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连续铸造
半连续铸造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24044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宝钢技术、铝加工、轻合金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4年(第七届)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年会暨2014年广东省铸造·压铸新技术年会等;半连续铸造的相关文献由86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建忠、乐启炽、郭世杰等。
半连续铸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0447篇
占比:99.92%
总计:240645篇
半连续铸造
-研究学者
- 崔建忠
- 乐启炽
- 郭世杰
- 刘金炎
- 路贵民
- 王家淳
- 宝磊
- 长海博文
- 贾永辉
- 乐永康
- 张志强
- 张勤
- 张北江
- 赵大志
- 刘楚明
- 张卫文
- 殷春
- 王振中
- 陈世雄
- 李新涛
- 王彤
- 薛冠霞
- 杨健
- 蒋树农
- 陈星瑞
- 马科
- 高永浩
- 周志敏
- 张建平
- 王顺成
- 秦克
- 胡文义
- 张海涛
- 李元元
- 杨院生
- 王航
- 罗天骄
- 赵志浩
- 侯健
- 冯小辉
- 吴文祥
- 廖启宇
- 彭学仕
- 李应举
- 王蔼茹
- 罗宗强
- 陈琦
- 麻永林
- J·E·哈夫萨斯
- 何克准
-
-
陶健全;
王修涛;
陈喜栋;
孙际鹏;
王茂川;
王艳彬;
向林
-
-
摘要:
目的研究ZL114A合金和ZL205A合金半连续铸棒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分析铝合金半连续铸棒的均匀性。方法分别对半连续铸棒的中心位置、R/2位置、边缘R位置进行取样,对比分析各部位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果ZL114A合金的抗拉强度为338~355 MPa,断后伸长率为9%~11.5%;ZL205A合金的抗拉强度为465~485 MPa,断后伸长率为12%~15%。与铸棒中心位置相比,铸棒边缘R位置的晶粒尺寸更小,性能也更优异,但ZL114A合金铸棒的边缘R位置存在夹渣缺陷,导致其力学性能低于铸棒中心位置的力学性能。结论采用半连续铸造工艺制备的ZL114A合金和ZL205A合金均具有细小、均匀的微观组织,且组织越细小的部位,力学性能越高,存在凝固缺陷的部位,力学性能较低。
-
-
许晋;
宋学龙;
单长智
-
-
摘要:
低合金化铝合金的铸态晶粒往往存在粗晶比例高、内外晶粒尺寸分布不均等问题。在晶粒细化剂添加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熔体Ti含量的方式,研究溶质Ti含量对Al-5Ti-1B晶粒细化剂细晶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熔体在保温炉和铸造流槽的元素变化,对铸锭低倍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偏光观察,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溶质Ti含量、生长限制因子Q、α-Al形核温度及其过冷度,揭示溶质Ti对α-Al的形核率和生长率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低Ti样品的低倍组织中存在大量粗晶和少量羽毛晶,晶粒尺寸呈现内高外低的趋势,分布区间为750~2500μm;高Ti样品低倍组织细小弥散,内外晶粒分布均匀,呈等轴晶,尺寸区间在100~120μm。此外,计算结果显示,当熔体中溶质Ti含量由1.52×10^(-4)%增长至1.07×10^(-2)%时,TiB_(2)/α-Al界面能逐渐增大,润湿角由约180°降低至近似0°,α-Al的瞬态形核率随之提升数十个数量级。同时,通过降低形核过冷度和提高生长限制因子,更高的溶质Ti含量有助于降低α-Al的生长速率。为充分发挥晶粒细化剂的细晶效果,熔铸工序中溶质Ti含量建议不低于1.07×10^(-2)%。
-
-
吕丹
-
-
摘要:
7xxx系铝合金是商业化航空航天铝合金中用量最大的品种,是全世界航空航天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工业化半连续铸造的Al-6.4Zn-2.3Mg-2.1Cu合金铸锭进行单级、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级均匀化退火更有利于第二相回溶,且双级均匀化处理后基体中析出大量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Al_(3)Zr粒子,对于抑制再结晶、细化晶粒非常有利。该合金适宜的均匀化退火工艺为466°C48h+480°C12h。
-
-
王睿;
左玉波;
朱庆丰;
李志猛;
刘旭东
-
-
摘要:
疏松是铝合金半连续铸造铸锭的主要缺陷之一.铝合金铸锭内的疏松可以通过组织遗传效应影响后续变形产品的成形性以及最终成品的综合性能.结合疏松的形成机制,主要分析了铝合金半连续铸造凝固过程中疏松的形成机制以及分布特征,并结合疏松的形成机制系统分析了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中熔体的氢含量、成分、铸造工艺参数以及施加外场对疏松尺寸及分布特征的影响;提出了降低半连续铸造铝合金铸锭中疏松危害的工艺优化方向.
