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化学模式识别

化学模式识别

化学模式识别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0820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中药材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二十周年刊庆祝大会暨世中联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化学模式识别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卞希慧、李莉、梁逸曾等。

化学模式识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8205 占比:99.96%

总计:408358篇

化学模式识别—发文趋势图

化学模式识别

-研究学者

  • 卞希慧
  • 李莉
  • 梁逸曾
  • 罗旭
  • 谢培山
  • 易伦朝
  • 杜秋莹
  • 杨辉
  • 毕开顺
  • 王小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志杰; 黄子洳; 马方芳; 张善华; 程汝滨; 黄真; 钟晓明
    • 摘要: 目的:优化三叶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三叶青的总黄酮得率,并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三叶青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hnken法优化三叶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测定不同产地三叶青的总黄酮得率;在建立三叶青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三叶青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确定三叶青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83°C、料液比1:30 g·mL-1、乙醇浓度60%,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7.89 mg·g-1;测得不同产地三叶青总黄酮得率差异较大,其中以云南楚雄、福建福州、贵州黔西南产三叶青的总黄酮得率较高;建立了全国9个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1个共有峰,其相似度为0.770~0.961;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将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样品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92%,选择该3个因子对三叶青进行综合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可知,浙江台州产三叶青质量最佳,云南楚雄次之,广东清远质量最差。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产地三叶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为三叶青销售市场的规范和后续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王梅; 万子玉; 陈辉; 张德林; 喻文; 李敏; 肖禾
    • 摘要: 建立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僵蚕药材进行质量评价。采用Ins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5 nm,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C。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批僵蚕药材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建立的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指认了5个峰,1号峰为芦丁,2号峰为金丝桃苷,4号峰为紫云英苷,6号峰为槲皮素,7号峰为山奈酚,并将9个共有峰峰面积与其性状、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白僵菌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僵蚕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可靠、易行,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与药材性状、总灰分、浸出物及白僵菌素含量等质控指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为后续僵蚕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 李思毅; 李宏; 刘陶世
    • 摘要: 目的建立轻身调脂消渴片(QTXT)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测定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盐酸黄连碱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3批QTXT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对照品色谱图比对,确认共有峰;通过与各单味饮片样品溶液和各阴性样品溶液色谱图比对,确定共有峰的归属;采用SPSS 22.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QTXT质量的标志性成分。以盐酸黄连碱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洛伐他汀的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盐酸黄连碱除外)进行比较。结果13批QTXT中共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87~0.999;共指认出7个共有峰,分别为柚皮苷(4号峰)、橙皮苷(5号峰)、新橙皮苷(6号峰)、盐酸黄连碱(8号峰)、盐酸巴马汀(9号峰)、盐酸小檗碱(10号峰)、洛伐他汀(14号峰)。7~10号峰为黄连的专属峰;3~6、11~13号峰为麸炒枳实的专属峰;14号峰为红曲的专属峰;1号峰为黄连和红曲的共有峰;2、15号峰为麸炒枳实和红曲的共有峰;16、17号峰为6味饮片的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3批QTXT可聚为3类,其中S2为一类,S1、S9、S10为一类,S3~S8、S11~S13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120%,与聚类分析相比,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将S1与S9、S10区分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有7个共有峰的VIP值大于1,依次为10号峰(盐酸小檗碱)、9号峰(盐酸巴马汀)、5号峰(橙皮苷)、11号峰、8号峰(盐酸黄连碱)、12号峰、6号峰(新橙皮苷)。QAMS法测得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洛伐他汀的含量分别为40.198~77.552、6.138~13.413、71.823~125.868、11.274~49.951、3.303~5.367、1.821~3.185 mg/g;外标法测得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洛伐他汀的含量分别为41.454~79.976、6.404~13.993、74.068~129.081、11.627~51.512、5.922~12.020、3.158~5.131、1.901~3.325 mg/g。两种方法所得含量测定结果(盐酸黄连碱除外)的偏差均小于3.00%。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和QAMS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用于评价QTXT的整体质量。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等成分可能是影响该药质量的标志性成分。
    • 韩忠耀; 张涛; 黄春丽; 田浩; 王万乐; 卢洋; 王小建; 罗浩
    • 摘要: 为筛选水冬瓜叶抗炎镇痛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不同采收期10批次水冬瓜叶药材指纹图谱,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抗炎镇痛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10批次药材的相似度为0.875~0.973。聚类分析将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共得到3个主成分。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峰17、峰14、峰12、峰15、峰13、峰5、峰16和峰4可能为水冬瓜叶药材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峰6、峰8(异槲皮苷)、峰11、峰7(金丝桃苷)、峰5、峰3、峰4、峰13、峰9和峰1可能为水冬瓜叶药材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
    • 姜慧洁; 杜昕; 章越; 姜艳; 周丹英
