃影的患者为16例,丝网状影的13例,小叶间隔增厚的11例,肺气囊的5例.另外不同艾滋病时期的影像特征也不同,艾滋病早期肺部改变比较少、中期影像学改变典型,表现为磨玻璃影特征,晚期则比较复杂.结论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征,通过CT可以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而做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目的,为临床艾滋病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考,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
王苑;
蔺建宇;
樊华;
贺强;
董红锰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合并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4例肝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 1例患者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拔管后给予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1例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低氧血症难以控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无创正压通气,4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通过严密病情观察,及时精准的用药管理、专业的无创正压通气、严格的消毒隔离、合理的营养等措施,可有效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
-
刘朝阳
-
-
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新诺明片与胸腺肽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其中29例采用复方新诺明片治疗,设为对照组;29例采用复方新诺明片与胸腺肽联合治疗,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52%和93.10%,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新诺明片与胸腺肽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临床效果较佳,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
-
董学仁
-
-
摘要:
好与坏的制度下都有好人1981年1月,美国洛杉矶,迈克尔医生去给迈克尔患者检查治疗,发现他的免疫系统糟透了,像是过度化疗之后的病人。高烧的迈克尔三十一岁,是个男模,高大帅气,一直健康,最近体重减轻,发烧原因很难确定。十多天后,在他身上发现了卡氏肺囊虫肺炎,这是一种极罕见的肺炎,通常出现在器官移植者或是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身上。
-
-
于洋;
郑贤波
-
-
摘要:
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由机会性致病真菌--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引起的急性肺组织感染性疾病.本病最早常见于早产儿、器官移植及肿瘤等免疫缺陷及免疫力严重低下的患者,自从艾滋病被发现以来,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AIDS病人常常容易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高危患者一旦感染了卡氏肺囊虫,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极高,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其有效预防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等显得极其重要.
-
-
黄东亮;
马腕平;
陈思思
-
-
摘要:
目的:提高HIV/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感染科确诊的16例HIV/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6病例中所有病例肺部CT表现均有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其中12例(12/16)胸部CT表现为两肺各叶弥漫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结论:HIV/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肺部影像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个人流行病史和HIV抗体检查,CT易于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疾病预后和不必要检查方面有重要价值。
-
-
黄东亮;
马腕平;
陈思思
-
-
摘要:
目的:提高HIV/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感染科确诊的16例HIV/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6病例中所有病例肺部CT表现均有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其中12例(12/16)胸部CT表现为两肺各叶弥漫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结论:HIV/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肺部影像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个人流行病史和HIV抗体检查,CT易于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疾病预后和不必要检查方面有重要价值.
-
-
冉燕
-
-
摘要: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16例,并对每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与HRCT联合扫描.应用Mcloud分类法对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分类.结果:16例行影像学检查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中,磨玻璃样影16例(100%),丝网状影13例(81.25%),小圆结节影9例(56.25%),小叶间隔增厚11例(68.75%);多发实变影13例(81.25%),细支气管扩张11例(68.75%),肺气囊5例(31.25%),肺大泡2例(12.50%),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6.25%).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通过正确认识该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孙亮
-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肾脏病患者常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机能下降,增加感染的几率.卡氏肺囊虫肺炎在免疫机能下降时常见,而磺胺类药物可有效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影响该药临床使用.正确处理好药物不良反应并针对性开展防治策略,改善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后。
-
-
何新华;
李春盛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又称卡氏肺抱子虫肺炎,是由卡氏肺抱子虫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是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文章首先讲述了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病理生理和症状体征进行了讲述。本病诊断较困难,对高危人群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考虑诊断,再借助病原体检查以确诊。痰找病原体阳性率极低,可用3%高渗盐水雾化后诱导咳痰。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纤支镜肺活检阳性率可达80%一100%。BAL可以与解剖检查同期发现肺孢子虫,可用于早期诊断。开胸活检虽阳性率高,但不易为病人接受,且病情较重者,危险性大,目前己很少采用。近年主张以胸腔镜活检取代剖胸活检。成年患者急诊就诊,一般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绝大部分患者不会主动讲述既往病史,即使强烈询问,大多患者也是刻意隐瞒。因此,对于具有同性恋、多个性伴侣、以及吸毒等既往病史者,如果合并呼吸道感染者,首先要除外PCP可能。可以根据血常规淋巴计数、PCT以及血清HIV检测等进一步排除。痰肺孢子虫核酸检查以及BALF肺抱子虫PCR检测。
-
-
郭艳
- 《内蒙古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IDS合并PCP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评价X线、CT的应用价值.结果:24例患者中,X线表现肺纹理模糊、斑片状及絮状影或团块状阴影为87.5%.CT检查阳性率为100%,表现小粟粒样阴影(早期)、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中期)、团片状、结节状及网格状影(晚期).结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有其自身的特异性.
-
-
戴欣;
吕圣秀;
李春华;
何颖竹;
王惠秋;
杨松
- 《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方法:对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CT检查病例,根据患者体质指数分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自动毫安秒)、低剂量(20~50mAs)扫描,盲式阅片评判两种扫描剂量图像对病变诊断、图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毫安秒从常规剂量减低后,辐射剂量显著降低,CTDIvol从4.32~12.84mGy降低到1.03~2.57mGy,为原来剂量的13.54%~23.84%.对照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结果,低剂量组均能明确诊断,无1例漏诊或误诊.图像质量在常规剂量以优质片为主,低剂量以优和良为主.结论:我们对近期收治的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成像效果,得出低剂量胸部CT扫描既不影响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又能显著降低扫描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