-
-
杨路;
冯枭;
曹帅;
张宇;
张德伟
-
-
摘要:
由于7055铝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较高,铸造时容易造成裂纹倾向大,成型率低.本文研究了直径 Φ446 mm铸锭的半连续铸造工艺,结果表明,当熔化温度控制在710~750°C、盘首温度680~700°C、铸造速度控制在25~30 mm/min和冷却流量为6~7 m3/h时,合金铸造成型稳定,组织晶粒细小且均匀,成分偏析量少.获得了较高的成品率,大大降低了成本损耗.
-
-
陈伟文
-
-
摘要:
专利申请号:202110392771X公布号:CN113293409A申请日:2021.04.13公开日:2021.08.24申请人: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固件用2xxx系铝合金棒材、线材的加工方法,采用铝锭添加中间合金在熔炼炉中熔炼,然后采用半连续铸造获得工业化铸锭;对添加有合金的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将铸锭从室温以一级或多级的升温方式升至480~505°C,并保温10~60 h;将得到的铸锭挤压成棒材,型材挤压出口速度控制在0.1~4.0 mm/s,挤压温度控制在360~470°C.
-
-
许晋;
宋学龙;
单长智;
冯伟骏;
杨兵
-
-
摘要:
添加晶粒细化剂有助于改善铸态晶粒尺寸、减小第二相尺寸分布并减少热裂倾向.然而,铝合金半连续熔铸中存在细化剂利用率较低、晶粒细化效果不佳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对流槽不同区域在线取样来分析除气和过滤作用对Al-5Ti-1B细化剂细晶效果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仪和偏光金相观察细化剂添加后主要细晶元素Ti和B含量及α-Al晶粒尺寸的变化,结合TiB2和TiAl3的尺寸分布粗算过滤比例,最后采用晶粒尺寸预报模型研究熔体中TiB2数密度的改变对细晶行为及细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除气对细晶效果影响不大,而二次过滤后大部分TiAl3和60%TiB2颗粒会被过滤.TiB2的筛除造成有效形核质点数密度的大幅降低,细晶效果下降近一半,α-Al晶粒尺寸由93 μm增长至144 μm.
-
-
-
柴韶春;
赵大志;
柴生樾;
王海志;
乐启炽
-
-
摘要:
通过对镁合金大规格半连续铸造铸坯内气孔缺陷形成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合金凝固过程中气孔形成的机理,制定出减少气孔形成、改善铸坯凝固质量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有降低熔体中氢溶解度的合金化元素可降低合金含氢量;调整浇注温度、优化浇注系统、控制浇注速度,可改善熔体凝固状态,减少析出性气孔的形成;优化引锭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合金中侵入性气孔的形成,改善合金坯料的凝固质量.