    • 摘要: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指纹图谱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批次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运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对12批铁皮石斛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2批铁皮石斛指纹图谱包含24个共有峰,不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云南普洱铁皮石斛和浙江天台铁皮石斛的成分与含量较为相似;浙江武义与云南普洱、浙江天台的铁皮石斛略有差异。结论建立的铁皮石斛指纹图谱能够较为全面体现药材质量轮廓,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
    • 林伟雄; 邓李红; 李美洲; 陈仕妍; 钟文峰; 黄贵发; 程学仁
    • 摘要: 目的建立UPLC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同时定量的分析方法,为酒女贞子炮制过程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C,检测波长0~3 min为284 nm,3~25 min为224 nm,进样量1μL。采用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对酒女贞子炮制过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女贞子炮制前后的UPLC特征图谱,女贞子和酒女贞子分别确定了10个和14个共有峰,指认3、4、7、9号峰为红景天苷、松果菊苷、特女贞苷、女贞苷G13,炮制后新增成分11号峰为5-羟甲基糠醛;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将酒女贞子不同炮制过程的样品分为2类,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了导致不同炮制过程样品间差异的5个标志性化合物。定量分析了3个指标性成分,红景天苷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特女贞苷和女贞苷G13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含量趋于稳定。结论所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对女贞子药材及酒女贞子炮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刘妍妍; 张慧文; 白云霞; 刘宏; 夏慧敏; 久欣; 王焕芸
    • 摘要: 目的建立蒙药三子散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京尼平苷色谱峰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5批三子散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标定并指认共有峰。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15批三子散的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15批三子散中共有2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52,表明15批三子散的化学组成一致性较好;共指认了诃子次酸、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安石榴苷A、安石榴苷B、jasminoside B、咖啡酸、柯里拉京、京尼平苷、诃子鞣酸、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诃子林鞣酸、鞣花酸13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可将15批三子散分为4类,且分类结果一致,表明15批三子散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导致批次间质量差异的14个差异性标志物(诃子次酸、没食子酸、鞣花酸等)。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简便、稳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用于三子散的质量控制。
    • 高伟城; 王小平; 何丽珊
    • 摘要: 目的评价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方法将10批枇杷叶生品分别制成蜜炙枇杷叶、姜汁炙枇杷叶、姜汁煮枇杷叶、甘草汁炙枇杷叶、甘草汁煮枇杷叶、清炒枇杷叶,共70批样品。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三萜酸含量(以熊果酸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野鸦椿酸等5个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与混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共有峰。采用SPSS 22.0软件和SIMCA-P 14.1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枇杷叶生品、蜜炙枇杷叶、姜汁炙枇杷叶、姜汁煮枇杷叶、甘草汁炙枇杷叶、甘草汁煮枇杷叶、清炒枇杷叶中醇溶性浸出物平均测定值分别为25.90%、39.95%、27.44%、28.20%、28.38%、26.36%、29.26%,总三萜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0.62、49.33、52.56、46.38、52.17、55.06、53.41 mg/g,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平均含量和平均总含量分别为1.966~4.808、1.459~2.824、4.525~8.172、1.294~1.817、6.294~8.470、15.538~25.671 mg/g。70批样品中有11个共有峰,指认出峰2、5、6、10、11分别为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枇杷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与生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19~1.000。70批样品中,10批枇杷叶生品聚为一类,10批姜汁煮枇杷叶聚为一类,其他50批枇杷叶炮制品聚为一类;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682%;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排序为峰2(野鸦椿酸)>峰5(山楂酸)>峰6(科罗索酸)>峰9(未知成分)>峰11(熊果酸)>峰10(齐墩果酸),其值均大于1。结论枇杷叶生品经炮制后,醇溶性浸出物、总三萜酸含量和5个三萜酸类成分(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蜜炙枇杷叶中醇溶性浸出物最高,甘草汁煮枇杷叶中总三萜酸含量最高,姜汁煮枇杷叶中5个三萜酸类成分总含量最高。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成分可能是影响枇杷叶生品及炮制品质量的差异性成分。
    • 汤蕊; 高庆军; 杨慧芳; 罗雪; 陈星宏; 赵代伟
    • 摘要: 目的建立夏枯草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E EXCEL 5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C,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 nm;建立夏枯草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对不同批次夏枯草口服液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测定迷迭香酸、咖啡酸、丹参素、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夏枯草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50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种成分;25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0以上,通过化学模式识别揭示了25批夏枯草口服液的质量相似性与差异性;所测定5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44%~103.6%,RSD≤2.67%。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可为夏枯草口服液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 张志鹏; 邓李红; 王寿富; 黄梦婷; 李玲; 魏梅
    • 摘要: 目的研究马鞭草根、主茎、侧枝、叶、花穗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收集11批不同产地的马鞭草药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根、主茎、侧枝、叶、花穗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分别建立马鞭草药材、根、主茎、侧枝、叶和花穗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2、14、20、20、21和22个共有峰,指认了3个成分(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毛蕊花糖苷);药材与侧枝的相似度较高,与根的相似度较低;热图分析显示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主要富集在花穗中;聚类分析显示药材与侧枝的一致性较高,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知5-羟基马鞭草苷是形成不同部位差异的重要指标。结论马鞭草花期时采收、去根入药可提高饮片的质量,为去根入药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