-
-
侯健;
廖启宇;
贾永辉;
乐启炽;
宝磊;
王彤
-
-
摘要:
以特大规格AZ系镁合金扁锭实际生产过程为例,分别从铸造前准备、铸造系统设计、铸锭后处理三部分具体描述镁合金特大扁锭的加工工艺过程.该产品的生产验证过程和后续冶金质量考察结果表明,使用半连续铸造工艺与低频电磁外场、脉冲电磁外场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其产品整体质量稳定良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
-
孙驰;
SUN Chi;
马佳军;
MA Jia-jun;
曹占义;
CAO Zhan-yi
- 《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6中国铸造活动周》
| 2016年
-
摘要:
数值模拟可以很好地预测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性能.本文对CAFE模块的形核算法和耦合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利用铸造模拟有限元软件ProCAST的CAFE模块,结合半连续铸造生产的300mm直径的7075铝合金铸棒,研究了CAFE模型的准确性和铸造工艺参数对7075铝合金铸棒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研究发现:CAFE模型不仅可以模拟铸件的三晶区分布,而且可以模拟晶粒尺寸分布;随铸造温度的升高,铸棒的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加后减小,随拉坯速度、一冷换热系数和二冷换热系数的增大,铸棒的平均晶粒尺寸不断减小.最后针对目前微观组织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其发展方向.
-
-
-
WANG Shuncheng;
王顺成;
ZHOU Nan;
周楠;
HU Quan;
胡权;
LU Yanqing;
鲁炎卿
- 《2018镁钛加工促铝加工转型升级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采用半连续铸造法制备直径300mm的ZK60镁合金圆棒,并挤压成外截圆直径200mm的工字型材,研究了ZK60镁合金圆棒和型材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ZK60镁合金圆棒的成分分布均匀,显微组织为等轴晶晶粒,晶粒平均直径为40.1μm.ZK60镁合金型材在挤压过程中产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晶粒进一步细化,晶粒平均直径为21.5μm.ZK60镁合金型材的拉伸力学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其中间横梁的拉伸力学性能高于侧边,纵向的拉伸力学性能高于横向.挤压态ZK60镁合金型材的整体拉伸力学性能较高,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大于293.1MPa、224.4MPa和14.1%.
-
-
-
Zhou Zhimin;
周志敏
- 《2016年(第八届)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笔者以铝合金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为对象,对模拟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功地进行了半连续铸造过程中组织演变的3D并行多尺度模拟,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开源有限元软件FreeFEM++提供的基本函数和功能进行了流场模拟的几何建模、网格划分及物理建模和求解计算,对铝合金熔体以2mm/s速度流过直径Φ75mm、高度140mm、内部搅拌棒以120r/min速度旋转的通道中的流动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获得了速度场随搅拌时间的变化,以及微体积位置变化的迹线.对于铝合金凝固的多尺度模拟,预测较复杂工艺条件下组织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表明了利用FreeFEM++可以较方便地实现对熔体流动、温度场等宏观尺度上的有元分析,是具有较大灵活性和经济实用的数值模拟工具.
-
-
WANG Jie;
王杰;
ZHANG Yong-An;
张永安;
FAN YunQiang;
范云强;
JIN LongBin;
金龙兵;
LI XiWu;
李锡武;
LI ZhiHui;
李志辉
- 《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以Al-9.2Zn-2.0Mg-1.8Cu合金为基础合金,共设计了三种化学成分的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SC)等手段,同时结合Pandat热力学计算,研究了Zn和Mg元素对半连续铸造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铸态和均匀化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中第二相主要包括非平衡共晶(AlZnMgCu)四元相、大量细小的短棒状MgZn2相以及很少量的富Cu相;提高Zn和Mg元素的含量均会导致合金铸态组织中非平衡共晶相数量及非平衡共晶相厚度的增加,且在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中Mg元素影响更大,这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各合金经过470°C/24h 均匀化处理后,Al-9.2Zn-2.0Mg-1.8Cu合金回溶完全,Mg和Zn元素含量更高的合金回溶不充分,组织中仍存在一定数量的(AlZnMgCu)四元相,其中,在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中Mg元素的增加尤其不利于均匀化的进行.
-
-
-
NIE Bo;
聂波;
YANG Zhi-qiang;
杨志强;
田妮;
冯彦波
- 《Lw2013第五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采用半连续铸造制备了规格为Φ816mm的铝锌镁合金铸锭,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金相、扫描和透射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铸锭铸态组织中除了基体α-Al外,主要存在3种结晶相:即白色条状或块状主要含AlFeMn的结晶相,少量亮白色条状或椭球状T相(即Al2 Mg3 Zn3相)以及黑灰色细小圆球状且常附着在T相上的Mg2Si相;合金铸锭经常规均匀化处理后,T相回溶入基体,而主要含Fe、含Si的过剩结晶相仅发生部分溶解,并收缩圆化呈碎颗粒状分布于基体中,同时基体中析出大量尺寸不超过0.5μm的主要含AlFeMnSi弥散相粒子;均匀化处理前的预处理对合金铸锭中过剩结晶相影响不大,但低温预处理会明显细化合金基体中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及减小第二相粒子无析出区域,且随预处理温度降低,第二相粒子尺寸逐渐减小第二相粒子无析出区域逐渐减少.
-
-
LI Jin-zhu;
李金柱;
ZHENG Kai-hong;
郑开宏;
ZHAO Ming-chun;
赵明纯;
WANG Zhen-dong;
王震东
- 《Lw2013第五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半连续铸造技术可以为镁合金加工提供高品质、大直径的铸锭.本研究优化了传统镁合金半连续铸造技术,总结出与实验装备相结合的最佳半连铸工艺(铸造温度680°C、拉坯速度95nn/min和冷却水3500L/min)并成功制备Φ110mm、长度3500mm AZ31镁合金铸锭.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测量铸锭不同位置的成分和组织.研究表明,各个元素成分在整个铸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从边部到中心有所增大.EDS和线扫描结果说明了共晶体组织主要由Mg17 Al12和少量的Mg17(AlZn)12相组成.室温拉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AZ31铸锭轴向,强度和延伸率从心部到边部呈增加的趋势;再者,半径方向强度和延伸率均比轴向高.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是半连续铸造镁合金AZ31铸锭的主要强化方式.
-
-
张爽;
于赢水;
屠敬涵;
李廷举
- 《第十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B4C陶瓷具有密度低、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装甲防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单一B4C陶瓷断裂韧性很低,从而限制了应用。为了改善B4C陶瓷的韧性,金属钛、铜、镁、铝等与碳化硼的复合材料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其中,金属Al具有韧性好,而且密度与B4C相近,因此Al与B4C的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采用半连续铸造法与热轧相结合的工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层材料的外层为金属Al,中间为B4C陶瓷颗粒增强的Al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结合了陶瓷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状复合材料的优点,可利用外层金属Al的韧性及延展性来满足装甲材料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利用B4C陶瓷材料的高硬度、高弹性模量来满足装甲要求的抗侵彻能力,满足了装甲要求;此外,外层金属的良好韧性和可焊接性使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实验在自制的半连续铸造装置上进行,采用不锈钢结晶器,内外层之间通过环形不锈钢挡板隔开。实验所用的原材料为工业纯铝锭、工业铝粉和B4C粉(72μm)。外层的纯铝在电阻炉中熔化。为了铸造过程的顺利进行,铸造的工艺参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实验的工艺流程如下:成分设计—熔炼除渣—浇注—半连续铸造—取样。将得到的铸锭在200型轧机上进行多道次的热轧处理,得到最终的层状复合材料样品。使用线切割机切割成尺寸为10mm×10mm×5mm的试样,经磨制、抛光、腐蚀后,进行检测。采用日本岛津公司XRD-6000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产物的相组成,测试条件为Cu靶Kα辐射,工作电压为40 kV。采用日本电子生产的JSM-560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观察试样中间层、界面处和切断断口的显微形貌,并结合电子探针进行微区成分分析。采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的显微硬度,负载为1kg,加载时间为5s。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相组成为Al 与B4C。通过对样品各部分的成分测定、微观组织观察以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使用半连续铸造法与热轧法结合制备金属陶瓷层状复合材料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